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波/译
“活宝三人组”是日本大众儿童文学的经典巨作,全套书共50册,每册一个扣人心弦、妙趣横生的故事,独立成篇。书中以性格迥异的三位小学生为主角:一个是嗜书如命、酷爱在马桶上学习,喜欢思考和推理的“博士”,一个是好动好玩、好惹是生非、性格急躁的“小飞人”八谷飞,还有一个是说话慢、做事慢,一切总是比别人慢半拍的“阿慢”。三人即传说中的“活宝三人组”。故事围绕“活宝三人组”经历的种种紧张刺激、热闹搞笑的趣事奇闻展开。在书中,“活宝三人组”可谓是磨难重重、糗事不断……
最早读“活宝系列”是什么时候的事,我已经记不清了。不过从这系列图书的六、七册摆上我的书架开始,我想已经过去四五年了吧。
这么好卖的书,还是需要花点儿时间才能遇到的——虽说不能以我为“标准”。而且,如果不是一个来到我的“文库”的五年级男孩很偶然地对我说——
“姐姐,这个很有趣哦,你看看吧。”这男孩平素并不乱说话。如果他并不是我平时所尊重、信赖的孩子的话,(这孩子不错,话虽不多,但很自立,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和其他人之间的距离。)我可能还是不会看的。
我姑且把它从图书馆借回来摆在了“文库”的书架上。
可能是因为我写了些评论文章吧,错误地认为我很“自由”的人相当不少,但我真的是很顽固、很“认真”的。因为粗犷和自由其实是不同的啊。
而且,这还不是褒义的认真,而是那种死心眼、纠结于始末缘由的“认真”……就是那种无法轻易让自己解脱、轻松自得,不会玩耍,生命活力无法得到释放,看搞笑漫画也不会笑的类型……
所以呢,我粗略看了一眼封面,读了里面一两行文章,感觉“啊,挺稳定的”,就从图书馆借了回来,但却根本没有整体读一下,就这么忘记了。
第一次完整地读了以后,“哦,很不错”!我这么想。可是,竟然会卖得这么好,真是完全没想到。为什么赤川次郎、那须正干这样的中规中矩作家的作品,能卖得好呢……
如果这样说得话,有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咦,不是常说可以相信孩子们的眼睛么,难道这是假话吗?”但我还是感到难以置信。
不过,活宝的世界,的确是中规中矩的。没有过于华丽的技巧,也不存在超级英雄。
八谷飞的父母不是整天做发财梦的人,他们靠卖圆白菜、胡萝卜辛辛苦苦地赚钱。这样家庭情况的八谷飞如果调皮捣蛋了,马上会摘下帽子向人道歉。
博士的父母也奇怪,这孩子明明挺努力的,可为什么成绩那么差呢?不过也就是觉得不可思议罢了,并没有想想还能做些什么。
阿慢也是这样……
不过,虽然我认为这样是“健全”的,但可能也有人不这么认为。姑且而言,这就是我所说的“健全”。
他们三人,并不是现在流行的所谓“年轻·成人”。因为所谓的“年轻·成人”,基本上是家长或老师或警察,虽然是所谓的“成年人”,却也是对这个世界感到无助的孩子。
我想,那些成了“年轻·成人”的孩子,他们脑海中会感到茫然吧,也许会想手枪是什么样的,怎样使用,会一无所知地带在身上,担惊害怕地在雾中行走……
在“活宝”的世界,那须先生强调了好好保护孩子们这一理念。在当今现实中,因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成年人”越来越少,于是孩子们也就不得不变成“年轻·成人”了。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受传统桎梏,超然地作此努力的那须先生,在我看来,是“挣脱现实之网”的名人。
不知道他本人怎么想,在“成年人”受困于现实之网而不能守护孩子们的今天,即使是虚伪的,像那须先生这样轻轻松松“越网”的“健全”并且“普通”的人,现在还存在吗?这就是我读《出场记》时的感想。
于是,我想起了在猜谜竞赛的电视节目中,利用步话机作弊回答问题的故事。在不伤害主人公,也不伤害读者的情况下,如何让故事结束呢?
当然是不能让阿慢取胜的。不过也不能让大家发现,这可是电视直播啊,这么小的罪过,这样的惩罚是不是太严重了?
