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非小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今天,几乎人人都在玩摄影。这是摄影历史上从来不曾发生过的情况。当今社会,除了婴幼儿,还没亲手拍过照片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数字技术就这样,让摄影这样一门专业文艺才能变身为全民娱乐项目。当我们欣赏一张照片时,大部分人看到的只是照片的表象,但其实,每张照片背后不但凝聚了摄影师的辛勤劳作,更聚集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几部作品,与以往的摄影鉴赏和旅游摄影不同,它们不传授摄影技巧,也不贩卖赏析方法,更无意炫耀旅游照片,它们讲述的只是摄影师及其作品背后的故事。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或许您对这些作品及其创作者有一种终生记忆犹新的感觉。~~~
今天,几乎人人都在玩摄影。这是摄影历史上从来不曾发生过的情况。当今社会,除了婴幼儿,还没亲手拍过照片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数字技术就这样,让摄影这样一门专业文艺才能变身为全民娱乐项目。当我们欣赏一张照片时,大部分人看到的只是照片的表象,但其实,每张照片背后不但凝聚了摄影师的辛勤劳作,更聚集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几部作品,与以往的摄影鉴赏和旅游摄影不同,它们不传授摄影技巧,也不贩卖赏析方法,更无意炫耀旅游照片,它们讲述的只是摄影师及其作品背后的故事。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或许您对这些作品及其创作者有一种终生记忆犹新的感觉。~~~
今天,几乎人人都在玩摄影。这是摄影历史上从来不曾发生过的情况。当今社会,除了婴幼儿,还没亲手拍过照片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数字技术就这样,让摄影这样一门专业文艺才能变身为全民娱乐项目。当我们欣赏一张照片时,大部分人看到的只是照片的表象,但其实,每张照片背后不但凝聚了摄影师的辛勤劳作,更聚集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几部作品,与以往的摄影鉴赏和旅游摄影不同,它们不传授摄影技巧,也不贩卖赏析方法,更无意炫耀旅游照片,它们讲述的只是摄影师及其作品背后的故事。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或许您对这些作品及其创作者有一种终生记忆犹新的感觉。~~~
今天,几乎人人都在玩摄影。这是摄影历史上从来不曾发生过的情况。当今社会,除了婴幼儿,还没亲手拍过照片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数字技术就这样,让摄影这样一门专业文艺才能变身为全民娱乐项目。当我们欣赏一张照片时,大部分人看到的只是照片的表象,但其实,每张照片背后不但凝聚了摄影师的辛勤劳作,更聚集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几部作品,与以往的摄影鉴赏和旅游摄影不同,它们不传授摄影技巧,也不贩卖赏析方法,更无意炫耀旅游照片,它们讲述的只是摄影师及其作品背后的故事。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或许您对这些作品及其创作者有一种终生记忆犹新的感觉。~~~
今天,几乎人人都在玩摄影。这是摄影历史上从来不曾发生过的情况。当今社会,除了婴幼儿,还没亲手拍过照片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数字技术就这样,让摄影这样一门专业文艺才能变身为全民娱乐项目。当我们欣赏一张照片时,大部分人看到的只是照片的表象,但其实,每张照片背后不但凝聚了摄影师的辛勤劳作,更聚集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几部作品,与以往的摄影鉴赏和旅游摄影不同,它们不传授摄影技巧,也不贩卖赏析方法,更无意炫耀旅游照片,它们讲述的只是摄影师及其作品背后的故事。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或许您对这些作品及其创作者有一种终生记忆犹新的感觉。~~~
今天,几乎人人都在玩摄影。这是摄影历史上从来不曾发生过的情况。当今社会,除了婴幼儿,还没亲手拍过照片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数字技术就这样,让摄影这样一门专业文艺才能变身为全民娱乐项目。当我们欣赏一张照片时,大部分人看到的只是照片的表象,但其实,每张照片背后不但凝聚了摄影师的辛勤劳作,更聚集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几部作品,与以往的摄影鉴赏和旅游摄影不同,它们不传授摄影技巧,也不贩卖赏析方法,更无意炫耀旅游照片,它们讲述的只是摄影师及其作品背后的故事。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或许您对这些作品及其创作者有一种终生记忆犹新的感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天,几乎人人都在玩摄影。这是摄影历史上从来不曾发生过的情况。当今社会,除了婴幼儿,还没亲手拍过照片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数字技术就这样,让摄影这样一门专业文艺才能变身为全民娱乐项目。当我们欣赏一张照片时,大部分人看到的只是照片的表象,但其实,每张照片背后不但凝聚了摄影师的辛勤劳作,更聚集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几部作品,与以往的摄影鉴赏和旅游摄影不同,它们不传授摄影技巧,也不贩卖赏析方法,更无意炫耀旅游照片,它们讲述的只是摄影师及其作品背后的故事。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或许您对这些作品及其创作者有一种终生记忆犹新的感觉。
看这些为历史留下脚印的摄影家们
马克·吕布
阎雷
荒木经惟
杉本博司
严明
  主题书评○牧人(书评人)

