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传媒新媒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阅读遇上5G,听读更“有声有势”

  ■丁莉莎

  截至2023年,“全民阅读”已经连续第11年被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4月24日,在以“深化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为主题的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期间,“有声有势——AI时代有声阅读的机遇与挑战”主题活动在杭州举办,以有声阅读特有的艺术形式,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目前,各种有声阅读、听音阅读载体风靡,正在不断颠覆着人们传统的读听观习惯。

  有声阅读成为读者的碎片化阅读新选择。2009年被称为“电子书元年”。此后,电子书朝着“代替纸质书”的目标一路高歌猛进,电子阅读产业市场日益火爆,但从2014年后,电子书开始呈现疲软之势,现正经历寒冬。新媒介总会取代旧媒介,这是传播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微信的诞生,不仅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变革了传统的阅读习惯。2015年8月,微信阅读上线,用户可在多终端同步阅读新闻、娱乐、财经、证劵、体育、女性、育儿、汽车、科技、游戏、教育等频道。现如今,阅读媒介经历了传统媒体深阅读到电子书,再到数字阅读、数字听读,直至现在的有声书、播客、短视频、直播等媒介形式。有声阅读平台蓬勃发展,各类移动有声产品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有声书、短视频直播主播活跃于喜马拉雅、蜻蜓FM、微信读书、快手、抖音等移动互联网平台。

  2022年4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2021年,我国超三成的成年国民养成了听书的习惯,城镇成年居民的听书率比农村成年居民高7.8个百分点。有声阅读规模持续扩大,越来越多人开始用智能手机收听有声书、播客、广播剧。有的学生选择移动有声APP平台听书,有的青年人选择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听书,有的孩子选择智能音箱听书,有的中老年人选择听广播,或用有声阅读器和语音读书机听书。有的党员干部表示,上下班途中、中午休息时等碎片化时间都要拿出手机进行数字阅读,或戴耳机听学习强国平台的有声党史故事或央视新闻联播。这标志着读者的阅读习惯正在向有声化、娱乐化、碎片化的方向发展。

  有声阅读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据统计数据表明,有声阅读用户数量持续增长,媒介从以往的电台、网站、电子书等逐步转移到手机屏幕、平板电脑、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有声阅读器或语音读书机、移动有声APP平台上。智能手机更新换代,车载系统、智能穿戴等终端设备不断普及,让人们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听书。

  随着各种音视频课程崛起,有声阅读产业将针对读者需求不断创新内容。许多出版机构和听书平台开始投入“耳机经济”的热潮,优化播音员结构。专业主播、视频主播的加入,正助力有声读物、视频内容品质的提升。有的音乐网站搭建有声书内容板块,开始转向经典作品,并邀请学者对书籍内容进行深度解读。有的新媒体平台推出有声阅读APP,添加吸引读者眼球的手机应用程序。有的书店积极主动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生产有版权的有声作品。部分有声阅读平台直接与内容机构、优质作者、作家或剧作家合作,为读者提供直接原创有声视频作品。可以预测,有声阅读行业将迎来一个难得的付费潮,语音识别、情景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将为有声行业带来变革。例如,喜马拉雅打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FM平台,包括有声书、音乐、娱乐影视、相声、情感DJ、知识等栏目,基本囊括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需求。该平台还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电商等领域,发布小雅AI智能音箱。与喜马拉雅FM相比,懒人听书的用户黏性较高,图书著作版权较为丰富。据公开资料显示,懒人听书除了与阅文集团达成合作外,还与全国超过500家文化机构达成版权合作,拥有数万本正版有声书资源。

  随着有声书市场容量和用户规模及习惯不断变化,公共阅读资源必将向有声阅读倾斜,为民众建造高质量、有温度、有深度的有声阅读馆,提供公益阅读服务。有声图书馆正在各地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乃至社区、公园、地铁等处出现。人们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轻松享受听书服务。

  5G、VR等数字科技助力有声阅读与互动、分享、体验相结合。各种出版机构和听书平台要紧紧抓住机遇,借助以全息影像、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数字科技,拓展书本文字之外的内容资源,运用AI、文本语音转换技术、智能扬声器和先进语言处理技术,创新VR/AR阅读、AI语音、数智人、新文创等方面的产品,利用大数据统计读者阅读习惯和内容,分门别类进行私人订制推送私人内容大餐,满足读者个性化有声阅读听音阅读需求,拉动新阅读人群增长。新华通讯社与中国作家协会2022年共同启动“5G新阅读”创作开发计划,合作打造5G融媒价值阅读平台“悦读汇”,通过汇聚广大网友和机构创作一批精品力作,实现5G时代阅读内容、场景和应用创新。5G+远程全息互动、5G+4K的远程教学、5G+VR沉浸式阅读等新阅读应用场景为期不远。

  不容忽视的是,有声阅读产业目前存在市场资源分散、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此外,特殊群体无障碍使用有声资源的目标还没有很好实现。因此,相关部门要规范发展,建立完善规则与标准,解决好版权争议等问题,不断丰富盈利模式;用户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成果,主动拒绝盗版有声作品;相关职能部门要联合打击盗版行为,营造有声产业的良性生态环境,有声阅读行业才能拥有更好的明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年度报告
   第03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年度报告
   第04版:人民邮电出版社成立70周年社庆专版
   第05版:商报·奥示数据
   第06版:商报·奥示数据
   第07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走出去
   第08版:广告
   第09版:2023BIBF/广告
   第10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走出去
   第11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综合
   第12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广告
   第13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广告
   第14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社长总编辑荐书
   第15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社长总编辑荐书
   第16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广告
   第17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广告
   第18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社长总编辑荐书
   第19版:传媒新媒
   第20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广告
   第21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广告
   第22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出版报道
   第23版:分销新视野
   第24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广告
   第25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广告
   第26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特训营精编
   第27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特训营精编
   第28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广告
   第29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广告
   第30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广告
   第31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广告
   第32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广告
   第33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广告
   第34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广告
   第35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广告
   第36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广告
   第37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广告
   第38版:业者论坛
   第39版:精品精荐
   第40版:2023海外馆藏影响力特刊/综合
2023年一季度《全球媒体数字订阅报告》发布
当阅读遇上5G,听读更“有声有势”
首本国家级视听杂志出版发行
TikTok计划今年实现200亿美元的电商业务交易额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传媒新媒19当阅读遇上5G,听读更“有声有势” 2023-06-16 2 2023年06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