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11日,“2013上海国际印刷周”按需出版与数字印刷论坛上,不少专业人士提出了“数字印刷发展迅猛是全球印刷业发展主攻方向”的观点。从出版界的情况来看,2012年,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建成亚洲第一条连续喷墨全连线数码POD生产系统;2013年,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国内首条全数控按需印刷生产线上线。在新形势、新技术的推动下,短短数年,国内出版业按需出版、按需印刷已由观望讨论走向行动且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出版集团(企业)正在加强按需印刷方面的探索与努力。
按需印刷快速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出版各环节对数字印刷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数字印刷在图书出版领域的市场比例和绝对量在不断提高,并逐步从单色向多色扩展;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已影响国际印刷市场现有布局和出版运营模式,呈现就地就近按需造货的趋势,从而加速按需出版的全球发展。在如今出版业面临巨大库存压力的情况下,按需出版必然会成为出版界关注的重点。
前景乐观可期,道路坎坷曲折。在实际操作中,按需印刷仍面临着众多问题。为此,《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结合按需出版与数字印刷论坛上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等企业的成功案例推出专题报道,对按需印刷进行探讨。
■黎雪(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裁)
出版2.0时代代POD为核心
关键词
集成创新
我们正处于出版2.0时代,这是以按需出版为核心,颠覆大众传播的同质化,表现出多元文化、技术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特点的时代。它具有三大特征:一是按需出版主流化。通过按需生产,库存、退货、坏账三座大山得到解决。预计10年内,所有出版物将实现按需出版。二是出版的平民化和傻瓜化。每个人都能加入到创作、编审、设计、出版等活动中。三是出版机构由生产经营型向服务型转型。
由此,衍生出四种类型的按需出版:一是绝版书的重新按需出版。剑桥大学出版社依靠绝版书按需重印销售带来可观的额外收入。二是短版书的按需出版。2008年,美国按需出版的图书品种首次超过传统出版,2011年,美国按需出版所申请的ISBN达到110万个。三是所有作品的按需出版。美国亚马逊已经将大部分销售的图书品种都实现了按需印刷和销售。四是自助出版的按需出版。在美国,创办于2002年的LuLu公司已有超过110万的注册作者,2011年LuLu出版的纸质图书超过5万种,电子书品种则超过11.5万种。
在出版2.0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建构企业作为“内容提供商”的核心竞争力,要重新建构其支撑系统:数字内容生产系统、相互连接的多元化终端投送系统和出版物整合营销传播系统。在出版、印刷、发行系统中,哪个板块来承担企业全流程支撑系统的建设,是很有意义的课题。从美国的经验来看,最积极建设数字传播系统的是印刷复制企业。其可能的原因是:一、出版企业和旗下的信息技术公司更倾向于使用其他公司提供的数字系统,推动的是编校系统运用的数字化转型,而非建设这些系统。二、发行板块转型更侧重于新形式文化连锁门店的建设及网络营销系统。三、印刷企业属于技术企业,对于技术变革十分敏感,且位于产业信息流程的中间区位。
重新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在于集成创新。以凤凰POD为例,其集成创新包括6部分:一是连线技术的集成创新。凤凰数码、香港冰雪拥有一条由RPMIS流程控制软件、美国柯达鼎盛Prosper1000连续喷墨印刷机组、瑞士Hunkeler书芯成型、中国深圳JMD印后装订连线设备等组成的全连线连续喷墨POD系统。二是资源体系的集成创新。凤凰印刷的背后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强有力的支持。三是各路精英的集成创新。凤凰集团印务板块两次选派31名印企高管去美国研修学习。四是赢利模式的集成创新。凤凰采用了连续累计成本核算,使按需与传统印刷成本日益接近。五是产业聚合的集成创新。凤凰云计算中心是数字资产管理工作的硬件基础。六是产学研的集成创新。包括数字印刷流程系统和新型云计算服务平台研究与开发等。
