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金秋九月,中国出版集团迎来了收获的季节——集团市场占有率一跃超过10个百分点,达10.57%,占据市场头名,是第二、三、四名的总和。新学期伊始工具书等学生用书大卖固然为这份漂亮的销售报表贡献不小,但几年来集团在选题开发、营销创新等方面的持续发力,才是市场占有率冲高的真正内因。
同样是在近日,集团的几位“大腕”编辑,喜滋滋地从集团领走了共计2.2万元的嘉奖。在他们看来,正是受益于集团5年前开始实施的“双推计划”,《失落的秘符》、《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目送》、《于丹〈论语〉心得》等一批优秀出版物才赢得了更多的读者和市场;而收获之余,“双推计划”的奖励创新举措,又对他们给予了额外的激励与肯定。
中国出版集团分管出版业务的刘伯根副总裁,至今仍清楚地记得5年前“畅销书推广计划”和“常销书推荐计划”(以下简称“双推计划”)问世时的情形——集团领导班子再三酝酿后提出的以“弘扬品牌、集约经营、贴近读者”为宗旨的“双推计划”,成为当年中国书业的一个新名词。是概念炒作?是营销创新?同行、媒体甚至集团旗下各成员出版社的好奇、观望、肯定、质疑扑面而来。
面对这一切,中国出版集团扎实推进——与覆盖全国的数十家大型书城签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保“双推计划”落地;利用北京图书订货会、全国书博会等书业展会宣传推广“双推计划”……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品牌图书的规模化展示搭建了一个良好平台,也为图书经销商在茫茫书海中选取新书、好书、畅销书推荐给读者提供了便利,对集团图书的营销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双推计划”的引导下,集团公司更加重视选题工作,各社全面加强导向管理,选题开发要立意高远,跟踪现实问题,体现历史责任与文化担当。除精心组织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改革开放30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世博会等重大选题出版外,旗下各社还在各自优势领域中,深度挖掘资源,转变思维模式,打造出版品牌,把选题开发与市场紧密结合,推出了一批内容扎实、选题新颖、有市场潜力的“双效”图书。在今年出版的新书中,人文社的《我等不到了》、商务印书馆的《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第4版)》、中华书局的《中国人应知的国学常识(插图本)》、三联书店的《野火集(二十年纪念版)》、东方出版中心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导览手册》、中国民主法制社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现代出版社的朱德庸《绝对小孩》等图书,都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
据商报·东方数据统计,2010年9月,中国出版集团在全国图书市场上的零售码洋份额为10.57%,名列全国各出版集团首位,较2010年8月环比上升56.13%;动销品种数为17556种,较2010年8月环比下降0.15%,较2009年9月同比上升1.49%;品种份额为4.41%,较2010年8月环比上升0.92%,较2009年9月同比上升2.56%。
目前,集团公司的图书产品已经形成了几条成熟的产品线,其中畅销书主要包括两大类型:一类是《围城》、《文化苦旅》等经典类图书,凭借其经典性和内容的深远影响力一版再版;一类是“哈利·波特”系列、丹·布朗系列、《于丹〈论语〉心得》、《我们仨》、《目送》等大众图书,凭借其文化普及性以及对当下情感、审美、需求等热点的敏锐捕捉,成为集团当前最新畅销书。
为进一步挺拔图书出版主业,加大畅销书开发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今年2月,集团公司对“双推计划”实施办法进行了重大修改,特别增订了集团公司畅销书奖励条款,对入选月度全国销售虚构、非虚构、少儿三类排行榜前20名图书和全集团年度优秀畅销书、常销书予以奖励。根据奖励办法,对于畅销书的主要编辑出版人员,排行第1~3名的图书分别奖励5000元、4000元、3000元,第4~10名的奖励2000元,第11~20名的奖励1000元;持续月度上榜的图书将持续奖励,每年评选出的集团年度优秀畅销书和优秀常销书还将进行重奖。
此次修订的《办法》,再次强化了集团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大力开发优秀畅销书的追求,旨在通过奖励激励机制,挺拔出版主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核心竞争力,确保出版主业成为集团公司未来上市融资、多元化经营的牢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