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中国馆情/年度观象·图书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排名不分先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0精准采购成图书馆界最大呼声
(排名不分先后)
于浪川
胡 宁
张小兵
谢永乐
黄小强
于兆军
刘建平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解 慧/采访整理

  图书馆人眼中的馆藏资源建设有哪些变化?2020年初,我们采访了7家图书馆,其中6家高校馆、1家公共图书馆。从这7家图书馆的回顾与展望中,可一窥图书馆未来的变化与发展。

  总体来看,对图书馆而言,2019是颇具挑战的一年。图书馆采购经费缩减,出版社新书品种持续减少,让图书馆采访工作发生诸多变化。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也随之发生四大转变:转变一,全馆藏向特色馆藏资源转变;转变二,馆藏资源比例调整,纸电同步需求增大;转变三,采购经费缩减,精准采购日益凸显;转变四,专业书复本量稳定,大众书复本量持续减少。

  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仍然存在,图书馆与出版社的之间的沟通仍然不畅通,新书信息滞后;订货保障率下降;数字资源库同质化严重;多介质的精品图书依然是图书馆所需。

  大套书重新纳入采购计划

  ■于浪川(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囿于学科专业的设置和传统优势学科的影响力及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入藏图书侧重人文社科类学术性图书,以支撑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2019年我馆采购图书3万余种,其中以收藏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三市一盟(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的地方文献为特色资源着力建设。而文学类、通识类图书,特别是具有时效性的畅销书则少有入藏,因为这几类图书,读者大多可通过移动端线上阅读、听书或其它方式满足所需。

  近年来,出版社新书品种的持续减少,如名列京版八大社之一的北京大学出版社以往年均新书种类为1300种左右,2019年的新书种类大约700种左右。这给图书馆的采访工作带来诸多变化,我馆也因此积极调整年度采购计划和采购经费。首先,根据经费调整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比例。2019年馆藏建设的最大变化就是纸电资源投入比已达3:7。电子资源的经费投入持续增长,纸质资源的经费投入虽连续几年持平,但因图书定价的连年升高,实际是逐年缩减的。其次,我馆将以往因经费有限而无法采购的大套书,根据读者的需求度重新纳入采购计划。

  2020年,希望出版社发行人员能充分利用新媒体作介质,第一时间将新书信息广而告知,并将重点图书用心推介。同时,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书目。另外,希冀出版社发力,真正实现高校馆纸电同步的需求。

  纸质资源仍然是重头戏

  ■黄小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一直在我校重点学科上发力,如人工智能、5G、大数据、网络安全、区块链、集成电路等领域;学校要求的马列、思政等主题出版领域;以及受读者欢迎且借阅量和预约量较大的图书领域。

  相比其他图书馆馆藏复本在减少,我馆专业图书的复本量一直居高不下,一本热门专业书复本量最多可达30余册。梳理2019年我馆采购复本的数量,人民邮电出版社的《PyTorch深度学习》和机械工业出版社的《TensorFlow神经网络编程》复本量为30册,名列前茅;而复本量最少的电子工业出版社的《ANSYS Lcepak电子散热基础教程》一书复本量也有19册。

  这与我校是理工科院校不无关系,而这也体现在借阅量上。2019年我馆图书外借次数前10的出版社中,清华大学出版社名列第一,借阅次数为51066次,电子工业出版社紧随其后,借阅次数为48258次,人民邮电出版社则排名第三,借阅次数为41536次。因此,2019年我馆外借图书最受欢迎的前10名的图书,均被清华大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霸占”。

  由此可看出,我馆在纸质资源建设上依然是“下重手”。2019年,我馆曾在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采购招标方面,设置了读者决策购买(PDA)招标,结果发现,纸质图书PDA参与的读者比电子图书PDA参与的读者相对较多。

  在采购经费方面,我馆2019年文献建设经费仅比2018年增加了50万元,但增长幅度远低于图书价格的自然涨幅。为此,我们不得不停订10个数据库,延迟8个数据库的付款;纸质图书购置量则按教育部要求的最低标准执行。

  新的一年,我馆将继续落实“以本为本”,一是围绕课程建设和整合图书馆文献资源,二是围绕本科生的自我成长建设和整合图书馆文献资源;落实“思政教育进校园”和“思政教育进课堂”,建设和整合图书馆文献资源;以及将会利用更多维度的PDA模式进行馆藏资源建设。

