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从鲁迅的国学情思到日本近代化的翻译轨迹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24年09月20日

  《鲁迅与国学》新书分享对谈会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9月13日,《鲁迅与国学》新书分享对谈会在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书店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董炳月、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乔生、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姜异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孙郁,与线上线下读者一起畅聊鲁迅、共读好书。

  20年前,借由与顾农先生关于“鲁迅的国学观”的一次对谈,孙郁开始留心思考这个话题。20年后,他交出了自己思考的成果——《鲁迅与国学》。近日,《鲁迅与国学》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文学性的鲁迅研究著作,也是孙郁20年沉淀之作。

  孙郁在会上介绍了其新作《鲁迅与国学》的创作初衷,从暗功夫这个角度,考察鲁迅的知识结构、鲁迅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而考察五四一代学人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该书不仅探讨了鲁迅在多个国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还分析了这些研究如何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和个人思想的发展。

  董炳月指出,该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从方法论层面提供了“鲁迅与国学”这样一个阅读鲁迅、研究鲁迅的系统性、整体性框架。从国学角度重读鲁迅,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黄乔生指出,该书全面系统地考察了鲁迅整理和思考国学的成果,当今学术研究也应用现代意识观照鲁迅与国学的关系,用美学和科学的精神观照国学。

  姜异新从碑文与文体演变的角度,分析了鲁迅在整理古碑文献过程中所得出的独特见解,这些见解为鲁迅后期的文艺观念奠定了基础。

  4位嘉宾围绕今天为何要谈鲁迅与国学、鲁迅在国学领域的整理研究工作、鲁迅如何看待对孔子和诸子百家、鲁迅为何创作《故事新编》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又讯  9月14日,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名家谈”系列讲座第五讲在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书店·历史陈列馆开讲。日本成城大学教授陈力卫主讲“翻译与‘近代化’:日本从朱子学到西洋学的转向”。

  本次讲座内容涉及日本自明治时期开始的近代化进程中,翻译所起的作用。明治时期是日本“师夷长技”,引进西方技术和思想,开始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时期,也是日本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化国家转型的重要时期。在此过程中,翻译起到了巨大作用。为何要翻译?翻译什么?如何翻译?翻译又带来了怎样的思想变革?陈力卫以这几个问题为经,从翻译角度梳理并勾画出日本近代史的轮廓。

  讲座结束后,陈力卫就听众和读者提出的问题,如“封建”一词的“东往”又“东来”,日本学术图书向外译介情况等,与现场读者深入互动,并为购书读者签名。(张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