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文静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张聪聪
首部自传展现“不止文静”的很多面
因花样滑冰而受到大家关注的隋文静,拥有很多厉害的标签:北京冬奥冠军、花样滑冰全满贯,等等。近日,国际滑联公布2023年花滑年度奖项候选人名单,隋文静、韩聪入围。光环背后的隋文静,是一个爱哭也爱笑、性格开朗,且闲不下来的95后。近日,隋文静的个人自传《不止文静》出版,展现出更多面、更真实的隋文静,也让更多人看到她身上的“能量”。隋文静表示,“我希望自己能够像‘小太阳’那样散发温暖和光芒。这也是‘不止文静’的一部分。”
只要尝试得够快,失败就赶不上我
请介绍一下繁忙的训练比赛中,写这本书的过程?
隋文静:确实比较忙,但我会利用碎片时间做一些事情,写书也是。我也算比较有目标的一个人,如果最近在做一件事的话,就会时刻想着。比如,连走路都想着存一些素材。北京冬奥会期间,我接受了很多采访,这些采访我也会记录整理出来,看哪些可以放到书里。
书中的“冬奥日记”是我在隔离时整理出来的。有时候写“上头”了,一宿不睡写2万字。冬奥会结束后,我们有很多公益活动或其他工作安排,经常是在去工作的路上或者飞机上,我都在写或者准备素材。
整个书的脉络,我和出版社聊了很多次。直到出版前一个月,我都觉得还没有到非常满意的程度。体育教会了我如何从失败中站起来。就像把自己变成拼图,虽然一次一次被打碎,但从没有怕过,努力拼凑出更好的自己。通过这种力量把内容串起来,也是不断和自己较劲的过程。
序言提到,您之前没想过写书。想法转变有何契机?
隋文静:我开始确实没有想过写书,我比较喜欢看书,但觉得自己还没有到可以总结分享的年龄。
这本书的特约策划胡承龙,是我的演讲老师。很早我就一直在学演讲和即兴口语表达。胡老师上课时说过,语言是逻辑的外壳,要学会如何更好地去表达。我也心存疑虑,媒体对我的报道已经很多,到底还能不能挖出来值得写成书的东西?最后还是决定尝试。我的粉丝经常说我特别愿意尝试新东西,也不怕失败。他们给我总结了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好:只要尝试得够快,失败就赶不上我。
比上一秒的自己更好,就是成功
有很多人是您的忠实粉丝,也有一些人仅限于从新闻媒体知道您。您希望大家从书中认识怎样的隋文静?
隋文静:我们确实赶上了非常好的时代,能够在自己家门口参加这届奥运会。我们承接下时代赋予的使命,拿到了金牌。努力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很多故事。我作为一个普通家庭长大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地成长。希望能够成为这样的榜样,告诉大家只要足够努力,就能蜕变成更好的自己。比上一秒的自己更好,就是我定义的成功。我希望通过这本书告诉大家努力的意义。
训练之余,我有很多爱好,汉服、书法等等。赛场上,我会把自己的气场放到无限大。平时,我希望自己像小太阳一样,照亮大家。比如,我现在去北京舞蹈学院学编舞,和十八九岁的同学一起跳舞。我希望把不断进取的力量带给大家。希望大家看到《不止文静》的同时,得到更多战胜困难的力量。
书名是您起的吗?这本书算阶段总结?
隋文静:书名是我们和出版社社长一起讨论出来的。社长一提出来,我就说,这个太好了。“不止”在哪里?我的朋友、出版社的编辑都会说,在我身上看到更多男孩子身上的刚毅。其实我也有小女孩的一面,比如经常哭,也喜欢笑。哭和笑,都是我的力量,我接受各种各样的自己。赛场上凌厉的部分、小女孩的部分,以及像小太阳的部分,等等,这些都是我性格的色彩面。
“不止”也有永不止步的意思。就像我在自序中写的,冰刀划出的印痕,就像我人生的方向,我希望不断去尝试,永不止步,不断去学习新的东西,变成更好的自己。能够摘得奥运会金牌,身后有成千上万的人帮助过我。奥运会之后的人生路也不是仅靠我自己就能走成的。要感谢国家、感谢帮助过我的人。但是路还在延伸,奥运会结束那一刻是新的开始,我可以去追求更多的梦想。所以,“不止”也有不止于此的意思。
这本书是一个记录,记录了我从小到大的一些经历,我的父母家人、成长环境,一路走来大家对我的帮助,我如何克服一次次磨难走到今天,等等。
适当示弱,也是女生应有的力量
优秀的人,出书的很多。《不止文静》有何特别之处?