  纸质资源愈加注重精准采购

  ■于兆军(河南大学图书馆采编中心主任)

  近年来电子图书数据库以其查询便捷、容量大、副本无限、不占用太多空间等优势受到图书馆和科研工作者的青睐,其经费份额也逐年攀升。但数字阅读也有其弊端,容易导致“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纸质阅读更有利于反复研读、激发创新。所以高校图书馆在大力进行数字资源建设的同时,纸质资源经费有限的当下,也一定要重视纸质资源的精准采购。

  河南大学图书馆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积淀老馆,历来都很重视文献资源建设,河南大学图书馆的馆藏纸本图书现已达到536万册,电子图书现已达到600余万种。2019年河南大学图书馆入藏纸质资源4万余种,近8.5万册,权威大社的图书占有相当高的份额。如机械工业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化学化工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大社的图书稳居我馆入藏图书的前列,在我馆2019年入藏图书中达到38.1%。这与河南大学专业设置有直接关系, 2020年我馆将会加大生物科学、环境科学、数理科学与化学图书的采购,以保证我们相关学科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如果说到2019年馆藏资源建设的变化,那就是我馆采编中心在纸本图书采购时,努力坚持“三走访原则”:走访读者需求,走访馆藏现状,走访出版社最新的书目信息。因为只有了解读者需求,才能把有限的经费用到刀刃上,努力实现纸质资源的精准采购,最大限度地满足我校师生的文献需求。

  虽然从2014年已经有出版社开始了纸电同步尝试,但5年来纸电同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学术书的纸电同步更是裹足不前,建树甚微。2020年,衷心希望出版社多出书,出好书,加大纸电同步的力度,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助力图书馆更好地实现文献资源的精准采购。

  数字化阅读服务让馆藏建设面临大变化

  ■谢永乐(广州图书馆采编中心)

  广州图书馆作为一家公益性公共文化机构,一向坚持以读者需求为导向,致力于为公众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服务,努力打造多层次、多结构的文献资源体系。2019年,我馆新增馆藏共81余万册(件)。其中广州历史文献收藏、广州人物(含家族)资料收藏、中国历史专题收藏、纪录片收藏等是我馆重点打造的资源建设领域。此外,随着读者服务工作的升级,创意设计、多元文化、休闲生活、语言学习、考试资料等也逐步成为我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以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源的多层次需求。

  近几年我馆也着力加大分馆馆藏资源投入,2019年入藏分馆的图书新书达到10万余册,相对总馆来说,街道、社区图书馆建设更多的是注重实用性,比如对党建、社区工作、垃圾分类、育儿等类别的书籍有着较大的需求。

  出版是一种自主行为,而馆藏建设(特色资源除外)更多的是一种被动行为,受出版、市场、需求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在数字时代日新月异变化发展的今天,数字化阅读服务方式的涌现,馆藏资源建设正面临一个较大的变化,这些都不是单靠图书馆自身能够解决的。

  在追求“多、快”的时代,出版业也需要适当地“做减法”。减少同类书目的重印次数、过度包装等。“快餐书”少一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书多一些。控制品种数量、优化图书结构。出版多领域、多介质的精品,满足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综合化需求,以特色出版满足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特色化需求。

  人大馆资源建设迎来五大变化

  ■胡宁(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采编部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2019年资源建设的变化体现在以下五方面:一是支撑双一流建设,强调一流学科资源的保障。双一流建设特别是双一流学科建设是当前高校中的重中之重,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一方面加强一流学科资源的保障,满足一流学科建设的需要;分析一流学科资源的保障情况,补充未保障资源;另一方面强调资源的绩效评估,从资源的成本、时效到数量、质量,从资源带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到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再到用户满意度调查等。

  二是加强特色资源建设。馆藏资源建设近年来有趋同发展的趋势,尤其是电子资源同质化非常严重,不论对于图书馆的发展还是学校的学科建设都是不利的。

  三是纸电同步,强调内容满足。近年馆藏资源建设呈纸电同步的趋势,一些出版社会实时推出当年电子书,深受图书馆和读者欢迎。纸电同步不仅解决了图书馆馆舍空间不足,复本不能满足等问题,同时也反映出了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中重点强调内容、读者需求等。

