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春华(上海市浦东新区万科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镇中心小学校长)
图书名称:《成为高期待教师》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推荐理由:在教育实践研究领域,教师期待如何影响学生发展始终是重要研究课题。克里斯汀·鲁比-戴维斯教授所著的《成为高期待教师》,凭借扎实的理论研究与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为教育工作者系统构建了高期待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框架,具有极高的专业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作为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育学院终身教授,克里斯汀·鲁比-戴维斯在“教师期待” 理论研究方面成果卓著,其提出的高期待教学原则被新西兰教育部纳入重要教育理念推广体系。书中以教育心理学经典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为切入点,结合大量实证研究数据,清晰揭示了教师期待对学生学业成就、自我效能感及社会性发展的深远影响。积极合理的教师期待,能够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成长动力,形成良性的教育循环。
教师期待的形成机制涉及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表现、课堂参与度等显性因素,以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性别等潜在因素,均会影响教师期待的形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易受刻板印象、晕轮效应等认知偏差影响,不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标签化分类。例如,依据学生前期学业成绩形成的固有印象,可能忽视其后续学习中的努力与潜力;因社会阶层差异产生的无意识偏见,可能导致教育资源分配失衡,阻碍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期待的差异化,主要体现为教育机会分配、教学反馈及师生互动模式的不同。高期待教师会为学生设计阶梯式挑战性任务,助力学生突破能力边界;在师生互动中采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激发学生高阶思维发展。而低期待教师多局限于基础技能训练,提供的反馈缺乏针对性,难以有效促进学生认知发展。这种教学行为差异,最终会在学生学业表现、学习动机及职业规划等方面形成显著分化。
针对上述问题,书中提出的高期待教学三原则极具实践价值。其一,采用混合能力分组或灵活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为所有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学习机会;其二,设定目标,教师与学生一起设定明确的、基于技能的目标,追踪学生的目标进展;其三,营造班级氛围,教师要认识到为所有学生营造一个温暖和支持的课堂氛围的重要性,营造包容开放的课堂文化,培育互助共生的学习共同体。书中列举的 “时钟伙伴” 合作学习模式、目标可视化管理工具等实操案例,为教学策略的落地实施提供了清晰指引。
《成为高期待教师》不仅是一部理论著作,更是适用于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手册。其内容提醒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教育评价体系,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机制。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将进一步打破认知局限,实现从 “经验型教学” 向 “研究型教学” 的转型。越来越多教师会将高期待教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以专业的教育智慧与坚定的教育信念,为学生成长搭建个性化发展阶梯,共同构建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