隋文静:很多的教育教人如何成功,只有体育教人如何从失败中站起来。我想把这种坚毅的精神传递给大家。习近平总书记用20个字总结了北京冬奥精神,即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这种精神也贯穿在我的经历里、在这本书里。
有没有特别推荐的篇章及希望传递的深层次东西?
隋文静:挺多的。作为女生,努力过程有太多困难需要克服。奥运会前6个小时,我因为减肥遇到了突发状况——休克倒在电梯里。当天是我生理期第一天。这种情况下,我“打”下来比赛。当时心里坚定的信念是什么?遇到困难如何解决?都写在了“冬奥日记”篇章。
此外,有老师曾和我说,你已经拿到好成绩,在人前要稍微“端”一点,不要轻易展示情绪和真实状态。但直到现在我的想法依然是,适当示弱也是女生应有的一种力量。只要我们目光的方向、脚下的路都坚定,以任何方式采取的一些能促使成功的小举动,都是我们的力量。而且,身边有很多爱我们的人。我听过一句,所有人希望你好的时候,你不可能不好。我也通过这句话,不断地把自己身边的能量场营造得更好。
畏首畏尾的话,就不是小隋了
“他们眼中的隋文静”篇章内容有提前沟通吗?
隋文静:我考虑了很久,也想知道在别人眼里,我是什么样?为了保持真实感,父母老师朋友们写的内容,我并没有提前看,可能稍微调整了下标点符号,就直接放进去了。我希望拿到书的时候,也像读者一样,带着好奇去看这些内容。
对于大家看到书的评价,会有压力吗?
隋文静:写书出书这件事,是第一次做。像开盲盒一样,也觉得很感谢大家。自己从另一个领域跨界,最开始连从哪里开始写都不知道。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给了我很多帮助,我们一块聊框架聊想呈现的感觉。我也是在不断和编辑们沟通的同时,明确想要什么。
对于大家的评价,一开始还挺担心的。后来宣讲时,我意识到只要故事是真实的、能够让一些人感动,实打实地叙述、把心中的力量传递出来就好。说话、语言表达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不止于书,我也希望通过书中的故事、后续的宣讲以及将全部版税捐给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用于儿童公益事业等,弘扬传统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弘扬北京冬奥精神。这些是可以不断延续的。畏首畏尾的话,就不是小隋了。
尝试新东西,让我上瘾
这本书有没有超出预期的部分?
隋文静:很荣幸可以找到很多老师或朋友,写推荐或者“他们眼中的隋文静”。我开始就一直想该找谁来写推荐序。张艺谋导演是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我现阶段的梦想也是编导。无论是花样滑冰还是其他类型的编导,都想尝试。张导是中国花样滑冰协会名誉主席,但是我们没有联系方式,也不知如何找到他。结果,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时,他就坐我旁边。特别巧合,也很开心。还有倪会忠主任,以及很多好朋友,无论是写一段话还是一篇文章,我都特别感谢。
这次写书的经历,让我不断想起小时候的很多事,更加留意身边的事。很多都很有意思,也希望自己能继续写出第二、三部。除了《不止文静》,可能也会有一些其他作品。尝试新的东西,让我觉得特别上瘾。
您对自己的规划清晰且目标坚定。如何坚定自我,追求更好的自己,能否分享经验?
隋文静:一方面是父母对我的培养。我妈一直像朋友一样陪着我,陪我锻炼陪我玩。她不会要求我背多少书,但会让我在串珠子、钓鱼等实践中练习专注力、逻辑思维。她让我读书,但不会要求读成什么样,只是希望我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小时候家庭条件没那么好,但父母依然支持我去学武术、舞蹈、体操。现在我最开心的就是可以学习各种各样的爱好。另一方面,我的演讲老师对我帮助很大,他教会了我如何去发散。我是想起来一件事必须付诸行动的人。学会发散,行动力就加倍了。人一辈子不可能所有事全都成功,但是百分百努力做10件事,一两件事能成功,也就不意外。此外,要特别感谢国家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对我的支持。
我的解压方式也是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遇到问题,不要一味逃避或者把自己关在狭窄空间里。有时我也不见得有目标,目标是在不断尝试中愈加清晰的。焦躁时,不妨拿起手边的事去做,做着做着就想通了。这本书也是,我接受任何情况。既然表达,注定会被大家看到。即便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不断去完善就好,接纳自己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