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焦 翊 整理
当下,非书品经营已经成为实体书店破局发展困境的重要着力点,不少书店的尝试也颇具看点,“二次元”“水吧”“研学”“体验”“文创”“非遗”……这些不同的方向,成为当下实体书店非书品经营的关键品类和发力方向。非书品经营不仅需立足当下,更要面向未来,进行长远的规划布局,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增强实体书店的竞争力。
“书店 +” 模式通过融合文创、餐饮、文旅、教育等业态,结合数字化工具与智能技术,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同时,强化社区文化枢纽与社交属性,依托地域特色与 IP 化运营形成差异化竞争。
贾国斌(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宜兴分公司总经理):在未来书店运营中,非书品经营将从主业的重要补充转型为主业的必要“增压器”,通过提供一站式专项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我们将重点推进数字化与智能化融合,包括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协同、运用AI工具进行用户数据分析、构建可持续运营体系、打造自有IP并提升品牌输出能力,持续提升经营效能和服务品质。
李珊珊(云南临沧书城经理):在未来书店运营中,可以通过引入文创产品、IP潮玩、新兴业务、文化活动等业态,增强书店的吸引力和顾客停留时间。一是突出特色与差异化,挖掘书店独特文化内涵,结合地域特色、目标群体喜好,选择部分书城打造个性化品牌形象。二是文化IP化,结合本地文化或书店品牌特色,开发临沧文创等独家IP产品。三是社区化运营,将书店发展为社区文化枢纽,定期举办读书会、亲子活动等。四是数字化融合,利用线上平台,如政采云、云数e店、抖音直播等推广多元服务,形成“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的闭环。
汪 利(合肥新华书店元·书局店长):未来,书店不仅是图书销售点,还是融合阅读、社交、教育、休闲、消费等多功能的文化空间,成为城市文化生态的“连接器”。我们将通过活动、课程、展览等形式,让更多人接触优质内容。与教育、文创、科技、公益等领域合作,形成跨界生态。通过咖啡、文创、亲子活动等高频消费项目,吸引日常客流。以图书、课程、会员服务等低频但高价值的产品,持续提升利润空间。
苏泽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新华书店业务主管):要持续突破传统图书销售,融合文创产品(文具、饰品)、轻餐饮(咖啡、茶饮)、文化活动(讲座、展览)等,构建复合型文化空间。同时,锚定本地化需求,通过读书会、亲子活动、艺术沙龙等连接社区。
海南凤凰新华非图产品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实体书店通过开展非书品经营,如引入咖啡软饮区、设立文创产品展示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等,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不同方面的需求,使书店成为一个符合现代消费者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的文化生活空间,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走进书店,提高书店的客流量和顾客黏性。
黑龙江南岗新华书店相关负责人:南岗新华书店规划构建了“1+3+N”的非书品经营体系,即以图书主业为核心,重点发展文创零售、文化体验、教育服务三大支柱业务,延伸拓展N个创新业态。具体而言,打造四大特色产品线,包括依托“哈尔滨城市主题文创”“九珍十八品”等龙江特色在地文化产品线;基于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教育IP的研学产品线;融合非遗技艺的工艺产品线;整合智能科技的阅读生活产品线。
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赣州市分公司相关负责人:非书品经营决定书店在市场冲击之下发展方向的高低,可定位为提升书店综合竞争力、满足读者多元需求、增加营收的重要手段。一是拓展营利渠道,引入文创产品,增设咖啡水吧、儿童游乐项目。二是增强用户体验,引入非遗体验项目,如汉服妆造等。三是提升品牌形象,自主研发红色文创系列产品,配合党史学习教育,满足党员学习需要。四是促进社交互动,将书店打造成社交场所,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形成文化社群。五是适应市场变化,构建“书店+学习基地+文化交流平台”多元复合型模式。
