思想深度、文化品质、大众话题、时代精神

大众出版:从内容到营销 全链条塑造商务风格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22年12月30日

  如果说《新华字典》、“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等让商务印书馆获得“工具书的王国”“学术出版重镇”的头衔,那么《医学的温度》《古典植物园:传统文化中的草木之美》《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等书则让读者看到商务印书馆“活泼”的一面。

  顾青希望“全方位持续推广、宣传商务各产品板块中的图书”。基于此,近年来,商务印书馆在大众文化、自然博物、科学人文等领域做了诸多尝试和创新。这些努力,除了让越来越多的读者了解商务的图书,还在受疫情影响图书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带动销售,实现码洋的逆势增长。

  继承创新发扬  塑造大众出版商务风格

  “大众出版领域,商务印书馆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商务印书馆教科文中心主任蔡长虹用四个关键词概括:思想深度、文化品质、大众话题、时代精神。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商务印书馆大众出版成绩斐然,近年来先后出版了自然文库、远方译丛、人物传记、名师讲堂等丛书,获得了广泛的认知度和业内好评。其中《古典植物园:传统文化中的草木之美》《地图简史》《诗的八堂课》《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等入选“中国好书”,《元素与人类文明》《医学的温度》等获评文津图书奖。

  继承创新兼备,“自然博物”系列独树一帜。“大众出版领域最有特色的是自然博物系列。”商务印书馆教科文中心大众文化编辑室主任余节弘告诉记者。

  “自然博物”系列凭借传播性、新奇性等特征,深受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的喜爱。早在创立之初,商务印书馆就十分重视自然博物类图书的出版,推出了包括教科书、辞书、普及读物、图谱手册等在内的系列图书。2014年开始,商务印书馆重启自然博物类图书系列工程的出版工作,“这既是对传统的继承,也是新时代下的发扬”,余节弘表示:经过多年的精耕细作,商务印书馆已形成了系统规划:“自然文库”系列引进国外具思想性的译作;“自然感悟”系列收录国内有特色的博物著作;“自然观察”系列面向青少年,让他们认识到观察的奇妙,学会怎样去观察;还有《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等工具书。谈到该系列独具特色的原因,余节弘说:“布局广泛,品类多样,图书的品牌生命力自然就增强了。”

  精准定位,用最朴实语言做“活”科普。科普类图书大都内容艰深,形式“高冷”,不太易读——这可能是许多读者对科普图书的第一印象。近年来,商务印书馆破旧立新,以新形式在大众出版方面策划了多种图书,如《医学的温度》《古典植物园:传统文化中的草木之美》等,不仅将科普类知识讲通透,更让内容具有人文气质。

  蔡长虹告诉记者一组数据:“截至目前,《医学的温度》已重印13次,总印数在10万册以上。该书一问世,就荣登各大好书榜,包括2020年度中国好书、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等。”《古典植物园:传统文化中的草木之美》入选2021“中国好书”,该书在整理成书稿时,商务就和作者汤欢明确读者定位,并据此做改写,还注重利用多样化的写作手法处理对于植物的情感,并通过报刊、微博、微信、视频平台和腾讯会议等形式开展营销,触达有效用户。“正是内容和读者定位的精准结合,使该书获得了成功。”

  2021年11月出版的原创化学科普图书《元素与人类文明》,作为“新科学人文库”系列的重点品种,同样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书在化学学科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方面做出了典范,填补了该学科缺乏优秀的原创科普作品的市场空缺。在首版上市后1年内完成了3次重印,并一举拿下“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等奖项。

  赓续传统,“汉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将成为又一精品。2021年,商务印书馆规划出版“汉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商务印书馆外语编辑室主任郭可称其为“赓续传统、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之举”。文学翻译历来是商务不可或缺的出版方向,百余年来,未尝间断。1902年商务筹组编译所之初,即广邀名家,如梁启超、林纾等,翻译出版外国文学名著,如“说部丛书”“林译小说丛书”等,接踵刊行,影响甚巨。此次“复归”,彰显商务重磅产品线“扎硬寨、打硬仗”的决心。

