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在致辞中表示,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借助北语自身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
据悉,该研究院将致力于打造以汉学家为“思想源”的智库,整合“一带一路”的中国问题研究知识资源,设立完善的舆情监测、研判和分析机制,建立组网严密、反馈及时的知识信息采集和跟踪网路。研究院将以非洲、拉美和中东地区为研究基础,以俄罗斯等具有区域带动性的国家为研究重点,以蒙古、尼泊尔、伊朗等中国周边国家为首要研究对象,围绕国家文化外交战略,逐渐形成单点突破、由点及面、辐射全球的研究趋势,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与重点国家地区的有关机构在学术交流、论坛会议、课题研究等方面合作机制。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一带一路汉学话语体系研究”项目将通过中外联合培养青年高端人才、引进高层次汉学领军人才,使研究院成为国内重要的一带一路汉学科研人才的培养平台和研究基地。
赵海云在致辞中对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成果和未来方向作了深入阐述。他表示,文化部支持的中国文化译研网项目和中国出版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自然地走到了一起,译研网平台上汇聚了国外大量优秀的汉学家、作家、翻译家和出版人,促成了500多部中国作品的海外落地,举办了大量的中外出版文化研讨活动。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出版大国,形成了从教育出版、科技出版、学术出版到大众出版的门类齐全的出版格局,为“一带一路”出版交流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出版“走出去”从行业产业发展角度讲虽然只有10多年时间,但每年与世界各国的图书版贸数量有3万多种。随着行业各方面的努力,一批优秀的中国当代作家作品风靡全球,更多国际知名企业与中国业界的交往越来越深入,已经开始成规模、成体系地出版中国社科类学者、专家的作品。目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国际社会前所未有地关注中国。国际社会关注中国成功背后的文化和制度,更关注中国将如何与世界共存。因此,向世界介绍中国、让世界读懂中国对中国出版界和学界来说意义重大、机遇前所未有。但也应看到,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也需要为此付出更大的努力。因为中国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基础性工作,这更加召唤中国出版业界和知识界通力合作,对外讲好中国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中国合作共赢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圆梦的故事。为此,我们一要研究这些故事背后的“道”,更好地与国际同行合作,向优秀的国际同行学习;二要在中国内容的国际表达方面多下功夫,这需要把成功的经验系统化、产业化,按照国际通行的表达方式把中国优秀内容向世界传播;三要更加关注传播领域发生的深刻变革,如在知识付费领域以及短视频领域的变化;四是出版界与院校加强合作,培养更多懂中国、懂世界、爱沟通、善交流的国际型人才。他表示,希望通过“一带一路”研究院的成果以及中国出版界与学界的合作,更多凝聚中外作家、学者,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更多融通国际的有效产品和更加专业完整的对外出版产业链条,让中国知识、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能够更多汇集全世界读者,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竞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