所以,在故事最后,是老师发现了问题,步话机被拿走,不过,其实阿慢是靠自己的实力走到现在的,步话机根本就没有使用……太精彩了!
比这更好的结局,我可想不出来。
并不是大人想到“你们做的事太轻率了”而直接说出来,而是他们自己感悟到的,这样不是更好吗?
故事中设置了宅和老师这个孩子们信任、口风又严的大人,因为事情如果只是在三个活宝之间发生,就变成内部的事情,不能和“社会”联系起来,可作弊是具有社会性的事。因此“惩罚”也要由“社会”而来。
三人组不因“作弊”受到任何处罚还是不好的。因为也许以后他们自己会忘记,所以还是有人教导比较妥善。
啊,这么“健全”的世界存在吗?
把这个中规中矩的世界,像前面写的那样,用并不令人感到陈旧的方法描绘出来的“本领”,令我感叹。因为,我是做不到的。
读着读着,自以为不再受传统桎梏的我虽然明白这是能够保护孩子的价值观,然而,我自己是已经创作不出来了。我也是只能保护自己的“成年人”中的一个。读了“活宝系列”,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所以“活宝系列”超级畅销以来,我一直有“咦,这么‘健全’的书也能卖得这么好吗”的疑问。原来,这书里的确有很多孩子能理解的东西啊!真好!我这么想。同时还可以想象到之前我挺着胸脯说“我那儿不需要活宝”时图书馆员的惊讶。
书,是要求一定“水平”的哦。
那须正干与创作了《尤利西斯》的詹姆斯·乔伊斯、俄罗斯的契诃夫,还有虽然我不喜欢,但说起现代儿童文学还是要提起的美国作家弗吉尼亚·汉弥尔顿是不同的。但却是真正的“好书”!不是破书、烂书、无聊的书。
内容好、结构好,不经意间悄悄地警惕着不让孩子们落入陷阱的书,能说哪儿不好呢?!
比如宅和老师说——
“我不是只想着靠我的力量让孩子们成长。孩子们是靠他们自己内在的力量成长的。关心和帮助他们发挥自我成长的能力,是我的职责。”
对这样的说法能有什么不满吗?!
我自己的孩子,我来教育,我不在的话就无法成长;我的学生我来教育,所以他们最好只听我的话;我经营着“文库”,本地的孩子们都要知道……难道能这样想吗?
的确,小婴儿自己不会生存,肯定是需要某些帮助的。但这些帮助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不正确的,我想这也是事实啊。
花朵也会因为浇水多了而凋谢的。
所以,读了《传说中的活宝株式会社》,我觉得这位高明的作家还有一点做得“非常好”。
自己建立公司,亲身卖盒饭挣钱之类的事,实际上是不适合小孩子的吧?不过,在现实中有的孩子也能做到。
在过去,因为不这样做就会饿死所以拼命工作的孩子当然很多,不过,我想他们做着与自己的身高不相符的事情,会很痛苦。但因为性命攸关,所以只能拼命干,根本没有闲暇去思考其他事情。
可现在的孩子大多不担心温饱。所以实际上卖电话卡、甚至偷拍偶像走光照片,运作上万块资金的孩子也是有的。
据我所知,就有几个高中生创立了漫画爱好者联盟,运作上百万的资金。这样的事,说起来也是超越了他们自己的身高和年龄。不过同样的事情如果做很多次就会变得得心应手,因为方法上是从上至下的,所以没有什么做不了。
现在孩子们做的这些事和他们年龄不相符,而且和温饱无关,只不过是游戏而已……这是不幸的。
事实上,即使自己还不会做饭团和盒饭,但像阿慢和八谷飞那样,把盒饭买回来再卖出去之类的事,小学生也是能做到的。
但我更关注精神层面上的问题:做这样的事情会不会产生心灵上的伤害。如果是高中生,这样挣钱多半不会受到伤害吧?不过小学生的话……这就是更严肃的话题了。
只是想到了而已,暂且不多说了……
不过这个盒饭店难得的是,既没有全国组织,又没有成年人做后盾(把孩子的世界当作牺牲品的大人也是不少的——为了赚钱)。不过这里出现了一个无所事事的小安做他们的后援。技术和资金都有了,不做也不行了吧?而且还会产生一头闯进大人的世界,平等(他们本人会这么想)闯荡的快感。于是,我所认识的这样生活着的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的脸纷纷浮现在我的脑海。实际上这是我读到现在为止最零散的故事,故事结局是三人组因为累了所以不干了,故事落脚于一个“健全”(啊,这个词我究竟用了多少次呢)的结论,我的心也安定了。
是这样的。
做不符合自己身高和年龄的事会累!
