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常峰(武汉晚报国内新闻编辑)
新阅读:免费的午餐并不见得好吃
我在一家报社当夜班编辑。别人下班时,我正急匆匆地向报社赶;而别人上班时,我却无奈地“宅”在家里。去年底,一朋友送了我台iPad,为了适应它的口味,专门将家里的路由器升级为无线的,其中一条信道专为iPad开着。
有朋友说,iPad其实就是一个更为方便的游戏机,不过“上进”的我可不想把时间空耗在游戏上。于是我专门制订了一个庞大的阅读计划,将过去一直想读又没有读过的名著都写进了计划。之后,我通过几个所谓免费的书院网址,在网上将计划阅读的书找出来,分门别类地在iPad放好,躺在床上憧憬自己的阅读之旅,期待着iPad真有点石成金的魔力,可以在几个月内让我学富五车。可是,好景不长,才读了几页,我突然发现一个严重问题,面对着iPad中的这些书籍,你永远无法判断它的版本是否权威。有的“著作”中那显而易见的错误,让你有一种把青春耗费在了地摊上盗版书的感觉。于是我断然发誓,绝不会再用iPad找什么免费的名著来读,太害人。
现在,我用iPad阅读最多的当属杂志。桌面上放着《外滩画报》、《南方人物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的电子版。我早上起床前开始下载最新一期的电子杂志,白天闲来无事便打开翻翻,省了不少买杂志的钱。而且由于杂志大都是由杂志社官方提供的版本,所以又避免了读盗版书的尴尬。
我相信每十个人中至少有五以上的人跟我有同样的想法,有了iPad不能光用它来打游戏,要用它学英语、看专业书。可是,但到了最后,把手指头脚指头全拿出来一算,自己花在游戏上的时间绝对占了大部分时间。现在iPad是躺在我床头柜最方便拿的抽屉里。家里两台台式机,一台笔记本电脑,iPad慢慢地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玩意。
阅读,我还是最喜欢纸质的书籍,一边闻着书香一边读书,会让大脑更容易接受书中的内容。而且单从版权页上,你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出,你在读一本好书还是在咀嚼一堆垃圾;玩游戏,我还是以电脑为主。电脑有相对宏大的场面,再加上自己习惯了的操作,是很难在短期内被iPad取代。但我还是会在每一次出行时,把iPad带在身边,顺手翻翻杂志抑或玩一会那些依旧无聊的游戏。没法理解那些“iPad控”们对其的痴迷,iPad说白了就是跟电脑手机一样,是这个信息化时代带给我们的一个玩意儿。iPad在为我们带来更便捷生活的同时,也有更强的迷惑性。书籍、电脑、手机、iPad,它们其实谁都无法取代谁。想起一个比喻:人人都会做菜,可厨师从来不曾被取代过。那么,让那些新奇的信息化玩意儿来得更猛烈些吧。
■杨之君(公司职员)
伴随电子阅读的一路纠结
最开始流行网上看小说的时候,我觉得很一般。因为总是觉得,书嘛,当然要能拿着看、歪着看、躺着看、随时看,要是让我一动不动地满面油光地一直坐在电脑前面,我就会觉得很恼火:那怎么能称之为看书呢,一点看书的闲情都没有了。
可是刚刚接触到手机电子小说的时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总是觉得能省下一大笔买书的钱来用作它用。还记得第一次在手机里下载了一本《天龙八部》之后,那几天里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同学朋友们都能看到我都抱着手机在看书。从那以后,我便开始了自己的手机电子小说之路,在网上四处搜寻自己想看的小说,然后一股脑的塞到手机里面,一有空就打开手机阅读器,走路看,等车看,在公交车上就更别提了,一只手紧紧的抓着栏杆另一只手还在抓着手机看书。想起来在那段时间里,我托电子书的福看了好多之前想看的又没闲钱买的小说,算是大大的满足一把。可是慢慢的,我也就开始挑剔了,总是觉得手机字体太小,看起来也没有书那样有感觉。于是,手机又恢复到之前的地位,不再无时无刻的宠爱着它了。