  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编辑李昆之介绍,“汉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已出版3辑共100种,其中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朱生豪译)等传世经典名译,《理想丈夫》(许渊冲译)等新修订的经典名译,还有蒲柏诗萃《呆厮国志》《论人》等新译经典。该丛书收录标准大凡有二:一是不论作品所出的民族、区域、国家、语言,不论体裁所属之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传记,只要是历史上确有定评的经典,皆在收录之列,力求名作无遗,诸体皆备;二是不论译者的背景、资历、出身、年龄,只要其翻译质量合乎商务印书馆要求,皆在收录之列,力求译笔精当,抉发文心。对于这套丛书,郭可充满信心:“未来商务印书馆必以一贯之定力与努力,长期经营,积以时日,力求成就一套完整呈现世界文学经典全貌的汉译精品丛书。”

  从案头到镜头  多角度创新好书推荐机制

  “好书非常多,而公众对于商务印书馆的好书了解太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顾青希望在“十四五”期间,商务能建立起一套推荐好书的机制,让更多读者了解商务,了解商务图书。

  定制营销,提升图书曝光度。近年来,为提升好书的曝光度,商务印书馆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相关举措。一是针对编辑的业务要求——“从案头到镜头”。“编辑讲书”机制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新书内容,对于销售和营销人员也很有帮助。二是从2021年开始推出的“月度新书发布会”,每月8日晚8时公布当月十大好书评选结果。此外,编辑还会根据每本书的特色,定制营销,多角度破解营销难题。

  线上直播,打开线下营销困局。当物流受阻,线下活动无法举行被迫取消时,如何打开营销困局?2020年1月出版的《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给出了一种答案。该书推出之时正处于直播开始流行的初期,商务和作者花蚀一起直面困难,开启了一系列地毯式的“花老师带你云逛动物园”直播活动,一边等待物流恢复,一边联合媒体进行线上推广,共同渡过了难关。该书上市至今已加印多次,其发行数据在全国近几年的自然科普类图书销售数据中名列前茅。此外,还包揽了中宣部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等多项殊荣。

  荐书短视频保持与读者黏性。在抖音、小红书日益成为新营销渠道的当下,商务印书馆紧跟营销渠道变革步伐,多平台强化与读者沟通。以商务英语编辑室为例,2022年1月1日在小红书、视频号、抖音、快手、哔哩哔哩五个平台开设荐书短视频日更账号。很多读者在留言区询问词典适合哪个年龄段的学生、如何使用、诸多小标志各有何意、如何理解版次等问题,英语编辑室不但逐一回复各平台留言,还以短视频形式做出细致解答。在此过程中,李昆之分享道:“编辑多参与市场营销活动,不仅可以加深编辑对市场的理解,对今后的出版工作也很有帮助,同时广大读者和编辑之间建立了直接的联系,还有利于出版社塑造鲜活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读者。”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打“价格战”。如何在同质化出版中脱颖而出,做出特色,是所有出版社关心的问题,也是郭可所在的外语编辑室在“汉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营销工作中碰到的最大难题。郭可认为,问题也并非不能破解:一是针对进入公版的经典名著,商务择优选译本,保证“人无我有”;二是对拿不到专有出版权的图书,选优秀的译本分享版权,对已出版过的图书进行再版,严格按照商务的出版流程保证出版质量,做到“人有我优”;三是在保证图书品质的基础上不打“价格战”;四是挖掘和译介世界文学史大量尚未翻译出版的优秀文学作品,“今后这类图书将是开发的重点,也将是这套文学书真正的优势所在。”

  站在125周岁的新起点,商务的大众出版类图书未来将坚守多视角多方向的经营理念,除了“自然博物”系列加大开发本土作品外,还会继续推出注重旅游和人文的“远方译丛”系列,立足打造科学人文新视角的“新科学人”系列,以全新视角呈现经典、诠释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