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中国阅读周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甘当“手艺人”是作家的自我放逐
  ■何勇海(职员)

  “毕飞宇文集、新作读者见面会”日前在京举行。对于“创作几十年里,你遇到最大的困惑和挑战是什么”,毕飞宇回答:“从我高中时候开始写作到现在,其实不存在没有困惑的写作,写作永远不是一种手艺。比如你昨天不会包饺子,你妈妈晚上教你怎么擀皮,怎么包,你可能终身都会包了。写小说不是这样的,你学会这个东西了,不意味着可以凭借这个手艺混一辈子。无论多么成功的作家,哪怕是莫言,他也不敢说,我会写小说了。因为艺术这个东西存在一个变数,就是美学形态本身有一个变数,很可能你用这个方法已经写了两年了,在写下一部作品的时候,你发现这个方法不合适了,一定要重新找。”(详见2月28日《广州日报》)

  此前,我曾听到很多人说过,“写作是一门手艺活”,“作家只是一个手艺人”,也有不少作家自称“跟木匠、泥瓦匠一样,同是手艺人,靠码字赚钱”。另有作家则认为,这些说法降低了作家职业的品位,辱没了作家的身份。而我更赞同毕飞宇的说法——写作永远不是一种手艺。

  什么叫手艺?按词典解释,即以双手与简单的工具相配合所产生的手工技艺和艺术。文学创作则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和精神活动,而非仅用手工从事的艺术或技艺。将作家与手艺人简单等同,虽然不至于降低作家职业的品位,辱没作家的身份,但却大大降低了作家的精神劳动程度和精神价值。要知道,文学创作不是单纯依靠手工码字,而是要综合依靠视野、才气、学养、写作技巧、思想高度等等,能说是在“靠码字赚钱”吗?

  在实际写作中,作家也不可能像手艺人那样,依靠常年练就的熟练功夫,就可以制作出各式手工艺品。就像毕飞宇说,我们不会包饺子,一旦被教会怎么擀皮、怎么包,可能终身都会包了。而真正的文学创作则不可能总是一个套路。作家王蒙曾表示,他不敢教孩子们写作文,因为他怕孩子们形成一种格式。

  作家莫言也曾坦言,他早期作品写得特别顺,因对故乡风貌和人物太熟悉,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觉得写作难度大了,因为对当下农村生活隔膜了。可见写作艺术存在很大变数,无论多么成功的作家,哪怕是莫言,也不可能像手艺人那样,靠一个路数混一辈子。

  故作家们不要甘当手艺人,不要仅将写作当成一门手艺。作家本是社会大众的精神标杆、心灵导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当作家以手艺人自居,其实是一种倒退或自甘堕落,是在从文学精神上自我放逐,在从文学信念上自我垮掉,是在从社会期待上自我贬低,慢慢可能会“泯然于众人”,更不要说达到一个新的文学高度。社会也不应将作家与手艺人等同,我们给予作家应有的尊重和景仰,作家也就不会让我们的读者失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集团产经
   第03版:分销视野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体验报道
   第06版:杂志
   第07版:中版好书榜
   第08版:资讯
   第09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0版:文化·人物
   第11版:文史·财经
   第12版:社科
   第13版:童书
   第14版:特别推荐
   第15版:书评·综合
   第16版:书评·综合
网络小说占领荧屏会带来什么?
文坛新数字
精彩导读
第一时间书
甘当“手艺人”是作家的自我放逐
《习近平用典》:将“故纸堆”里的典故赋予“新生命”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报09甘当“手艺人”是作家的自我放逐 2015-03-03 2 2015年03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