我觉得发展数字印刷,需要注意以下3点:首先,数字印刷,重在穿越,重在语境。通过数字印刷,与世界的发展连成一片;同时要实现标配语境的数字化。其次,数字印刷,重在平台。成功的企业能创建一系列合理的交易结构,重拾和聚合众多的碎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拓展业务,打造成功平台,成为碎片聚合商。最后,数字印刷,重在软件,不在硬件。数字印刷,虽呈连线,更在印前,在数字资产的获取、沉淀、掌控与管理。印刷公司通过对各出版机构的数字内容资源的收集整理,聚积海量内容,建立起综合性数字内容资源管理中心。
■张在建(江苏凤凰新华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零距离”改变工作方式
关键词
零距离
数字网络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创意编辑、设计制作、出版印刷等工作中。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给出版和印刷业带来巨大影响,不但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也诞生了新型的商业模式,还重新界定了行业边界。例如美国《TIME》杂志的远程出版方式,纽约总部将选定的图片传送到香港加工处理,完工后传回纽约;罗马的广告商将广告图片直接上传到预订的杂志页面;洛杉矶的图文编辑制作版面,从纽约的资源库调用香港处理好的图片;纽约总部将制作完成的文件传送至新加坡的印刷厂印刷完成。
作为一种全新的编校工作模式,“零距离”在线编校系统改变了传统的稿件编校和实物传递的工作方式。所有资料、信息都通过网络传输和确认。编辑作者、设计制作人员和印刷厂即使分布在全球各地,也可以通过网上服务平台实现“零距离地球村”式的远程编校工作。它具有四大优势:一是“零距离”的制作过程都可以在线操作。二是准确的色彩管理,相比传统纸张签样,数字虚拟打样无疑更直接、更简便。三是消除空间,印企和客户打破时空局限,实现“零距离编校”交互,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进行远程编校工作。四是拓展时间,系统365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自动对上传文件实时处理。
作为“零距离”编校工作的延续,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也是数字化时代印刷服务的延伸。它以云计算中心为硬件基础,汇集管理印刷内容资料,实现印刷内容电子版多媒体转换,进行出版资料资源化管理,实现内容资料从数字资料到数字资源、数字资源到数字资产的增值转变。以凤凰云计算中心为例,中心规划承载4000个服务器机柜,为出版客户提供完善的数字资产管理服务。“零距离”编校制作的内容资源,通过云计算中心存储管理,采用集中式在线保存方式,客户可以在系统内随时检索调用保存的数字资料。此外,“零距离”编校系统在制作印刷版文件的同时,可以方便地转换各种数字终端版本。制作完成的电子文件,进行结构化标引后分类管理,通过网上平台交易,各方都能获得相应回报。
“凤凰印”云印刷服务平台作为凤凰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硬件基础,采用云技术和软件服务模式构建的印务整体化数字技术服务平台。它利用互联网技术、云技术、虚拟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云平台,并将出版社、印刷厂、客户与平台运营方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跨地域的利益共享联盟。“凤凰印”云印刷平台由内容资源提供方(如出版社)、内容加工生产商(传统印刷厂、数字印刷厂等)、云平台管理方(平台搭建、维护,运营管理等)三部分构成,运用数字和网络技术,真正实现在线编辑生产、异地同步印刷、标准品质统一的新型数字化网络复制传播模式。
此外,四“零”工程也是“凤凰印”云印刷平台的一大卖点。四“零”即出版“零距离”,编校系统使内容采集实现零距离互动;印刷“零差异”,按照统一色彩标准进行管理,保证编印之间无差异,印前印刷无差异,不同印厂无差异,数码传统无差异;发行“零库存”,与传统发行方式对比,“零库存”发行更具吸引力;版权保护“零担忧”,系统对文件进行高强度加密,加密后的文件只能被指定的印企在限定的条件下打开和输出。
