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成长教育/家庭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商培养:按自己的方式欣赏、发现和创造
  ■受访者:卡特琳·德·杜伍(艺术史学家、画家,曾任比利时皇家美术教师)

  □采访者:李星零(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大约8个月前,一套流行于法国卢浮宫、英国泰特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比利时皇家美术馆等60多家博物馆并在全球拥有超百万读者的儿童艺商培养读物——“欢乐艺术博物馆”,终于以中文版和国内小读者见面。随后,围绕该套图书衍生开发的儿童艺商启蒙课程——小小艺术大师班出炉。数月间,在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和青岛出版社的合力推动下,该读物连同课程一起迅速在青岛、南京、郑州、厦门、上海等多地活动中引发艺商培养热潮,且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升温。提到这场艺术教育、艺商培养的传播之旅,自然绕不过图书作者、课程艺术总监卡特琳·德·杜伍。这位专注于艺商培养领域近20年的艺术史学家、画家到底如何看待和推动艺商培养?本期《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成长教育周报》特别约访了卡特琳·德·杜伍女士,以书为由,讲一讲她和艺商培养的那些事儿。

  □从1999年开始,您就一心为小朋友创作与大师作品零距离接触的互动类艺术图书,近20年来已创作50多种儿童艺术类图书,成就了“欢乐艺术博物馆”系列。您的创作缘起是什么?

  ■20年前,我在比利时的一所博物馆工作。一次,我前往美国纽约旅行,在参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时深受启发。我意识到市面上面向成人的艺术书比比皆是,但是专门针对儿童的相关读物却寥寥无几。而儿童需要了解艺术。艺术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好奇心。通过艺术,他们可以去观察事物特别是那些未曾被人注意到的细节之处;通过艺术,他们可以探索、展示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比如在绘画观摩中,他们可以观察画作的细节,思考整幅画作的创作过程,了解画作背后的故事和内涵等。对孩子来说,细致地观察和探索画作,对他们的想象力和对世界的认识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因如此,当时我就萌生了为儿童创造艺术书的想法。回到布鲁塞尔后,我立即着手推动这项工作。首先,在我当时工作的博物馆中,我提议做了一个图书展览。随后,我便开始创作《欢乐艺术博物馆》,希望用新奇、有趣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艺术、喜欢艺术、感受艺术。

  □您个人所接受的艺商培养是如何开始的?家长针对孩子的艺商培养可以尝试做些什么?

  ■我小时候很喜欢画画和涂色,父母发现了我在这方面的天赋,并将我送往专业美术学校学习。直到现在,我也还在艺术学院坚持学习专业课程,不断充实自己。

  我认为,父母首先要多观察自己的孩子,特别注意他们在早期成长阶段展现出的天赋。如果父母要对孩子进行专业培养,最好花精力给孩子找一个在性格和学习交流方面都合得来的老师,让孩子能够完全释放自己,这样才更容易真正激发孩子的潜力。

  仅就绘画而言,家长可以通过“欢乐艺术博物馆”这类图书对孩子进行引导。中文版“欢乐艺术博物馆”涉及莫奈、梵高、高更等20位世界顶级绘画大师,讲解大师们的故事和作品,并且设计了多个问答和游戏环节,很适合亲子互动。另外,家长需要带领孩子亲近大自然。我小时候,父亲总带我去户外。我看到山峦、雨雪、日出、日落等,在真实的感受中萌生想法和灵感。但是,人们现在大都生活在城市中,接触自然的机会比较少。在这种客观条件下,家长就可以带孩子常去各种美术馆、博物馆。如果在美术馆,我建议家长们带孩子用30~40分钟的时间,仔细观摩3~5幅画作。让孩子深入地观察画作细节,了解画作本身的知识和画家的背景。这样做有两个益处:一是可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二是孩子知道得越多,就越容易把知识内化,从而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各种活动中,您与各国的孩子们互动,并且也会在课堂上教孩子们画画。您通常如何引导孩子?

  ■我在美术学院进行专业美术学习,同时也攻读了儿童心理学专业课程。我把两者结合在一起进行实践,这个模式有些类似沙盘。我会邀请小朋友来工作室聊天、玩玩具。当他们慢慢放松下来之后,我就给他们笔和颜料,让他们通过绘画表达一些他们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想法。我通过这些画了解小朋友的内心世界。这种做法在欧洲比较普遍。我曾经遇到一个13岁的小女孩,她很抑郁。家人发现她有自杀倾向后,便带她来找我。我通过让小女孩画画,逐步了解她的内心想法,并对她进行心理辅导,解决了她的问题。

  孩子们的绘画题材各不相同,但无论画什么都是他们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我比较关注3~10岁的孩子们,他们的想象力尚未接受大量规范化引导而受到限制;因此,他们的想象力、对待事物的看法都最为真实。通常,我会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创作的素材和灵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勇敢地创作和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我认为,切勿让孩子随波逐流,要鼓励孩子大胆地创作,勇敢地做自己,只要去做就有可能创作出含有超前思想的绘画作品。

  □对于孩子创作的绘画作品,您最看中哪些元素?

  ■我曾经访问过江苏无锡的一所幼儿园,孩子们的画作令我十分震撼。我带孩子们上了一节“小小艺术大师班”课程。一个小女孩画了梵高的自画像。在我看来,这幅画充满了想象力。特别有趣的地方是,她采用蓝色作梵高的腮红;耳坠是绿色,看起来像葡萄;项链没有贴在脖子上,而是飘了起来。这些都可以视为这个小女孩对空间的一种独特理解与应用。这种灵感可能来自于她的想象或者她在生活中的发现。这正是我在观察孩子们创作时十分看重的角度。

  □您曾在博物馆工作过,也鼓励孩子参观博物馆。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参观博物馆,从而较好地提升孩子的艺术感受?

  ■我认为,孩子们在校外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其实是一种“冒险”经历。博物馆就像一个魔法盒子,里面聚集了很多珍奇的物品,可以供孩子在里面进行无止境的探索。博物馆完全不同于电视、手机和电脑。在博物馆里,孩子们可以与父母共同探索和发现很多与艺术相关的故事和知识,可以真正地走进艺术。

  我给父母的建议是,不要带孩子在博物馆里停留太久,一般大约30~40分钟的时间就足够了。停留太久会让孩子们感到枯燥,父母需要让孩子在博物馆体会到乐趣,让他们产生下次再回来参观的兴趣,这离不开父母的逐步引导。

  另一个建议是,父母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之前要借助图书或者网络提前做好准备,让孩子了解自己将要探索的和发现的都是哪些方向。在参观时,他们就容易沉浸其中,慢慢地浏览和探索。

  我常常带孩子们去博物馆,但我不会告诉他们应该看什么,我会建议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欣赏和发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视野
   第03版:大众出版
   第04版:广告
   第05版:传媒中国
   第06版:世界出版
   第07版:世界出版
   第08版:综合
   第09版:成长教育周报
   第10版:成长教育/家庭教育
   第11版:成长教育/书香校园
   第12版:成长教育/教育资源
华东师大社推亲子阅读故事书
艺商培养:按自己的方式欣赏、发现和创造
家教问诊系列报道
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与Scholastic学乐成立合作中心
中国图书商报成长教育/家庭教育10艺商培养:按自己的方式欣赏、发现和创造 2019-02-26 2 2019年02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