定制化服务与跨界合作进一步拓宽边界,打造以文化为核心、体验为驱动、社群为纽带的 “文化消费与生活方式生态圈”,在保持图书主业根基的前提下,提升综合竞争力与社会价值。
任旭东(新华书店安徽图书城店长):非书品经营的定位将围绕“文化核心+多元化服务”展开,其在大型书店的定位将向“书店+”模式转型,融合餐饮、生活美学、艺术展览、研学旅游等业态,打造集阅读、休闲、生活体验、社交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但多元化经营需保持主业突出,避免过度商业化,确保书店文化功能不被削弱。
李 静(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新华书店文消业务管理部业务主管):非书品经营能突破传统单一售书局限,满足读者多元需求,增加顾客黏性与停留时长,因此其定位为未来书店运营的核心驱动力与利润增长极。从长远看,我们将以书为核心,拓展“书店+”模式,如融合文创、餐饮、培训等业态,打造文化生活综合体。
葸 龙(甘肃嘉峪关新华书店经理):甘肃嘉峪关书店将非书品经营定位为城市文化生活枢纽,转型“文化传播+社交互动+知识教育”复合型空间。长期来看,我们将深化业态,引入文化讲座及手工艺品体验。融合线上线下,实现线上售书、预约,线下活动引流。打造特色品牌,融入长城、丝路文化,塑造地域文化名片。
杨雪琴(江西新余市店门市营业员):非书品经营的核心目的不是取代图书,而是围绕图书提供更丰富、更沉浸、更具黏性的体验,通过推出关联性强的产品以及服务空间,吸引人流、延长停留时间、激发阅读兴趣,最终反哺图书销售和阅读推广。未来,我们将把主题化和场景化相结合,互动性与参与感相融合,持续推动书店的非书品经营迈上新台阶。
江西上饶市玉山县新华书店相关负责人:非书品经营是未来书店重塑价值、吸引人流、提升盈利并扎根社区的关键,其长远规划定位在于构建一个以文化为核心、体验为驱动、社群为纽带、线上线下融合、具有独特品牌魅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文化消费与生活方式生态圈”。这要求书店经营者具备策展能力、空间运营能力、社群运营能力、品牌塑造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迭代能力。
未来书店运营的核心趋势是从 “单一售书场所” 全面转型为 “复合型文化生活空间”。非书品经营作为转型支柱,不仅是利润增长极,更承担着构建消费生态、增强用户体验的功能。
刘 杰(山西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山西新华书店集团图书大厦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一是进一步加强“图书+咖啡”“图书+文创”等模式的深度融合,开发更多文创产品和服务。二是加强科技与文化融合,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智能书店,提供智能荐书服务等。三是强化社区文化中心定位,与社区合作举办各类亲子活动、文化培训等。四是发展定制化服务,如为企业定制团建阅读活动,为学校定制研学课程,为个人设计专属阅读计划等。五是拓展文旅融合业务。开发“书店+旅游”产品,推出书店主题旅游线路,举办文化旅游节等。
赵旭东(青岛书城副总经理):以综合文化体验空间为定位,从“卖书场所”转型为“文化解决方案提供者”,以非书品经营构建可持续的文化消费生态。通过融合阅读、社交、教育及消费场景,满足用户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复合需求,同时突破传统书店盈利瓶颈,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
董仁泉(宁波新华书店集团文化服务事业部副经理):纯图书零售的抗风险能力弱,而多元产品利润较高。在未来的书店运营中,我们将根据市场消费能力进行定位,以客户为中心,建立“文化消费枢纽”,连接书与非书体验场景。
何 玮(甘肃省新华书店兰州市西固区有限责任公司经理):长远来看,非书品经营规划聚焦三方面。一是拓展文创、生活美学等产品品类,开发地域特色商品。二是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创新营销与服务。三是丰富文化活动,探索“书店+文旅”“书店+教育”等跨界模式,强化文化体验属性。
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店相关负责人:非书品经营在未来会与书店图书销售进一步深度融合,打造“阅读+体验”的复合模式。从长远来看,书店将深化“书店+文旅”模式,凸显差异化竞争力,结合城市文化打造地标书店,以书为媒,融合阅读、社交、娱乐、文创、餐饮等多种业态于一体,增强顾客归属感,形成稳定社群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