  四是书目数量减少,质量提高。虽然出版社新书品种收缩了,使我们采购数量减少,但相对的,图书出版的质量在提高,学术性不高、质量差的图书在减少。

  五是采购经费减少。2019 年对于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来讲,资源经费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有“要过紧日子”的趋势。这也就要求资源建设的工作要更有针对性、要有特色,要重新规划资源建设方案,有所取舍,合理分配纸质和电子资源的比例,合理分配不同学科资源的比例。

  做好文献资源建设极具挑战性

  ■张小兵(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

  南京理工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其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全学科覆盖。其中尤以学校重点学科相关的学术类图书一直是我馆着重建设的领域。

  2019年我馆馆藏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两大特点。一是社科类和自然科学类的新书品种馆藏量增加。如社科类中的思政类图书和自然科学中的科学与科普书,深受读者喜欢。二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我馆要保品种,降复本。但总体而言,纸质资源馆藏量在减少。

  2019年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值得关注。随着电子出版业的蓬勃发展,纸本文献产业逐步显露夕阳产业特征,随着原材料成本、印刷成本、人力成本、运输成本等的增加,纸本图书各方面的反馈速度、物流速度等都在迟缓,到货周期变长。如招标采购后,一些折扣率高于招标折扣的精品图书(多为自然科学图书),订货保障率下降。为此,需要我馆定期核查订购图书的到货情况并催单,这使我馆的馆藏服务质量下降,增加了图书馆员的工作量和时间。

  此外,电子资源尤其是外文电子资源的价格涨幅难以控制,造成维持续订的经费逐年增加。这种局面目前在我馆形势非常严峻,依靠以往减少纸本复本订购经费支援电子馆藏建设,在如今纸本定价一再上涨的情况下,已经无法填补。

  可以说,2019年是极具挑战的一年。2020年,我希望,与出版社保持良好联系,以便及时获取最新最全的出版信息进行图书采购。 此外,期待学校对图书馆的数字化、智能化等建设和发展给予更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持。希冀读者对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和各项服务有更加深度的参与,并给予更加积极的回应。

  图书馆对大纺织文献资源有需求

  ■刘建平(东华大学图书馆)

  东华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国家“九五”规划中被确立为“全国纺织文献中心”。围绕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我馆近年来着重建设大纺织(包括服装)领域的特色馆藏资源,计划在重点关注纺织学科特色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东华大学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轻工出版社)的基础上,及时发现该领域其他作者和研究方向的图书。

  一直以来,我馆希望优化馆藏资源结构,在大纺织(包括服装)领域实现资源全覆盖(回溯补采购、新书采购及建立多元学科特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在满足用户资源利用需求的基本要求下,改善用户体验和提高用户粘度。

  但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虽然我馆2019年纸质总量比2018年增加约4.22%(约3.5万册),电子图书2018年增加约3.01%(约电子书7.8万册),但因学科特色,大纺织的电子资源非常之少,这对我馆的馆藏资源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未来,我们希望出版社可以有所行动,一是建立以专业特色为基础的馆配服务中心,高校图书馆的学科专业书籍及信息在该中心享受一站式服务,该中心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对专业图书馆的集成化供应与服务。二是实现专业主动服务,学科专业出版社不但具有学科背景,同时他们因为多年面对专业读者服务,比较了解其服务专业的读者需求,只要有主动服务的意识,相对一般馆配企业,更容易达到“为馆找书,为书找馆”的境界。三是对图书馆进行直接服务,增强出版社与图书馆的交流,及时捕捉到新的专业选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2020年度预测·文创版权
   第03版:2020年度预测·文创版权
   第04版:综合
   第05版:阅读推广专题/名家话阅读与生活
   第06版:阅读推广专题/出版人话阅读与生活
   第07版:阅读推广专题/出版人话阅读与生活
   第08版:综合
   第09版:中国馆情
   第10版:中国馆情/年度观象·图书馆
   第11版:中国馆情/年度观象·出版社
   第12版:精品精荐
2020精准采购成图书馆界最大呼声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馆情/年度观象·图书馆102020精准采购成图书馆界最大呼声 2020-02-04 2 2020年02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