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环境下编辑工作的重塑

关键词 全媒体 编辑 流程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23年03月17日 黄 磊

  ○黄 磊

  随着现代传播业态的不断丰富,作为平面媒体的传统出版所面临的挑战也愈益紧迫。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于意见》,提出“数字出版”概念;此后,在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融合出版”成为新的发展要求;并最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形成“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崭新内涵。

  从“数字出版”“融合出版”,到“全媒体传播”,可以看出这样一条逻辑线索,即新的传播业态已经从出版业面对的“客体”,逐步成为出版业必须置身其中并最终完成“主体”驾驭的基本要素。

  因此,面对新时代的更高要求,传统出版社在当前新的环境下,需要突破既往单一的编印发路径依赖,以“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努力在新媒体环境下,实践“全媒体传播”的构建。而编辑作为出版社创意设计和内容生产核心,引导和推动编辑个体在这一领域的主动实践,是实现“全媒体传播”的必然要求。为此,除了做好传统的书稿审读和编辑外,现代编辑还需要调动从传统到新媒体等一切资源,从以下几个方面重塑其工作流程。

  需求驱动  编辑需要在产品设计之初,实现供给端与需求端有效对接。也就是说,编辑一方面要能结合市场观察、调研和大数据研判,敏锐地发现市场需求所在;另一方面,也要根据需求端偏好,适当和适时调整产品的内容与表现形式,提炼其中贴近市场的“卖点”。这也是一切产品成功的市场基础。

  技术融合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编辑需要掌握一定音频、视频的录制技术以及简单的剪辑基本技能,将音视频与文案相结合,借助新媒体元素和技术,丰富内容的表现形式,甚至对内容进行再创作;在图书生产的同时,会同技术专业部门,同步制作电子书、有声书,将纸媒的平面表现形式延展至电商平台和读书APP、有声书APP等多维空间。

  全程营销  就时间而言,这是指对产品从酝酿、组织、编校、装帧直至上架的全过程推介。从空间而言,是利用广播、报刊、新媒体的文案和音视频、电商平台以及相关社群,进行的全方位推广。

  因此,编辑在根据需求策划和设计产品的同时,就应当进行全媒体要素的准备。譬如,适当储备与作者组稿、研讨时的音视频;发掘作者“周边”的话题和有利元素,作为作者和图书内容的补充,以备在产品面市时宣传使用,并以此实现与粉丝的互动,达成传播效能。

  在内容甄选和装帧设计时,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互动,以“剧透”的形式进行内容预告,实现与潜在受众互动。

  当图书上架后,通过电商平台的“评论”“推榜”,以及微信推文,抖音、快手、微信视频等平台上的主题短视频推送,叠加赠书、折扣等优惠活动,实现图书产品的立体化市场传播。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推文和短视频都具有市场穿透力。表现形式平庸、敷衍的内容,往往就是“一个寂寞”。只有叙事纯粹、故事生动的推文和具备一定主题和场景化的短视频,才能获得受众肯定。

  服务增值  除了全程营销外,通过持续不断的后续服务,为纸书受众实现产品增值,是做好“回头客生意”的不二法门。以过往案例而论,教材编辑通过组织QQ群教师服务实现增值服务,虽然“老套”,但至今仍然有效。

  此外,在当前背景下,编辑还可用图书二维码等实现纸书与多媒体的超链接;也可以二维码作为网络社群入口,通过组织读书会、线上讲座、不同主题的直播活动等,为图书赋能,实现图书产品的增值服务。

  总之,全媒体传播要求重塑过往编辑相对单一的工作流程,改变以往“串联式”的线性路径,树立“并联式”的工作思路,多维度运用各类媒体资源,从“讲好故事”出发,适应“多媒体”时代下的传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