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维佳
提到大运河,人们总习惯于勾勒它纵贯南北的磅礴图景。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千里大运河》一书却将镜头聚焦于大运河的河北段,以沧州铁狮的斑驳倒影、泊头码头的晨雾帆影、吴桥杂技艺人的翻腾轨迹为墨,从河北段运河的“景”“情”“魂”“趣”四个维度下笔,描绘大运河在燕赵大地留下的历史痕迹与生活印记。该书由“大运河之于河北”“大运河畔的重镇”“运河之上鬼斧神工”“大运河的码头风景”“运河边的人间至味”“大运河的文化记忆”“运河两岸天韵绝响”“诗文里的大运河”八个主题篇章构成,书写了一部“以小见大”的河北运河史诗。
该书最突出的特点,是赋予文献资料以温度,给河北段运河的地理景观以人文历史的肌理。例如,书中介绍连镇谢家坝和郑口龙尾埽这样的古代水利工程时,不仅说明了其建造工艺和防洪功能,更阐述了这些工程所凝结的协作精神与非凡智慧,以及它们如何保障了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一个个生动入微的民间传说故事,使码头青砖上的辙印、工匠工具上的锈痕都成为传递历史温度的载体。这种优美而不刻板的表达,让史料的考据与探讨显得平易近人。
在叙事角度上,作者擅长将宏观视野与微观深度巧妙结合,展现出既精且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考证能力。阅读此书,读者既可以系统了解河北段运河的整体发展脉络及其对区域经济文化的影响,又可细细探寻其中的重要节点。书中介绍大运河畔的重镇沧州时,既有对沧州城市发展史的叙述,又有对沧州铁狮、沧州东光县历史与东光码头沉船的细致考证,便是一个例证。同样,在记录临清贡砖的鼎鼎大名时,作者自然地联系到这种特殊建材的生产如何严格依赖运河提供的优质水源,以及其运输又如何依托于繁忙的运河漕运网络,从而清晰展现了地理条件、人工工程与特定物产、经济活动之间的深刻关联。这种从宏大背景自然过渡到具体个案、从知识铺陈深入至细节挖掘的叙述方式,既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又增添了内容的深度和可读性。
在呈现形态上,《千里大运河》也做出了创新尝试。它采用融合出版的方式,通过在书中嵌入多个微视频二维码,为传统的纸质阅读增添了新的感知维度。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可以直观感受香河肉饼的烹饪工艺和腾腾热气、可以观赏安头屯中幡艺人精彩绝伦的表演……这种多媒体内容的加入,有效突破了纯文字和静态图片的限制,使那些难以用文字充分描述的动态过程、具体的声响、市井生活的真实情态以及传统技艺的操作细节得以直观、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极大丰富了读者的感官体验,加深了对书中所述历史文化内容的理解层次。
这部河北运河的“生命志”,将运河沿岸普通人的生活印记、匠人的技艺传承以及地域文化的发展轨迹娓娓道来,为急速变迁的时代锚定了一枚人文坐标——当我们在沧州铁狮的注视下,听见千年运河的心跳依然铿锵,便懂得这条古老水道在燕赵大地上留下的深刻烙印及其所承载的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