  马克·吕布:用影像记录历史

  “照片不能改变世界,但是可以让世界知道发生了什么”,在玛格南的信条支持下,法国摄影师马克·吕布(MarcRiboud,1923~)花了50多年行走、拍摄,记录这个世界和各种人生的真实面貌,不惜不悲,张弛有力。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以其对东方世界的广泛报道而广为人知。马克·吕布1951年开始从事摄影工作,随后加入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1957年,马克·吕布成为1950年代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他与中国有着半个多世纪的渊源,曾往返中国20余次,但他始终以一个旁观者和陌生人的身份为巨变中的中国留下了众多珍贵的视觉档案。《我见:马克·吕布纪实经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年)是马克·吕布对其50年创作经典的首次全面回顾。该书全面梳理了马克·吕布的经典作品,书中精选的165张照片,地域跨越大半个地球,时间贯穿作者50多年的摄影生涯,充分代表了马克·吕布的摄影美学——日常生活、见微知著、直觉而富于诗意。很多经典的瞬间已经成为了20世纪的时代缩影:舞者般的巴黎埃菲尔铁塔油漆工;手捧鲜花对抗刺刀的女孩;以及被窗口分隔的北京琉璃厂街道等等。该书编排十分巧妙,打破时间地点的束缚,正文不着一字,完全以视觉为线索承起,让读者于视觉之旅中感受大师最本真的影像力量。

  继布列松、马克·吕布等摄影大师之后,专注拍摄中国时间最长、地域最广的西方摄影师非阎雷(YannLayma,1962~)莫属。1985年,法国著名摄影师阎雷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首次来到中国,30年来共拍摄了60多个关于中国的摄影报道,出版了4部关于中国的著作。《昨天的中国》(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以阎雷的大型摄影集《中国》为底本,甄选并增补部分未公开发表的照片,重新编排成册,全面呈现1985~2000年间处于转型期中国的日常生活、经济起飞和社会巨变,作者用镜头为整个中国创作了一幅最鲜活、最富生命力的肖像,将新旧交替时期的种种微妙和激烈之处完整传递出来,真实展现了那段逐渐远去的历史。

  要说专注于某地拍摄时间最长,没人比得上维利·罗尼(WillyRonis,1910~2009)。他比任何人都更有资格为巴黎几乎一个世纪以来的历史作证,他的作品覆盖了整个20世纪。现今他的照片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所收藏,同时也在世界各大都市如巴黎、纽约、东京等地举办他个人的作品回顾展。《那一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记述了作者拍摄每一幅照片背后的故事。书中不但收录了大师的经典作品,而且由大师详尽讲述拍下每张照片时的心里活动,他的把握、他的错失,他想捕捉到的氛围,他期待呈现的意义。这些拍摄于不同时间的作品,完整呈现出巴黎这座城市的变迁,最动人的是对不同时代人物的记录。这本书不单是摄影集,同时包括大师对自己精选作品的剖析,也是摄影爱好者的经典收藏。

