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贝
汉剧是中国地方戏曲的代表性剧种之一,勃兴于明万历中后期,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我国目前仍然存活的少数几个古老剧种之一。汉剧文化积淀深厚,艺术特色鲜明,继承并发展了南北曲的优良传统,创造了南北合流、东西融通、刚柔相济、俗不绝雅的中部戏曲新形态、新样式,引领建构了皮黄腔系,对京剧、徽调、粤剧、广东汉剧等几十个剧种的创生和艺术形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谓“京剧的母亲”“皮黄腔系的领头羊”,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些年,随着娱乐形态花样翻新,与绝大多数剧种一样,汉剧的观众大批流失,表演院团严重萎缩,面临生存困境。然而,汉剧是对清代中期以来的戏曲版图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古老剧种,对于当下及未来的文化发展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传播汉剧知识,指导欣赏,吸引他们走近古老的汉剧,助力汉剧艺术重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湖北九通电子音像出版社精心打造的融媒体精品《汉剧四百年》融合新媒体技术,以线上音视频与线下纸质读本相互补充的出版形式,打破传统传播媒介的壁垒,实现跨媒介传播,让读者多维度、沉浸式领略汉剧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
《汉剧四百年》梳理了汉剧创生发展的历史脉络,概括了汉剧剧目、声腔、身段动作、十大行当及名家流派的艺术特色,发掘了汉剧的审美意蕴,讲述了汉剧对京剧等多个剧种的重要影响,衡定了汉剧的历史地位,对汉剧四百年作了全面、准确、深刻的把握,凝聚了出版社、武汉汉剧院和湖北广播电视台的大量心血,是汉剧研究的新创获。
《汉剧四百年》汇聚音、视、图、文,收录汉剧名家名段视频,其中既有以《宇宙锋》《哭祖庙》等为代表的经典传统剧目,也有影响深远的新编剧目《夫人城》等,囊括了汉剧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十大行当的代表性剧目,以直观的方式记录了各行当名家的唱腔表演,为汉剧艺术留存了珍贵的活态档案。该产品既是汉剧艺术及研究成果出版的创新,也是戏曲传承方式的创新,是近年来难得的戏曲音像典藏精品,入选了“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及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汉剧四百年》甫一上市,核心内容资源即同步上线“学习强国”“长江云”等主流网络平台,供公众免费获取,传播效能显著,反响热烈。在九通社精心策划成功举办的《汉剧四百年》读者见面会上,近百名读者与戏迷自发到场、热情参与,戏曲专家、学者与表演艺术家齐聚一堂,围绕汉剧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当代的传承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氛围热烈,点燃了公众对汉剧艺术的关注与热情。
《汉剧四百年》的出版与推广,不仅为汉剧爱好者提供了系统的欣赏指南,更以其创新的融媒体形式出版传播,为古老的非遗艺术在数字时代“破圈”传播、走近年轻群体,探索了一条富有成效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