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成长教育/书香校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 评测 课型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 评测 课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9寻找特色书香校园(二)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 评测 课型
乌鲁木齐市第122小学
乌鲁木齐市第十三小学
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二小学
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二小学
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五小学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江玉婷

  乌鲁木齐篇

  近年来,阅读教育成为一个新现象、新趋势、新课题。对此,《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成长教育周报》将围绕阅读教育,从特色书香校园推展、阅读教育先锋教师、阅读教育观点及方法等方面推出系列报道,以求为相关领域提供借鉴、交流平台;本期特别推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五所小学开展书香校园建设的经验,欢迎相关机构、相关人士推荐可供报道的个案、现象及思考。

  乌鲁木齐市第122小学

  构建整本书课外阅读链接体系

  乌鲁木齐市第122小学开展与课内阅读教学并行的整本书课外阅读链接体系、编制课外阅读参考书目,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

  乌鲁木齐市第122小学以培养“文武兼修,德艺双馨”的师生为目标,“阳光悦读”就是“文”系列特色项目之一。目前,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3万余册。学校在教学楼内设置7处开放式图书角,并为53个班级配备班级书架。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学校在2017年制定并完善《乌鲁木齐市第122小学学生整本书课外阅读导读指南》。根据《指南》,学校开展与课内阅读教学并行的整本书课外阅读链接体系。

  在整本书课外阅读链接体系中,低年级以绘本为载体,教师将讲述、叙事、想象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语感;中年级以奇幻故事、动物小说为主题,教师通过话题讨论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进而促进阅读技能、语言能力与写作技能的同步提高;高年级以成长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为主题,将思考、推理、重构、多义性讨论作为重心,锻炼学生自我构思、自我创作的能力。

  在编制课外阅读参考书目的过程中,学校分年级进行遴选:低年级的参考书目以图画书、拼音读物、短篇童话故事为主;中年级的参考书目以经典长篇童话为主;高年级的阅读参考书目包括文学经典、科普、历史、文化等读物。

  学校将阅读课纳入课程计划,保证每周上1堂阅读课。学校保障学生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并充分利用早读、课前3分钟、阅读课及课余时间开展阅读活动。如,课前3分钟经典诵读、美文共享、心得交流、诗文诵读、读书方法大擂台等。除此之外,学校还通过开展故事会、知识竞赛、主题班会、手抄报展览、演讲比赛、表彰会等活动加强阅读交流及输出。在每学期开展的“读书月交流”活动中,学校会邀请1~2位儿童文学作家。从2016年至今,学校已经邀请沈石溪、汤素兰、曹文轩、彭懿4位知名作家,观摩学校教师执教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课。

  2016年,学校承担乌鲁木齐市“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整本书课外阅读对提升小学生语用能力的实践与研究》,目前已经构建小学生低中高学段的整本书课外阅读体系,正在探索整本书课外阅读课堂教学课型、“两式六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语文教研组根据各年级实际情况,制定每学期的阅读计划,每月推出一堂整本书阅读指导精品课。在实践中,教师不断探索课外阅读指导思路,逐步形成包括读前推荐课、读中指导课、读后交流课在内的课外阅读基本课型。

  乌鲁木齐市第十三小学

  开展“月月有活动 班班有特色”的阅读活动

  乌鲁木齐市第十三小学倡导“一篇带一篇”、“一篇带多篇”教学模式,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做到“月月有活动 班班有特色”。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第十三小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一篇带一篇”、“一篇带多篇”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大量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拓展阅读面。除了语文课上的阅读,其他科目也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安排课外阅读。比如,学校数学教师开展“从绘本故事中学习数学”活动,即让学生从数学绘本中学会数学知识。除此之外,科学、美术等学科教师向学生推荐与学科相关的科普、文艺类图书。

  学校以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优秀阅读班级,做到“月月有活动 班班有特色”。学校每年4月开展为期1个月的读书节,各年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学校、家庭相结合的阅读活动。学生根据年级阅读专题内容,以独特的形式向全校展示阅读心得及成果,如“国学经典心中藏,古韵书香伴成长”吟诵表演专场、以“书香满校园 悦读伴成长”为主题向全校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共读一本书的阅读分享活动、“跳蚤市场好书共分享——大型换书”活动。据了解,读书节期间学生最喜爱、最盼望的是“作家进校园”。在“作家进校园”活动中,通过和作家近距离的交流,学生激发出了阅读热情。

