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是一篇在网上广为流传的学习励志文,作者是一位在美国攻读被称为人文学科“皇冠上的明珠”哲学博士学位的华裔女留学生。这位留学生应其师弟师妹的请求,将自己多年来的语言学习心得整理成数千字的长文,而此次本报仅选编了其中千余言,希望这些文字对于那些迫切要提升自己外语水平的学习者有所帮助和激励。
我在北美读书,我现在的生活,称为yardlife(校园生活)。学校的中心地带是一个被圈起来的yard,往来的游人的热闹不改变它的幽静。yard是一颗巨大的孤独的心脏,每个人有自己专注的事,每天工作12小时是生活的常态,学习8小时以下是不道德、也不敢的。要保持优异的纪录,简历上不容许留下败笔。一个经常在图书馆遇到的高年级以色列同学说:“我在这里是第7年,我没有后悔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天。我也没见过一个不勤奋的同学。如果不勤奋,就不会来这里了。”他的神情和气质就是那种沉着坚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人生应该如何实现的人。就冲这一句“我没有后悔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天”,我大为惭愧和仰视。
我在美国就像是农民工子弟在城里上学。壮观的图书馆,密集的资源,一群启蒙很早且极其勤奋的人聚在一起,聚成一间大“牛棚”。牛人同学大多出身优越,从小的学习环境非我可比,都上过扎实的语言训练课,有人从12岁开始学拉丁语和希腊语,有人高中修过几门大学的法语文学课,有人每年至少去10个国家。有一位甚至说:“过去的6个暑假,我都没有浪费,都在上语言班。”我脑子里顿时扑通了一下,想起我这个穷人浪费了所有夏天和周末,没有上过任何语言班,法语联盟、歌德学院、新东方,统统无缘(出国前在新东方打暑假工,导师跌眼镜说,你为什么不趁这个时候学习啊?!)。我的法语德语都是自学,还是很心酸的。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条件允许的话,会报语言班,而不是冷冷清清地自学。
语言是文科生命线,一般比较文学的最低要求是三四门语言。美国这边的博士项目,往往有一个理论的考试和一个原著的考试,比如我的学校,一个是 common essay exam,考分析论辩能力,一个是reading check,考3门语言的原著阅读。语言不是学着玩的,而是修相关的课,考相关的试。法文课是法语讨论,意大利文课是意大利语讨论。小论文用原文写,大论文可以英语写(当然最好是原文)。每个人都要过的 reading check这一关是很有道理的,要紧的是读作品,用原文读,读英译是欺骗和不负责任,是混不过去的。
很根本的一条,是合理安排时间。和一个老师谈夏天的语言班。他当年在纽约上过一个古希腊语“虐”习班,每天实打实上课8小时,其他的时间,除了睡觉吃饭,全部用于写各种作业练习,大概也要花上6小时。每天1小考,每周1大考,每天学习到深夜两三点,如此坚持了10个星期,学了大约相当两年的课程。语言班很多,没有最疯狂,只有更疯狂,报这个班的必定是强悍的人,否则神经必然崩溃。在高强度的学习里,他锻炼身体没有间断。我问他如何做到。他斩钉截铁地说:我每天都跑步,10多年不断,再忙也跑步,这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压力大的情况下,尤其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你要考虑放纵的后果。对于必将会后悔的事情,现在就不要做。有运动习惯的人就是这样,你不是有意识地下指令,而是顺应身体的需要。让你的意志跟着身体走,而不是身体勉强服从于意志!为了不让生活起冲突,你必须安排时间!
