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出版转型的大背景下,地方出版集团如何寻求突破与发展成为关键议题。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作为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旗下集音像、电子、图书、期刊、网络出版为一体的融合出版单位,与漯河市新华书店密切配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舞阳农民画为切入点,开发融合出版物、文创,研发特色校本课程,组织研学项目,进行一系列创新探索,成为教育与地方文化融合发展的成功范例。
随着“双减”政策及“三新”改革的推进,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将教育出版转型升级作为核心任务,积极响应河南省教育厅等10部门于2023年8月下发的《河南省乡村学校“绿色点亮生活,健康护佑生命”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以此为契机,深度参与其中,构建战略伙伴关系,将500门主题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研发的关键抓手,推出“内容建设新机制”,推动现代教育业务发展,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加快营销服务转型。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创新课程体系涵盖课后延时服务课程、校本课程及研学课程。其中,校本课程依托周内课时开展,研学课程结合新华书店研学基地及校外资源进行拓展。同时,集团为河南省教育厅承建的河南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提供了从智能备授课到综合素质评价等一体化智能教育资源。
在与漯河市新华书店合作的过程中,地市书店向电子音像社推荐了舞阳农民画这一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出版社敏锐地找到了选题视角。舞阳农民画起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写实手法描绘农民生活,历经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成为舞阳县文化名片,入选多项国家级宣传项目,展现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基于此,河南电子音像社策划出版了画册《希望的田野——舞阳农民画》,以新时代乡村振兴为主题,分新田园、新农民、新乡风等篇章,呈现乡村社会变迁。同时,电子音像社开发文创产品与电子出版物,实现纸数融合。该画册在地方政府组织的“漯河礼物”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受到漯河市委宣传部关注,成为政府文化交流新名片。随后,电子音像社通过版权输出将这一非遗艺术成功推向国际,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举办的版权签约仪式上,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领导出席并致辞,充分肯定了画册出版及输出的意义,河南省委宣传部领导也给予肯定。画册当年实现5个国家多语种版权输出,版权输出案例被评为中国版协年度“主题出版走出去典型案例”、中华出版促进会年度国际文化优秀合作项目。画册和微纪录片《大地的色彩 希望的田野》被河南省外办选中,随河南省代表团赴非洲布基纳法索并参加电影周活动。
在此基础上,电子音像社趁势开发舞阳农民画校本课程。课程采用阶梯式学习模式,分为基础篇和提高篇,配备教师读本与学生绘画本,并融入微课资源。该社邀请河南省教研专家指导,在课程设置上融合乡土文化、思政教育与劳动实践内容,实现多学科交叉。课程受到漯河市宣传部及教育局大力推广,入选省级中小学优秀校本课程。此外,电子音像社研发舞阳农民画研学课程,以书店为主打造研学项目,漯河市新华书店中心门店打造永不落幕的农民画展示画廊,建设研学场馆,被舞阳县委宣传部授予“舞阳农民画传承创新研学基地”。课程暨研学项目入选集团公司创新研发项目,并被评为集团年度重要创新奖。目前,随着课程入校服务的展开,由漯河市委宣传部、漯河市教育局主办的“漯河市首届小学生舞阳农民画创作评选大赛”正在进行中,为课程成果的展示和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后续项目的推广提供有力支撑。
自2024年10月,舞阳农民画校本课程产品上市以来,在漯河地区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尽管漯河城市规模较小且人口呈负增长,但该课程相关产品销量增长迅速,2024年秋季上市1个月销量即突破4万套,并催生了舞阳农民画系列文创产品、漯河综合实践基地合作及课程等延伸开发的机遇。
舞阳农民画校本课程暨研学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多方面的创新举措,构建出社店一体运作的课程服务模式。在策划层面,书店、出版社紧密协作,从项目伊始即共同考察、优化方案,实现了内容的活化与多元呈现。从画册到文创再到课程及研学项目的拓展,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产品形式上,依据用户需求,课程资源包括纸书、视频课、绘画本、随材等多种形式,研学项目涵盖门店、校外等多元场景,践行了“无课程,不运营;无体验,不运营;无数智,不运营;无安全,不运营”的理念,区别于传统旅行社研学模式。同时,项目整合了出版集团、书店、地方政府及媒体等多方资源,实现了社店、政企、媒体及业态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文化服务出版圈。
出版业正经历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军协同的深刻变革。出版集团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多维度赋能实现出版资源的重组融合:首先打造地方文化名片,通过文旅出版融合实现文化传承传播赋能;同步推进教育服务体系升级,深化教育出版资源整合实现教育赋能;同时加强文化建设与国际传播,发展商机为城市赋能。舞阳农民画校本课程暨研学项目“一画连双城”,展示了数字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创新应用。该项目通过出版内容策划的创新、出版创意的创新、内容的一次采集多元呈现和多渠道传播,彰显了出版集团在地方文化服务中的作用与实力,为教育出版转型提供了经验与创新思路。(吴慧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