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通史》由戴逸、张岱年、季羡林、钟敬文、侯仁之、顾诚等20余位学界前辈组成学术委员会,180余位历史学以及考古学、哲学、民俗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学科的骨干学者参与撰写而成,历经23年终于出版。这是一套详细、系统地反映史学界改革开放40年来研究成果的中国通史著作。全书以中国历史时序排列,分为史前、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明、清(1644~1840)、清(1840~1911)、中华民国共 15 卷(25 册),1700 万字。各卷均以综述与治乱兴衰、经济、国家控制、社会结构、精神文化、社会生活等6编构成,以专题形式叙史。
《中国大通史》总主编曹大为、王和、赵世瑜,分卷主编代表穆鸿利、毛佩琦、王震中、阎守诚、宁欣等,与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史学研究重镇的1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通史的编纂,并就《中国大通史》的出版展开了学术讨论。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出席座谈会并致辞。
《中国大通史》总主编之一曹大为指出,《中国大通史》的编纂初衷是以全新的史学理念编纂一部反映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中国通史著作。“大”不是体量大,而是“大通”,包括“纵通”与“横通”,“纵通”是以时间为经、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中国道路价值观念;“横通”是以空间为纬,融合民俗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方向,搭建起新的通史框架。
《中国大通史》总编审徐建军说,该系列图书从编撰到出版历经20余年,学苑出版社从2008年接到书稿,组织作者、编审校,近2000万字的大部头,其任务艰巨不言而喻,但学苑出版社始终与作者们站在一起,认真耕耘、克服困难,历经10年终于将这一项大工程完成。
座谈会最后,学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孟白总结到,一套大部头的述史之作,构架很重要。当看到《中国大通史》编写纲要后,感到基本上“无懈可击”,主编和作者均为认真负责的学者,这才敢于接下这部书的出版工作。由于参与编纂人员多、工作繁复,编辑出版过程有波折、有艰辛,也有遗憾之处,但对于学苑出版社而言,更多的还是收获。(李 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