研究生入学考试
目标、兴趣、方法——暑期备考三大法宝
■李思奇(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我是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今年9月份开学以后就要成为这个专业的一名研究生了。每年这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考试竞争都非常激烈,今年我的总分数是360多分,在考生中可以说名列前茅。
回顾我的考研备考过程,我认为暑期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做好暑期复习,整个考研过程都会顺利很多。我想对于大多数备考研究生的大学本科生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养成学习的自觉性。想当年高考的时候,在学校有老师带着,在家里有家长督促着,想不学习都难。但是到了大学,尤其在读过3年书之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这势必给他们的备考带来很大的难度。
就我自己来说,首先是树立了一个阶段性的目标,那就是通过考研留在北京——就我这个专业来说,留在北京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就业前景也更好一些。在树立了这个目标之后,我发现自己在掌控复习进度方面容易了很多,也可以将大部分心力放在这个方面。我知道有的同学既想找工作又想考研,忙来忙去,却一样都没搞好,这就是目标不明确造成的。考研复习总的来说要做两轮,第一轮主要是在暑假完成的。为了理清自己的备考思路,我报名参加了英语、政治和数学的考研辅导班,通过一段时间集训式的听课搞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
两个月的暑假时间里,听课大约用去了30%的时间,还有70%的时间我主要用于自学。如果说自学有方法的话,那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往我在学习习惯方面不太好,想学什么就一门心思不停地看,弄得自己疲劳不堪,效率也比较低下。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大学生快速学习法》的作者王京山老师,我将他教给我的科学学习法用在备考上,发现效果要好很多。注意休息可以让复习提高效率:一种休息是轮换看不同的内容,学一段时间英语再去做数学题,听完英语听力题再看一段时间的专业课教材;另一种休息,则是在学习的间隙出门走走,呼吸新鲜空气,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还有一点我觉得也很重要,那就是请妈妈给我做点营养丰富的饭菜,水果也适当多吃一点,这让我能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考研推荐书单:
数学:《北大燕园·2012年李永乐·李正元考研数学:数学复习全书》李永乐著/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英语:《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曾鸣、张剑、刘京霄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1年4月出版;词汇:《新东方·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俞敏洪著/群言出版社2008年2月出版
暑期准备研究生考试事半功倍有方法
■王京山(中国学生快速学习法创始人,《大学生快读学习法》主编)
从整体安排来说,准备考研的时间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三上学期到下学期5月,在这个阶段,主要根据自身的实力和所报考学校专业的竞争程度,决定考哪所学校、哪个专业。第二阶段是大三下学期期末考试之后的暑假期间,主要用于暑假复习和考研班听课,这个阶段为整个考研复习打下了基础,所以非常重要。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是大四上学期10月到第二年1月,在这个阶段考生要报名并进入复习冲刺阶段。值得一提的是,暑期参加考研班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复习更有条理、更有重点、更有计划,可以强制带动学习兴趣、提高效率,避免学习低谷。所以那些对自己自制力和备考能力很有信心的同学,并不一定要参加考研班。
很多人都说考研是一场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耐力赛。的确,在考研初试前就主动放弃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或者考研目的不明确,或者信心不够坚定,而那些能够坚持到底的同学,大部分都取得了胜利。
大型考试前的准备是很辛苦的,甚至是很残忍的,所以贵在坚持。以英语考研复习为例,在暑假阶段短期突破强化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进行大量的阅读。从简易读物开始,坚持天天最大量地读。通过大量英语阅读,不但学到了词汇,还熟悉了各种语法现象,更了解了一些西方的生活、文化和思想。在强化了阅读之后,再去强化听力,接着是口语。总的原则是按照“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的顺序安排暑期的英语突击强化学习,这样就可以取得在平时看来是“飞快”的进步。另外我发现在复习英语单词的时候,感官用得越多,记忆能力越强——备考学生可以通过音、形、意、听觉、视觉和思维的运用,同时运用联想记忆,将更有利于记忆效果的巩固。
多年来我指导过很多大学生的考研复习,通过对他们的案例加以分析,我发现任何复习式学习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即“欲速则不达”,要想快速到达目的地,就要掌握科学用脑的常识。举例来说,要想让自己坚持长时间学习,备考学生可以采取变换学习内容的方法,在一天里,可以学一段时间英语,再学一段时间政治,然后再复习专业课。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这样就可以不断变换大脑神经中枢的兴奋点位置,疲劳现象也就不会出现了。再比如,我很反对备考学生吃完饭之后马上学习,反而主张他们可以在饭后休息一下。因为在饭后1小时内,消化系统的繁忙工作导致了脑血流量的降低,从而使得大脑需要的氧气和葡萄糖不足,思维变得迟钝。
我认为,在暑期准备研究生考试要坚持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则:一是要对自己想考的专业保持浓厚的兴趣,兴趣可以让艰苦的学习过程事半功倍;二是保持愉悦的心情,凡事乐观豁达,这样才能让学习效率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