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望
“竭诚为读者服务”,以邹韬奋为代表的老一辈出版人留给我们的这一伟大精神遗产,是新时代出版工作的红色血脉和力量源泉,为我们今天的出版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2022年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创建90周年,在新的历史阶段,新时代出版工作如何继承邹韬奋等前辈的出版遗志,如何赓续践行“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宗旨理念,亚伯拉罕·林肯的话或许可以给出答案——“如果我们知道现在在哪里,并多少知道我们是如何到达这里的,就可以看出我们将走向哪里”。
如何理解“竭诚为读者服务”
1926年,邹韬奋接编《生活》周刊,明确为普通民众服务的立场,宗旨为“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改造社会。”1932年,生活书店创立之日起“即以竭诚为读者服务作为全店工作的宗旨和从业人员的服务信条”。20世纪30年代初,“竭诚为读者服务”已见诸生活书店的宣传材料。“竭诚为读者服务”作为邹韬奋毕生践行的出版理念,高度概括了现代中国出版工作的根本态度、中心对象,对新中国的出版事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竭诚为读者服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度一致。“竭诚为读者服务”可以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在出版领域的具体实践,二者不仅句式相同,而且含义契合。1932年7月,邹韬奋与胡愈之、徐伯昕创办生活书店,在面临国土沦丧、民生凋敝的时局下,出版了大量适应抗战需要、服务大众文化的书刊,鼓舞并团结了广大青年投身中国进步事业,生动实践了以救国为主线的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邹韬奋逝世后,毛泽东高度赞扬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竭诚为读者服务”这一出版理念,成为代代相传的“三联精神”,也被一代又一代出版工作者奉为座右铭。
“竭诚为读者服务”永远立足于大众立场。竭诚为读者服务,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聚焦出版工作,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为人民出好书。邹韬奋始终照顾到一般大众读者的需要,凡是对广大读者有益的书刊,他力求尽快出版;所选用的稿件,总要加以修改润色,使之通俗易懂,做到内容丰富而统一、雅俗共赏;创造性地设立邮购处,特约十大银行免费汇款购书等灵活多样的发行方式尽可能地方便读者购书等。今天诸多相关的出版工作原则,都可以看作是在党的领导下对邹韬奋这些出版理念的继承和发扬。
“竭诚为读者服务”树立了现代中国出版事业的典范。1944年10月,周恩来批示“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邹韬奋提出并践行的“竭诚为读者服务”出版理念,在现代中国出版事业初步发展,诸种出版理念与模式同时涌现的20世纪30年代可谓一枝独秀,其对于现代中国出版事业的典范作用具体体现在:一、坚持大众立场,为人民做出版;二、出版为社会进步服务,主动接受党的领导,有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进程,卓有成效地宣传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团结鼓励广大进步青年投身社会进步事业;三、正确处理出版的事业性与商业性的关系,诸如坚持优质内容服务社会第一,坚持商业反哺事业,坚持不出版不销售有害书刊,坚持降低管理与生产成本让利于读者等等,为此后的出版工作留下诸多极富参考价值的经验。
新时代出版工作为什么要坚持和
发扬“竭诚为读者服务”
进入新发展阶段,新时代的出版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竭诚为读者服务”作为广大出版工作者一脉相承的出版理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出版强国,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竭诚为读者服务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出版强国的必然要求。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进入新发展阶段, 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出版宗旨确保了出版的价值方向,助力筑牢党和人民的事业的文化根基,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进一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推动出版工作提质增效,加快向出版强国迈进。
竭诚为读者服务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路径。出版是典型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只有深入到群众中了解群众的精神状态、阅读需求,出版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邹韬奋极其重视与读者的互动,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阅读来信和回信,他自述答复读者来信时“热情不逊于写情书,一点也不肯马虎”。他广泛发动各行各业的读者进行“精神上的连合”,为出版物提供来自全国各地的消息,虚心采纳读者的意见不断进行出版物的革新。他所领导的生活书店因真诚的群众路线,成为当时广大读者爱护支持的文化堡垒。
竭诚为读者服务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目前,我国的文化需求和文化供给存在结构性矛盾,“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邹韬奋以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出版精神,扩大出版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为今天出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价值启示。他主编《生活》周刊以来,开专栏与读者深入沟通交流,打通了文化需求和文化供给的梗阻,根据读者反馈提供读者需要的内容,使得年发行量由2000份提升至2年后的4万份。“九一八”事变后,读者文化需求大为改变,周刊由青年大众读物转型为抗日救亡的时政刊物,2年间发行量猛增到15.5万份,打破当时中国杂志发行最高纪录,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刊物。
“竭诚为读者服务”
是新时代出版工作的方法论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和建成出版强国的远景目标下,“竭诚为读者服务”这一出版底层逻辑更显生命力,应用到新时代出版工作中,必然产生适应新时代出版工作的方法论。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准正确出版方向。回顾历史,邹韬奋在党的领导下,有了出版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他担负起抗日救国、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为“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理念找到全新的方向,获得了巨大的内驱力,面对国民党对进步文化事业的致命打击,在全面抗战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出版事业发展的新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新时代赓续践行“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出版理念,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出版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是实现竭诚为读者服务的根本保证。
加强出版单位自身能力建设,面向未来做出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出版是与科学技术和人的交往方式交互影响的一种知识生产、筛选和传播行为,应随着时代变化做出积极主动的改变。当前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素驱动和效率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面向未来做出版,就需要将读者的新需求置于新技术驱动下的知识生产、筛选和传播新方式的大视野之下完善并加强自身建设。出版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落后,对读者的新需求不了解,对新技术掌握不够,对新的市场模式把握不到位,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将变为一纸空文。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R/VR、人工智能、5G、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的发展,新的传播技术逐渐深度介入到知识的生产、筛选和传播方式之中,出版行业在不断发生变革,出版单位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新时代出版工作要牢牢抓住“竭诚为读者服务”理念,将人民群众新的知识需求放在心上,勇立潮头,不断推进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发行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提升综合化运营和精细化管理水平,进行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面向未来做出版。
立足解决广大读者的实际需求,强化用户思维,以精品奉献人民。竭诚为读者服务,核心在“服务”,在如何提供读者需要的精准服务。邹韬奋和他所领导的生活书店给读者提供的服务远超出出版业务范围,诸如为读者的夫人找生产的医院、为吃官司的读者找律师、代购物品等等。今天虽然在社会分工极其精细的情况下,读者很多事或许不需出版人代办,这更需要出版人立足本业谋发展,走“专、精、特、新”路线,将出版做精做细做出彩。如何打造出受读者喜爱的爆款图书和出版社品牌?一要培养用户思维,想读者之所想,根据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建立读者反馈机制,将读者置于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同时搭建私域流量,进一步提高服务针对性、增强服务黏性。二要全媒体出版、立体化营销,盘活出版资源,围绕纸质书开发电子书、布局短视频、直播、播客等业务,拓展IP开发、尝试跨界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服务。同时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效率,打通市场全渠道布局,配合持续开展一系列营销活动,触达更多读者、赢得读者口碑。三要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降低成本,着眼满足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加强选题策划能力,提升内容质量,提高编校质量,做好导向管理,以精品奉献人民,以实际行动践行“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出版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