  在学校的引领下,各班也积极推进课外阅读,逐渐形成班级特色。例如,二年级三班教师蔡梅从一年级学生入校开始,就按照家庭住址把学生分成阅读小组。每组7~8人,小组每月开展1~2次阅读活动,通过组内共读一本图书交流阅读感受,提升阅读能力。五年级六班教师魏向芸一直坚持开展阅读工作,她运用“阅读存折”“亲子阅读卡”“个性阅读卡”等方式督促学生坚持阅读。魏向芸每月列出全班共读书目,并在月末进行阅读分享。

  结合学校课外阅读开展情况,德育处大队部将每周三早读的半小时作为全校经典诵读时间。各班根据自身特点开展晨诵活动,从五言绝句到七言律诗,从易到难、从少到多,让学生在吟诵国学经典中体会中国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各年级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每个学期,班级内开展一次经典诵读汇报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经典诗歌的理解。

  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二小学

  探索“达标闯关”评价机制及“先学后教9·3结合式”

  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二小学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探索课内外阅读整合的内容和形式,并形成“达标闯关”的评价方式。

  学校将课外阅读和经典诵读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单周上课外阅读课,双周上经典诵读课。在经典诵读课中,学校将《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论语》《龙文鞭影》等经典选入诵读范畴,并配备专职诵读教师,累计诵读篇目逾200篇。

  1~2年级的课外阅读课由图书管理教师任课,教师在培养阅读兴趣的同时,还教授学生图书借阅的方法,培养阅读习惯。3~6年级的课外阅读课由语文教师任课,教师按照“精心设计,课前推介——自主选择,静心阅读——畅所欲言,读后分享”3种课型进行授课,每学期至少完成2本书的阅读指导。学校通过时间保证、方法指导、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

  为进一步加强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学校经过2年的实践研究,在课内外整合的教学形式上有所突破,探索出“先学后教9·3结合式”的教学模式。其中,“9”即是用9课时完成单元整合学习:2课时完成“学前检测课”,3课时完成4篇课文的“对比学习课”,3课时完成“读写结合课”,1课时完成“学后检测课”;“3”即是留出3课时用来阅读涉及选文的名著。教学方式的创新,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为学生深入阅读提供了时间保证和方法指导。

  学校对于书香班级的评选参考3项指标:阅读成绩占50%,经典诵读成绩占40%,图书借阅成绩占10%。经综合评定获得“书香班级”称号的班级,学校予以集中表彰并授锦旗,荣誉称号的期限为一学期。

  针对课外阅读测评,学校采取“达标闯关测试”及结合平时考查的方式。平时考查由语文教师完成,考查贯穿学期全程。测评总计100分,平时成绩占20分。“达标闯关测试”占80分,试卷由学校成立的出题团队完成。一位校级或中层领导担任年级出题组长,各学科教师组成出题成员。值得注意的是,出题教师必须和学生共同阅读书目图书,试题均出自书目涉及的图书,并依据60%“达标试题”及40%“闯关试题”的比例出题。出题组长有20分的新题赋分权,负责把关、整合,最终形成完整的测试卷。

  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课外阅读“达标闯关测试”,测试后结合平时成绩计算班级平均分、达标率、优秀率等数值。学生成绩达到60分即为达标, 70~79分被评为“阅读小学士”,80~89分被评为“阅读小硕士”,90分及以上被评为“阅读小博士”。学校以喜报、证书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表彰,课外阅读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

  学校根据经典诵读内容制定《乌市第62小学诵读达标升级手册》,列出6个级别的过级篇目,每个级别分为必背篇目和选背篇目。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经典诵读测评,由学生担任“抽测官”,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交叉抽测。每年有400多名“小抽测官”对2000多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现场抽测,根据抽测成绩确定达标等级,并填入个人考级证书中。班级抽测成绩排在前三名的学生分别被冠以“诵读小博士”“诵读小硕士”“诵读小学士”称号,由学校表彰。据统计,各年级分级达标率在85%以上,并逐年递增。

  依据《乌市第62小学图书借阅管理办法》,图书借阅成绩占10分,全班85%的学生学期图书借阅量达到6本及以上得满分,不达标者不得分。此项由图书管理人员根据各班实际借阅情况进行赋分。

  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二小学

  深入挖掘图书馆资源

  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二小学将课外阅读纳入课表,开设阅读课,强化阅读指导。学校把图书馆建设作为书香校园建设的主要“阵地”,图书馆、图书架与图书角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便捷的阅读环境。

  每天午读时间,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二小学分年级开展自主阅读、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学生诵读《三字经》,教师带领学生逐句朗读,力求读通读熟,为日后诵读奠定基础。二年级学生读文天祥、史可法等历史人物故事,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浩然正气,从而塑造优良品格。三年级学生开展“小古文微课堂”活动,通过班主任的引领,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精炼能力及审美能力。四年级学生进行古诗文赏析,通过诗文走入杜甫、李白、苏轼、白居易等诗人的时代,体会朝代的兴衰与作品的恒久。五年级学生进行“大美新疆”历史宣讲,在宣讲中培养起学生对新疆的认同感。六年级学生诵读精选美文,诵读内容与小升初紧密衔接。

