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红
随着政府、出版机构和读者对主题出版关注度的提高,被认为难在主题出版上有所作为的科技出版社逐步发力,并取得了不俗成绩,甚至不乏双效俱佳的主题出版精品图书,如202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该书相继入选或荣获:中宣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好书荐读,2021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2021年度“中国好书”,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2021~2023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第六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优秀读物等。该书也获得了良好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热搜,各种媒体的受众多达上亿人次,图书经过多次加印,销量已达10万册,总码洋近1000万。
本文以《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运作实践为例,从选题策划、书稿组织、编辑出版、宣传推广四个方面,探讨科技出版社运作双效俱佳的主题出版图书的一些方法和路径。
立足出版社主责主业和资源优势,挖掘能引爆市场热点的选题是前提。
科技出版社要打造内容与市场兼顾、双效俱佳的主题出版图书,首要的是在选题策划上,发挥独特资源优势,立足主责主业,培养编辑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策划和捕捉具有畅销潜质的主题出版类选题。
《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一书的策划,缘起于2020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之际,出版社编辑在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的“科苑党建”公众号上看到了以老一辈科学家的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中的真挚语句制作而成的新媒体页面,深受触动,立即意识到如果将其深入开发,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推出,将是一个极具畅销潜质的主题图书,后汇报给社领导,得到全力支持,由社领导带队,及时联系了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提出出版设想和策划方案,最终很快达成了合作。该书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选题本身就具备爆款的潜质,既“上接天线”,回应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大的主题,又“下接地气”,一方面通过科学家的入党志愿书这种生动鲜活的珍贵档案,勾起读者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又通过具体生动的入党细节和故事,感染和激励读者,真正做到了用小切口折射大主题,用小故事反映大时代,见人、见事、见精神。
精心策划和打磨图书的内容和形式,保证图书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是关键。
好的选题是前提,但是,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让主题出版图书实现“双效”,需要科技出版社在书稿组织阶段,突破以往的工作模式,对图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精心策划和反复打磨,最终使图书既具思想性,又具可读性,既有意义,又有意思,这是关键。
在《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书稿的组织中,出版社邀请作者团队和专家团队,对图书的主旨、框架、结构、样章、语言风格、版式等进行多次讨论,反复打磨。大型专家论证会召开过3次,编委会召开过4次,小型讨论会不计其数。在图书内容上,出版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和作者方共同组建了档案团队,多方寻找线索。在语言风格和内容表达上,确立了生动、细腻、可读性等基本原则。在表现形式上,采用了图文并茂+融媒体的形式。图书不仅大量穿插了科学家入党志愿书图片、档案剪影、科学家手迹、工作照等图像资料,还加入了部分科学家的视频、志愿书朗诵的音频等,极大地增加了图书的可读性和直观性。
做好内容审读把关和编辑深度加工,按时间节点高质量出版是根本保证。
首先,政治性是主题出版突出的特点,在主题图书的编辑出版过程中,首要的是保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重视借助外脑,组建高水平的外审专家队伍。其次,可读性也是实现主题图书双效俱佳的必要条件。科技出版社要贯彻图书的策划意图,在语言文字、框架结构、章节内容、重要观点等方面,进行深度加工。最后,主题出版的节点性,要求科技出版社能发挥严谨务实的优良传统,成立专门项目组,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集中攻关,协同作战,全力以赴,按时出版。
在《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的编辑出版中,出版社组建了以党史专家、科技史专家、出版专家为主要审稿团队的外审专家队伍,创建了由12人组成的编校组和交流群,组建了重大项目组,实现了编辑、校对、质检、印制协同作战,完成了图书高质量出版。
踏准节奏,进行全过程立体化营销是重要推动力。
针对重大主题出版图书,科技出版社只有采取市场图书的运作模式,在图书出版前期、初期、中期、后期等全过程,做好话题营销、活动营销、全媒体营销等立体化营销组合拳,才能使主题出版图书最终获得双效。挖掘内容价值,做好前期预热。上市之初,加强宣传攻势。中期分析渠道反馈,进行重点突破。后期持续推动进入各种书单和奖项,保持宣传话题和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