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资源如何盘活成研学项目?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25年05月30日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刘 言 实习记者 吴慧翀

  在研学发展热潮中,出版行业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出版资源,在研学项目开发上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出版业各相关研学机构以自有出版产业链资源为核心,通过多元创新模式,将静态出版内容转化为动态实践活动,为“出版+研学”融合发展提供范本,同时在整个研学行业大盘中提升特色竞争力。

  策略1 组合产业链资源

  从作者、编辑等内容创作、研发人脉资源到编印发流程资源,出版机构通过系统性整合资源,激活了出版产业链的深层价值,构筑起区别于其他研学主体的核心竞争壁垒。

  新疆青少社天青知行研学教育有限公司通过与插画师、专家学者等团队深度联动,将社内的图书资源转化为研学内容。如在“跟着青少社绘本打开新疆地图”主题研学中,绘本《举世无双的地毯》的作者罗罗老师亲临授课,为学生们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让新疆非遗文化内涵从纸面走向实践。在将“这里是新疆”系列绘本中的《我还想去博物馆》转化为研学项目时,该社从绘本中的博物馆元素出发,带领学生走进新疆博物馆并开展文物寻宝游戏,把绘本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实地体验。

  广东省新华书店教育培训中心总经理、广东新华四阅研学负责人张文洲表示,依托新华书店品牌打造研学商标,广东新华四阅研学组建超200人的专家导师库,邀请出版发行平台的专家作者为研学活动提供支撑服务,同时自主研发“四阅研学服务平台”,实现服务基地营地、学校师生、机构、研学指导师、教育部门等方面无缝对接。“一本书的诞生”研学课程以新华书店为依托,带领学生深入探索图书出版发行全流程,体验花草纸制作、活字单页印刷、图书编审、设计装帧等,推动学生增强对文化出版的理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文轩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文轩”)打通“出版+教育+文化服务”全链条,以公司内部畅销书为核心,与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新华印刷厂、文轩BOOKS、熊猫书店等内部资源联动开发“一木环保·书香研学”,学生可全程体验从选题策划、编辑校对到印刷装订的出版流程。内部资源的协同使得传统出版与教育深度融合,让知识传递更具立体感。

  相关机构负责人表示,不少为孩子报名研学营的家长本身就是出版社的粉丝或阅读爱好者,在研学项目的选择上更加关注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并有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发表作品的需求,出版社的品牌、作家资源、作品版权等都是出版机构区别于其他研学机构的核心优势。

  策略2 在场景化、体验化中重塑出版资源

  出版机构通过场景化重构、体验化设计、项目化运作,将出版资源乃至图书内容转化为研学,让项目知识突破纸面限制,在实地探索与实景互动中拓展“出版+研学”的多元形式。

  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开发“地理眼 看中国”系列课程,利用地理、历史、自然生态、国家版图教育等特色资源,将课程实施地点设置在中国地图文化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地质公园等场所,将地图文化与实地考察结合,带领学生以地理学的视角深入探索自然地理科学和人文地理科学。该系列课程中的“地图的前世今生”项目获得2021年、2023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奖项。

  据 《十月少年文学》执行主编张晓莉介绍,《十月少年文学》杂志旗下“小十月研学”品牌聚焦文学资源,邀请国内一线作家担任研学文学导师。“跟着课本游中国系列之走月亮”研学课程以《走月亮》为蓝本,作者散文家吴然全程陪同并一对一指导学生撰写游记散文。“草房子·水乡行”研学课程则依托曹文轩代表作《草房子》进行线路设计,学生们踏访作者的童年居住地,体会当地物候人文的同时对作品有更直观、深刻的认识。

  广西新华文旅科技有限公司将出版IP进行实景化再造,结合广西美术出版社《文秀姐姐》绘本开发“追寻红色足迹,传承文秀精神”红色研学营,学生参观百色起义纪念馆、走访百坭村并撰写调研报告,将纸质书内容延伸至实景体验,深化对“时代楷模”精神的理解。

  策略3 外部合作打造“出版+”研学生态网

  出版机构通过借力博物馆、高校等外部资源,构建起“出版+”的多元研学生态网络,让出版深度融入到研学场景的各个维度,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

  广东新华“四阅研学”与印刷企业、高校、文旅景区联手打造研学项目,如与广州日报印务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走进印刷厂流水线”研学活动,与南方学院、广东轻工学院、广东邮电学院等高校合作打造科创梦想等主题研学营地,与新会小鸟天堂、韶关丹霞山等景区合作推出相关研学项目。

  新疆青少社天青知行研学教育有限公司与深圳市妇儿大厦图画书博物馆、悠贝图书馆合作,利用后者的场地和馆藏资源开展“跟着图画书游新疆”主题文化展暨研学线路推广活动,在图书馆举办图书分享会、知识讲座等,结合馆内的新疆特色藏书,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土文化。

  广西新华文旅联合各处资源,建立了“学术机构+文化地标+产业基地”的三维资源网络:在“课本诞生记”项目中,广西新华文旅与广西大学合作建设“大学・生存指南工作坊”,由学长分享学习方法并设置校史长廊打卡任务;与广西民族印刷包装集团合作开发“科技+匠艺”双主线课程,为学生们提供智能生产线的数字化观摩和古籍修复、凸版印刷等传统工艺体验。

  策略4 从内容品牌打造深度研学

  在研学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凸显出版行业的独特优势,确立品牌特色与市场地位,成为出版机构在市场竞争中确立文化引领者地位的关键。

  四川文轩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研学市场“只游不学”的问题较为普遍,研学活动形式化严重,教育目标模糊。要在研学大盘中脱颖而出,打造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出版属性品牌项目,需要突破传统框架,实现“深度研学”,以学科知识为核心设计课程体系,融入大思政教育、科技创新、环境保护、非遗传承等社会议题,构建独具特色的主题IP ,让研学真正成为课堂的延伸。

  中国地图出版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研学的发展尤其要处理好“是出版社不是旅行社”的问题,研学活动设计要以传播知识为目标,出版机构应立足于内容生产者和产品供应者的角色,深入研学教育生态链的上游,开展行业合作,拓展传播渠道,尝试在研学领域实现出版内容的广泛传播。

  面对研学市场的数字化趋势,出版机构积极探索科技融合路径。中国地图出版集团为“地理眼 看中国”课程研发了一系列新媒体科普内容资源,包括制作完成的7集《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科普视频、1集《宝石江湖》矿物主题科普课、100节《超级100!科普课》小学生通识教育在线课程,以及与“学习强国”合作推出的线上音频课程专辑等。“小十月研学”则以《十月少年文学》杂志读者为依托,聚焦C端市场着力开发本地周末研学,选取“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热点主题,结合杂志中轴线专刊的内容设计,在十月文学月期间以徒步笔记、专家讲座、作家分享等多种形式,举办了多场“北京中轴线青少年知行计划”的周末研学。

  出版业各相关研学机构的实践表明,出版资源向研学资源的转化是从“知识生产”向“价值再造”的升级,出版机构需要完成的是从“内容供应商”到“教育服务商”的跃迁。通过出版产业链深度激活内部资源、外部合作打造研学生态网络,出版行业正突破传统边界,打造独具出版特色的研学品牌,在竞争中凸显“出版+研学”的独特优势。未来,出版行业仍需持续强化自身差异化优势,以科技赋能产品创新,以品牌深耕拓展市场空间,让“行走的课堂”成为青少年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