  荒木经惟:用摄影诠释生活

  摄影改变不了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摄影即人生,可谓日本天才摄影师荒木经惟一生的真实写照。毕业于日本千叶大学的荒木经惟32岁才正式以摄影师为业,开始终其一生的职业拍摄生涯。他曾经发表过许多以性爱为题材、惊世骇俗的裸露作品,其中包括他与妻子阳子的私生活,其前卫的摄影概念震惊了当代摄影界与日本社会。在《写真的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中,荒木经惟向读者讲述了其钟爱作品背后的故事,讲出“写真”的话;同时,也“写”下了自己对于摄影和摄影生涯的“真”的话。他精心挑选各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从“摄影的修业时代”开始,风趣幽默地向读者叙述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并且穿插许多对于“摄影是什么”的精彩见解,最后则以“摄影的绝顶时代”作结。他说:“摄影集依照年代顺序,列出我从23岁开始所拍的照片,这种做法实在很有趣,因为这样一来,我的整个人生看起来就像是不断地拍照。而且,这种编排方式印证了我长久以来的想法:所谓的摄影,就是人生。”通过该书,我们可以清楚看见荒木经惟对于摄影的态度与坚持——“活着就是要保持进行的状态,并且对于各种事物怀抱好奇心”。不断地按下快门,借此将身边所有事物联系起来,这份联系正是荒木经惟活着的象征。

  无独有偶,另一位与荒木经惟齐名的日本摄影师杉本博司近日也在大陆推出了自己的最新评论集《现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这本评论小品所讨论的艺术范畴不仅仅于摄影,而是更加开阔与多样,在书中,作者探讨了艺术、造物工艺、电影、民间传说、歌谣等。阅读该书,我们不难发现,杉本博司仍是少有的一位站在摄影家的视角,以观看统摄作为现象的艺术背后的历史与哲思的大师。

  严明:用照片见证岁月沧桑

  摄影召唤了他。他用摄影体验这一次生命,并发出一声慨叹: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这就是素有“诗人摄影师”之称的中国著名摄影家严明对摄影的阐释。当今社会,摄影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娱乐的一种方式罢了,但摄影对于严明,却是其愿用一生的生命躬耕于此的职业。这位执拗的“中文男”70后,曾做过10年摇滚乐手,做过十年记者,5年前毅然辞去公职,成为自由摄影师。《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是严明的首部影像随笔集,也是中国内地首部摄影师创作手札。书中收录了严明自2008年以来的代表作品,以“抉择”、“思量”、“因果”、“恩典”为题,有故事的影像与影像背后的故事互为注脚,延伸出摄影家通过摄影,对业余与职业、肉体与精神、局部与整体、现前与长远等主题的洞见。严明的文字与其摄影作品一样,充满诗性与人文关怀:作者谦卑地将自己放在社会的边缘,观察着朝天门码头的芸芸众生、重庆洋人街的玩偶扮演者和流浪歌舞团演出者,无论是镜头还是文字,描述的场景与故事似乎是我们每个当下中国人都曾经看到或经历过的,从最真实的中国摄影人江湖的视角,揭示出当下中国社会的世事变幻与沧桑。严明以内心深处的真诚和充满诗情的影像与文字,为我们展现出当下中国社会最真实的荒诞与浪漫。

  除上述作品外,近期出版的同类著作还有很多,比如阮义忠的《摄影美学七问》(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严志刚等著的《有温度的视觉:回不去的家》(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安迪·沃霍尔的《美国》(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张滇的《在镜头背后假装大师》(鹭江出版社,2015年)、库尔班江·赛买提的《我从新疆来》(中信出版社,2014年)等,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能一一详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出版
   第03版:杂志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专刊
   第06版:专刊
   第07版:专刊
   第08版:专刊
   第09版:教育出版
   第10版:出版专题
   第11版:民营与网销市场
   第12版:行情报告
   第13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4版:周报
   第15版:非小说
   第16版:童书
《版权洽谈完全手册》:版贸业务的百科全书
●本版关注
西安电子科大社推四部著作纪念邵逸夫逝世一周年
看这些为历史留下脚印的摄影家们
一杯薄茶映春秋
●编辑荐书
中国图书商报非小说15看这些为历史留下脚印的摄影家们 2015-01-20 2 2015年01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