  依据“给孩子一个彩虹般的童年”的办学理念,学校每月开展七彩主题活动。在“三月青青文化节”中,学校通过经典诵读大赛、好书推荐、书签制作等活动提升师生文化素养。近年来,学校邀请沈石溪、王一梅等知名作家走进校园,教授写作方法。学生明白写作首先要学会观察,情感是写作的灵魂,而想象力则是基于生活经历与阅读积累。

  同时,学校把图书馆建设作为书香校园建设的主要“阵地”,将开放式阅读角与班级读书角结合,让“沉积”的图书“流动”起来。据了解,学校图书馆在2011年被评为市级图书示范馆,2018年成为全国科普共享图书馆。开学后,学校为每位学生办理一张借阅卡,图书馆全天候办理图书借还工作。此外,学校为给阅读速度较快的学生提供更便利的服务,为每个班级配备10张公共卡。公共卡每天可借阅3本图书,每月最多可借阅66本。学校在每层楼设置开放式图书吧,在班级设立读书角,在教室配备书柜,将图书馆、图书架与图书角相结合。

  为丰富阅读资源,学校鼓励学生进行图书置换,并为学生发放“图书银行储蓄卡”。“储蓄卡”上标注“储蓄”图书的名称、作者及存储时间。学生凭“储蓄卡”到学校图书管理员处进行置换,做到“存几本借几本”。到毕业时,学生可根据个人需求取回图书或留校保存。

  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教师、学生、家长已经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许多人只停留在浅阅读层面,这种阅读表现为不思考、不求甚解,追求短暂的视觉快感,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缺乏深度阅读。所以语文教学需要开展深度阅读,教师要更好地处理精读与泛读,课内与课外,了解、理解、掌握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全面、关联、智能知识获取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五小学

  以“菊文化”为落脚点开发国学课程

  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五小学以 “菊文化”为落脚点建设校园文化,结合校情开发国学课程,并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低、中、高段的国学教学模式。

  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五小学于1935年建校,逐步形成“脚踏菊花傲骨存,心载大爱厚德倾”的校训。依托校训,学校开展以国学为特色,以 “菊文化”为落脚点建设校园文化,形成“以菊的品质培养人,以爱的胸怀感染人”的教学氛围。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学校将其梳理形成《日常行为礼仪检查标准》,既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也使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晨读、班会课上,学生以不同形式学习校本教材《菊韵》,加深对菊文化的了解。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校分别为六个年级命名:一年级为“雏菊”、二年级为“甘菊”、三年级为“红菊”、四年级为“墨菊”、五年级为“雪菊”、六年级为“金菊”。学生通过6年感受不同菊花的品质。

  学校与乌鲁木齐广播电台合作录制“24节气的习俗展播”,节目内容来自学生查找的资料,全程由学生进行诵读、录制。每年9月28日,学校都会举办祭孔典礼。每到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学校都会开展诵诗会。6年中,学生以朱砂启智,通过击鼓明智、拜师礼、成长礼等一系列典礼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

  学校开发以校本课程和生本课程为主的国学课程。校本课程主要是为全校学生开设的国学及折纸课程。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教育局的帮助下,学校每学期为学生免费发放此教材。除此之外,学校开发京剧文化、君子文化等校本课程,开发篮球、轮滑、武术、田径等生本课程,编排竹竿舞以及根据《三字经》梳理而来的国学操。学校还开设绘画、音乐欣赏、葫芦丝、衍纸、十字绣、书法、剪纸、扎染等课程。全校每周上一节国学课,专职国学教师进行授课,并在期中和期末进行测试。

  同时,学校国学教研组申报《小学国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并在乌鲁木齐市“十二五”重点课题中立项。通过3年的课题研究,学校形成了低、中、高段的国学教学模式——低段国学教学模式,即认读—对读—诵读—导行;中段国学教学模式,即诵读原文—理解大意—熟读成诵—实践体验;高段教学模式,即读通—理解—感悟—拓展积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视野
   第03版:大众出版
   第04版:广告
   第05版:传媒中国
   第06版:世界出版
   第07版:世界出版
   第08版:综合
   第09版:成长教育周报
   第10版:成长教育/家庭教育
   第11版:成长教育/书香校园
   第12版:成长教育/教育资源
《致亲爱的妈妈》:爱可以触摸
2019寻找特色书香校园(二)
中国图书商报成长教育/书香校园112019寻找特色书香校园(二) 2019-02-26 2 2019年02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