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也可以全民创意?不要觉得这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情,这里不仅仅是汽车的创意涂鸦,而是“你创”、“我造”的全民造车时代。全球知名汽车集团大众在5月19日正式启动“大众自造”计划,上线大型“大众自造”体验式互动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到这个社区中迸发自己对汽车的创意和激情,体验造车的乐趣。
所谓“大众自造”即是“People’s Car”,意为“大众之车”。“大众自造”项目持续一年,以这个集灵感激发、知识分享、虚拟现实造车、互动交流、创意主题竞赛、投票评选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互动社区为核心,每两个月,大众会从“大众自造”平台上挑选一些用户投票的最佳创意,与原创作者一起,根据每个创意的想法和特点,以最为适当的创新手段将这些创意完美地呈现在媒体与广大用户面前。并且,大众汽车及其合作伙伴的创业团队也会全程参与这个创作流程。如果条件允许,大众甚至可以将合适的想法制作成1:1的模型概念车,实现真正的“你创、我造”。
全方位的推广
为提升大众“自造”项目的认知度让更多人参与,大众汽车携几款极具特色的变形车在前不久的2011上海车展、 2011当代艺术博览会进行亮相,并且5月19日新上线的造车社区在三里屯“大众自造”体验馆举行了盛大上线庆典活劢,在网络、平面、电视等媒体投放频繁的广告。此外,这次活动在社交平台也进行了不少的推广。在开心网大众汽车、人人网公共主页进行了线上配合宣传以及互动对话,土豆网W视界也分享了活动视频和一些作品。
另外,在新浪微博新开大众自造微博,在活动当天进行现场直播,更对“大众自造”活动主题中关于“城市”、“灵感”的主题与用户进行了沟通:
* 互动式社区上线庆典当天对活动进行现场直播。当天一些参加活动的媒体记者进行现场分享,官方微博及时与他们互动,并且微博还跟嘉宾如李宇春、乐嘉及他们的粉丝团等进行互动。这种互动式线上直播方式能够充分地运用意见领袖在微博的资源和影响力,进而在新浪微博平台上推广此活劢。
* 利用一些活动推荐式的广告位进行推广。在新浪微博个人首页的推荐热点活动中进行广告推广,引导其他用户到这个微博进行进一步的关注。
* 推出蓝色变形车漫画系列。大众官方微博也结合“大众自造”的主题理念对图片进行了解读,很好地展示了 “设计”、“个性化”等沟通主题。
这是个全民造车的众包案例。让大众的力量帮助实现企业目的,达到企业和消费者共赢。在传统生产营销领域,研发、生产、物流等都是企业的事情,消费者是后置的,只能在有限的既有生产结果中进行消费。即使我们能够将4C理念奉为营销守则,也难免不会企业先导。大众把汽车线流程中的“生产环节”众包给广大网民,让他们聚集在一个体验式创意互动平台来进行创想,是想聆听大家对于汽车的喜好、了解广大中国用户对汽车的需求?还是真的想通过消费者自己造车满足厂家的个性化表达?或者只是让大家过把瘾就算了?这些既不专业又天马行空的想法真的可以实现吗?“相信在‘大众自造’这样一个交互式并广泛参与的体验中爆发出来的灵感火花,哪怕其中的1%或2%都会对未来的设计带来贡献。”一位大众汽车的设计师如是说。其实,究竟是营销噱头还是真正的众包造车倒没必要去深究,任何一个好的营销案例都能做到惠及多方的效果,重要的是大众在这一场多方面的利益之网中让消费者惊艳和喜爱了一把。
品牌社区的另类解决方案
中海互动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品牌开展社交商业化运作的最终极方式都是社区化运营,只是这个社区未必是聚集的,有可能是松散的。企业期待与消费者建立关系,倾听消费者声音,汲取消费者意见和产品灵感,甚至促成生意,这些都可以在社区里完成,问题是消费者为什么会进入品牌打造的社区,用户参与社交并不是以商业为目的的,就像笔者不看好很多“购物分享”社区一样,购物并不是用户开展社交的首要因素或者说普遍需求,也因此不可能是维系这类社区长期运营下去的核心动力。
“大众自造”活动显然是打造了一个兴趣导向的社区,兴趣是用户开展社交的核心因素之一,大众找到的兴趣是“平民创意”,这种创意天马行空,不局限于汽车(大众自造设计了很多内容来告诉用户,这个社区虽然主要是造车的,但是也是天马行空聊创意晒创意的)。打造一个品牌社区显然是大众这个庞大项目的核心目的之一,沉淀更多的用户数据、数字化管理用户关系——许许多多品牌梦寐以求得到这样的结果。
激发用户社交自然需求
社交是一种自然的需求,它不是被强调的机制:在体验大众自造项目的时候,笔者有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这是许久以来都不曾出现的。当我们自己创造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我们会很自然地进入到下一个PK环节,然后会很自然地去看看其他人造的车是什么样子;这个社区的所有UI设计都不是我们习惯的社区网站(虽然功能上比较类似),但是环节的设计和视觉包装让我们往往忘掉了这其实是一个社区,我们在里面交互、交友、交流分享……
我们总是在说社会化媒体营销,我们会认定一些机制鼓励网民分享观点或者带入自己的社交关系,并强调这些,甚至用物质利益刺激和鼓励这些的发生。但是“大众自造”活动并没有过分地强调上面这些机制,在整个用户参与过程中,这些需求被自然地引发了出来——它是一种自然需求的引发,而非被强调的行为——强调这点有些吹毛求疵的感觉,但是如果所有活动在设计之初都可以先从用户需求本身出发来设计活动的一切,用户将变得更容易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