■张世军(上海图书公司副总经理)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正在扩张
关键词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DAMS)拥有几大重要功能:1.智能的多元化资源采集。出版社按照自定义的资源目录规范来收集文件,支持离线采集和在线采集,资源采集的同时自动建立资源间的关联关系。2.完备的资源结构化加工。针对不同文件格式的内容资源,提供完备的资源结构化方案,可根据资源重组应用的要求形成不同细粒度的结构化数据。3.多适应性的流程管理。出版社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业务,通过拖拽式的工作流设定,确定新的流程节点及变更迁移规则。4.灵活的用户及权限管理。通过组、角色、用户三个维度定义与配置出版资源访问权限,建立统一的安全认证体系。
上海图书公司的DAMS和其他DAMS的区别在于:1.云服务、免费、公共、开放。本项目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基于云服务,采用“软件即服务”模式,出版社只需一个账号就可以免费使用。2.对协同编纂和动态发布的良好支持。系统支持对生产过程数据和生产资源数据的统一存储和管理;同时运用动态发布引擎支持面向多渠道发布的数字产品的动态发布。3.致力于规范的形成。目前已形成三项企业标准:基础教育学科知识分类、元数据管理和内容对象—试题模型。4.大数据技术的运用。系统紧跟信息领域研发潮流,提供大样本监测分析工具,对数字内容的阅读、应用进行深度数据挖掘,为产品开发和精准投送提供决策支持。
出版社最为担心的是数字资产存储的安全问题,为解决出版社的顾虑,上海图书公司对出版社云端数字资产采取了“3+2”的安全体系。“3+2”即3道内控防火墙和2种外部监控机制。其中三道内控防火墙分别是:存储条件:所有的服务器和工作客户端均不能接入可移动存储外设,也不能直接联通外网,以杜绝非法拷贝或网络传输。硬件令牌和日志管理:工作人员上机操作据需令牌验证,所有操作都有日志记录,防范平台员工违规。DRM加密技术:即使文件被非法拷走也无法打开。在这方面,除了常见的密钥验证等防范性DRM措施外,公司POD产品还采取了信息隐藏等一些威慑性技术手段。两种外部监控机制则是:订单统计查询和验证,出版社图书的每一笔订单详情都可即时统计查询。网络盗版监控报警:数字图书的盗版销售通路一般来说也是网络,系统提供的监控报警工具可以不停地自动搜索每种书在网络上所有的销售、下载情况。
2011年起上海图书公司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内部投入试用,目前正在根据试用反馈进行完善,修改后的版本将在近期完成并将使用范围扩大到上海译文等多家出版社。
■叶艺(当纳利亚洲区副总裁)
按需印刷需要行业标准
关键词
整合标准
当纳利的按需出版解决方案,首先要进行产业链资源整合,将消费群体信息资源,数字资产、图书内容、作者资源,图书、数字内容分销网络和渠道资源,印刷制造供应商资源,行业标准、研究资源,整体解决方案资源六部分资源优化整合。其次,还要制定行业标准,一定程度的标准化将有益于降低数字印刷的成本,扩大数字印刷应用的出版物范围,对整个产业链有利;出版社和印刷商需要一同努力,形成一套双方都可接受并符合市场需求的数码印刷技术标准,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纸张的规格、安全性和适用性;色彩,无论各种材质介质,都要实现一致的色彩还原;工艺方式要体现差异化和设计感,让用户有更多体验感;质量标准。
作为供应链管理系统,当纳利的Custombuy系统已经在中国市场成功实施了超过两年时间,能够实现印刷订单分配,印刷供应商评估、引入和管理,印刷生产状态查询和追踪,库存品类出入库记录、查询和定位,物流追踪,支持的货币结算管理等功能。此外,位于金山工业园区的金山数码印刷基地预计于2013年底正式投产,配置了1台单黑喷墨轮转数码印刷机和1台彩色平张数码印刷机,用于一般订单的内文印刷和封面印刷,后道设备包括数码折页机、数码胶装机和骑马钉设备,还配置了国际先进的工作流程系统来进行印刷订单管理,设备均通过网络连接实现数据远程传输与共享,可以在保证印刷质量的前提下通用各类国产纸张。工业园主要服务内容是为了满足出版机构对于包括样书、短版图书、绝版书在内的小批量的印刷需求和补印,做到一本起印。
如今,当纳利供应链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从印前媒体,到胶印、轮转印刷和装订,最后到物流配送的整套出版解决方案,产品涵盖图书、杂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