太累的话,是会阻碍成长的啊。
从这样的意义上来看,“活宝三人组”虽然不是“年轻·成人”,但故事的背景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实际上,在现在的社会中,冒险是非常不得了的。虽然也有孩子去做超越自己身高和年龄的冒险的事,不过,哪怕是普通的冒险,孩子下决心去做也是了不得的,进行这方面思考的故事作家也是很不得了的。
不过,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有人在四周连小岛的影子也看不见的濑户内海进行恐怖的漂流,或者有人表面上老老实实报户口、交税,却要在山里创建一个与现有社会行政制度完全不同的另一个社会,把这当做他们真正的国家生活着。但并不把这些情节全都大刀阔斧地拿过来用,而是只把握重点——这个名叫那须正干的作家就这样,创作出了非常好的现代冒险小说。
不过,像宇宙旅行这样没有事实基础的事情,那须还是不太擅长。他的光彩之处,还是在于有事实基础和历史的事情。例如《恐怖体验》啦、《出场记》里的“立石山城探险记”啦、还有《财宝调查队》这样的有“历史”背景的故事。
除了“活宝系列”之外,他还创作了几个“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故乡”这种类型的故事,写这样的故事,能让人感受到时间是连续着的真实感。这即使在成年人的文学世界里也不多吧?
我自己最喜欢的是《儿童会会长》、《传说中的活宝株式会社》等。
《儿童会会长》里,那个优秀的孩子和八谷飞不是吵架了吗?如何产生了分歧,八谷飞怎样陷入了窘境,那个优秀的孩子如何发生了变化(所谓的优秀,应该是人性的优秀),就好像一层层解开谜团那样,完美地演绎了出来。
《结婚咨询所》里,决定再婚的阿慢母亲不是说过这样的话么——
“我对你们说过,是为了多惠子和你才结婚的。不过,仔细想想,那是在说谎。还是为了自己才想结婚的啊。可是,却说什么要为了孩子们找一个父亲,要建立一个温暖的家庭,用这种话来掩盖自己的真心。”
多好的台词啊。
不过话说回来,“活宝三人组”还能为孩子们所热爱多久呢?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因为第一,我不是把自己当做一名儿童读者来阅读“活宝”的。
第二,我也不是孩子们的代表。
第三,日本现在正处于急剧变化中,非常可怕地急速变化着,究竟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甚至日本,不,地球究竟会存在到什么时候,这些状况谁也说不清。
如果现在五岁的孩子长到十五岁,一定和现在十五岁的孩子不同吧。
这样一来,那须先生把握的这现代与过去之间微妙的间隙、重点,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吧。
读最早期的“活宝”,我就感觉不像现在的作品那么有趣。
手冢治虫早期的漫画《大都会》和《零人》,萩尾望都的《波之一族》,故事情节、结构、台词技巧、包括策略,都没有什么欠缺,但还是觉得笔法有些老旧了。(《超人八号》即使现在读还是感觉令人神往,但也说不上笔法新颖了。)像这些作品一样,即使内容没有缺点,文风还是会很微妙地变得越来越老。
不过,无论什么年龄的人,既然生活在这个“现代”的日本社会中,那么语言也好,服装也好,对事物的认识还有人们的生活,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作家也会像这样发生变化。
不管怎么说,不可能持续几万年。就连地球不知何时也会毁灭,它已经存在了四十几亿年了。
所以最重要的是“现在”,是现在生存着的孩子们!
不是过去的孩子们也不是未来可能出生的孩子们!
只希望那须先生和“活宝三人组”带给孩子们的快乐、安心的瞬间,再持久些……希望持续到那须先生说的第五十册顺利出版,直到八谷飞、博士和阿慢三人组从花山第二小学毕业。
衷心祝愿——那些内心怦怦悸动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