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世澄
科普,一直是少儿图书市场的重要品类,承担着向少年儿童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的重任。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动全社会层面的科学普及。在这一力量的带动下,少儿科普出版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许多出版机构纷纷进入少儿科普出版赛道。在市场体量暴增、图书品种纷繁的背景下,作为少儿科普出版人,或许可以尝试从不同维度探索少儿科普出版的更多可能。
纵深维度:扎实内容基础
同所有图书出版一样,少儿科普出版的根基是内容。在少儿科普出版领域,做优、做精内容需要从开拓新选题、找准叙述角度、提高图文设计的视觉艺术水平等方面层层深入,让内容沿纵深维度发展,扎实开拓少儿科普图书的内容基础。
开拓新选题。细看少儿科普图书市场,不难发现选题正在向着传统文化和教育教学的方向发展。历史、民俗、人文等中国主题的选题,以及与教学科目相关的拓展阅读选题正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找准大方向后,少儿科普出版便可以尝试从精细化的角度深入开发选题。例如,生物科学方向的微生物、工程技术方向的超级工程、物理学方向的量子物理等。把选题做精、做深。
找准叙述角度。选题新颖固然重要,但找准选题的内容定位,把握好叙述的角度同样非常关键。从不同角度切入,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不同视角知识与见解,使其可以立体地从各个方面了解一项事物,对少年儿童丰富知识面、开拓思维大有裨益。
以《穿越时空的大运河》为例。这是一本以全景绘画重现中国大运河历史的轻科普,画面细节极其丰富且十分考究,兼具知识普及和艺术审美价值。此书出版之后,众多相同选题的儿童科普图书也纷纷出现。在这些相同的选题当中,也不乏定位独特、叙述角度新颖的品种。例如,《大运河:从北京出发,下江南!》虽然同为大运河类选题,同为大尺寸横开本的装帧形式,但内容选择了20多幅与大运河相关的古代绘画,以古人的视角讲述大运河的故事,同时也为少年儿童欣赏古代艺术作品、提高艺术审美能力提供便利。再如,《大运河送来爷爷的车》,虽然绘画风格和装帧形式与《穿越时空的大运河》相似,但叙述的角度牢牢抓住了“爷爷的车”这个主题,内容生活化,有代入感,将发生在大运河上的年代故事娓娓道来。这些优秀作品在内容的叙述角度方面下足了功夫,从不同角度拓宽了少年儿童读者的知识面,帮助其增进对大运河的了解。
由此可见,从叙述角度方面深挖内容亦可以延续选题的生命力,从纵深维度提升内容的价值。
提高图文设计的视觉艺术水平。国内图书编辑注重在文字内容方面下功夫,视觉艺术设计往往是软肋。良好的审美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陶冶情操具有无法替代的意义和价值,有助于少年儿童拓展思维、丰富想象力和提高创造力。少儿科普图书是一种隐形的视觉艺术载体,在做优文字内容的同时,从视觉艺术的角度进一步提升内容的价值,使少年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视觉审美水平,是少儿科普出版在纵深维度上发展的高级形式。
横向维度:丰富产品形式
少儿科普出版在横向维度上的发展需要着眼于产品形式的多样化。除了常见的印刷和装订方式的变化以外,重视互动、脱离纸媒的数字出版也是值得拓展的方向。而且,只要通过扫码或者安装应用程序等方式,就可以轻松实现传统纸质图书与数字出版产品的连接,将更多拓展内容延伸至电子移动终端上,拓宽少儿科普出版的横向维度。
以《那些重要的事》为例。这本少儿科普图书的销量目前已经突破80万册。出版社相继开发出基于该书内容的各类数字出版产品,在各类阅读平台中形成产品矩阵。音频故事产品适合尚无自主阅读能力的儿童,通过扫码即可收听。科普视频供对科学原理有进一步学习需求的儿童观看。点读版则为儿童提供了互动和自主阅读的解决办法。
丰富产品形式的附加值是可以使出版者与不同层面的读者用户建立联系。通过后期的运营与维护,逐渐积攒起来的用户流量还可以反向服务于产品的营销和宣传,实现出版机构与读者的直接互动。
立体维度:开发定制产品
基于内容的纵深维度与基于形式的横向维度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相互渗透融合,形成立体维度。近年来流行的“联名”“合作”等跨界发展形式同样可以成为少儿科普出版的新增长点。例如,近年来许多教育机构涉足的科学普及类课程,就存在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课程的正规化、系统化与出版社的科普出版内容不谋而合,值得深度合作与开发。
少儿科普出版的多维度发展需要作者、出版者、读者、社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作为少儿科普出版人应秉持创新、务实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发散思维,向更多维度探索少儿科普出版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