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暑期研学 出版机构 品牌建设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张聪聪
今年暑期,文旅热度空前,特色各异的研学游学活动随处可见。自去年开始,研学旅游行业便进入新的增长曲线。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研学旅游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2023年,我国研学旅游市场规模约为1473亿元,同比增长62.05%,新增研学企业881家。
研学千亿市场,“蛋糕”巨大,不少出版机构前几年便“试水”入局,今年,出版研学更迎来爆发式增长,并呈现一些新趋势。一是探索机构增多,扩大出版研学声量。刚刚过去的暑期2个月,从教育社、少儿社到文学类、社科类出版社,众多不同类型的出版机构推出了主题各异的暑期研学活动,使得出版研学的声量在研学旅游市场大大增强。记者从多家出版机构采访到的数据显示,多数出版机构的暑期研学活动都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社会效益突出,取得一定规模的经济收入。例如,中国地图出版社集团“地图的前世今生”主题实践活动,今年暑期共接待2000余人。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的“顶呱呱游学营”吸引近百人报名。北京出版集团旗下北京承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打造的“一起发现”研学品牌暑期2个月研学销售额超60万元。
二是研学内容从“到此一游”向深度“游+学”拓展,研学主题凸显出版机构资源优势。市场空间广阔的同时,竞争激烈,家长对研学项目的考量往往更加注重“学”,以区别于常规旅游项目。因此,研学内容深度化是业内外研学项目呈现的共同趋势。而出版机构开展的研学活动更注重发挥自身内容资源优势,做出“质感”。例如,人民文学出版社依托文学资源优势推出青少年“科幻文学探索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则发挥社科资源优势,将社科领域专家学者带队讲解作为研学亮点,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研学项目充分挖掘“十万个为什么”品牌积累的科普资源优势,上海教育出版社则将见证新教材的诞生这一稀缺主题设计到研学活动中。
三是研学品牌化趋势凸显,立体运营探索深入。记者注意到,不少出版机构为研学业务创建了专门的品牌,组建专门的研发运营团队。例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打造了“中社小学者”品牌,策划了涵盖公益和商业两类研学活动。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创建“少年知旅”品牌,以此作为贯通研学、图书期刊出版、文旅融合的支点。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将“大中华寻宝系列”IP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策划“顶呱呱游学”品牌。而承启文化的“一起发现”研学品牌,也与公司旗下《少年科学画报》《一起发现》等杂志形成内容立体开发的互补链条。此外,人文社成立了专门的教育培训中心,多家出版机构也都有专门负责研学业务的团队。
就此次采访来看,多位出版人表示对出版机构的研学板块前景看好,并认为凸显内容优势,是出版研学在激烈竞争中制胜的重要法宝。同时也提出,出版业做研学,要避免过度商业化,要注重研学与出版主业的融合、资源整合,要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未来,出版研学应扎根研学教育生态链,以凸显出版特色的内容设置和专业的服务保障,构建完善的研学教育服务体系,使其成为出版融合发展的重要支线之一。(内容详见本期第9、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