再后来出现了电子书,跟书本一样大小的电子屏幕。一次在旅途中看到一个女孩子在长途车上捧着一本电子书在看,觉得很是羡慕。因为我出门的时候也总是喜欢带着一本书,虽然有时候会略嫌累赘,可是我喜欢读书的时候那种捧着书本的感觉,没办法。而电子书的出现就满足了我既想抱着书看又不会很重的愿望,于是我就开始很纠结地考虑要不要买一个电子书了,但我觉得都有了手机阅读器了,何苦又要去花那个钱。汉王出了一款电子墨的电子书,看上去跟印刷字体相差无几,感觉就跟看书一样,后来由于价格过高,也只能作罢。
或许,电子书还是永远无法取代纸质书的存在吧。对于真正喜欢的书,我还是会去书店买上一本纸质书,睡前翻上两页,摸一摸封面,才能感觉到内心的踏实。而电子书,、大概会塞满我所有心爱的小说,那些不需要非常用心揣摩却又能带给我无限乐趣的书。只是盼望电子书的墨水能越来越好,做到看电子书就跟纸质书一样的效果,而且价格上也能更加亲民一些,这样的话,大概就会早日形成一个全民电子阅读的新风尚吧。
■小 朱(前景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市场主管)
我是爱淘书的奥特曼
又到周末,依旧是一个人的早上,一个人的晚上;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很佩服自己在“传说中”的国际化大都市里竟然习惯了这样“宅”的日子。许巍的《时光》在单曲循环,这个青春已逝、理想不老的歌手,已经陪我度过了不少日子。很多喜欢的歌手,正值当“唱”之年,却被迫选择了退隐江湖,对此曾经也是愤愤不已。倘若不炒作、不阿谀权贵,在这个盗版横行的年代,歌手的职业生涯早已被互联网逼到了底线,刚出的新专辑,转眼就给上传到网上任意听和免费下载,歌手赚不到RMB也就罢了,应该是实在亏不起了。
说到盗版,虽说漂在外面的确不易,不过这些年来我也一直用微薄的力量支持着正版的那些电影、音乐和书籍。一直很崇拜马云,《马云内部讲话》这本书出来后,我想在购物网站上买一本拜读,对比了几个购物网站的搜索结果,在淘宝上看到了“《马云内部讲话》淘花网仅售2.8元”的字样,该价格只有其他书的十分之一左右,我不敢相信,以为是无良的盗版书商,准备找到证据而后来揭发的,结果发现原来这淘花网是淘宝旗下的数字娱乐产品交易平台,会员在购买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淘宝账号进行选书购书,出于好奇,我登陆了淘花网自己浏览了起来,发现该网站声明出售的影视作品和电子书都是有版权的,而出售中的每样数字产品价格都只有几元钱,我不知道他们当前是怎么赢利的,让习惯了免费索取的人们,突然要花钱买原来免费的东西,这也不是短时间能实现的。
我喜欢看书,但是更喜欢拿着书本在手心里可翻阅、可加标签之类的实实在在的看的感觉,这些在电脑上是无法实现的,也幸好有iPhone、iPad,Kindle之类的终端,弥补了这一缺憾。一次偶然发现手机上有“淘宝书城”的软件客户端推荐,于是本着支持正版,同时也支持环保(随身携带环保筷子的人,伤不起啊)的想法,在淘花网上买下了这本书。
发现这客户端做的还真不赖呀,书的样子除了是用原书原样的版式出现外,在阅读过程中的还有书签、书评、个性推荐等互动功能,虽然少了“书香”,接受起来也不算困难。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电子书的价格只相当于纸质书的几分之一,而收藏电子书又不用占据空间。对于“蜗居”而又工资不高的我来说,真是方便到家了。最关键的是,我上班要挤1个多小时的公交,以前没有电子书的时候,只能听随声听打发时间,现在有了老爸送的iphone4,公交车时光再也不单调了。有趣的是,在公交车上,还发现了很多我的同类,大家都拿着大屏幕的手机在摆弄,看书或者玩游戏。当然,被窝里、甚至厕所蹲坑的时候都能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稍为有些遗憾是,客户端下载时有提示当前只支持iPhone客户端,不是iPhone手机的就不能在手机上看书。本来还想把某本书推荐给几个同学朋友的,这样一来多少有些遗憾。
不知不觉,看完书后又到凌晨了。最后我想说:爱网络,爱熬夜,爱晚起,也爱被各种情节感动落泪;我不是火星人,更不是地球人,我是蚂蚁;我和你一样,我和你不一样,我是蚂蚁中爱看书的奥特曼。(下转S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