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疫情影响中破局而出,获得生存发展?这几乎是所有文化企业都在思索的问题。湖南岳阳市文化产业协会将目光继续瞄准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口号。协会在充分调研后整合会员企业的资源参与其中,导入域内外文化产业资源,为乡村振兴赋能,不仅有力推进了乡村振兴,而且还为文化企业的生存发展找到了门路。实践证明,文化企业走“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是可行的,并且这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一,搭建平台。协会以“活动平台+企业品牌+传播体系”的活动模式,举办了多期文产沙龙,协办了全市文化企业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论坛,举办了汨罗江雅集、湖湘文化企业交流会活动,创立了“蓝水文创汇”品牌。活动内容涉及乡镇地方特色文化研究、文产项目与园区建设等多项,为文化企业赋能乡村振兴搭建了平台,创造了契机。第二,引领对接。开展“文化引领、农旅融合”文化企业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组织了近20家文化企业与县乡对接业务,探索出了一条“文企支援农村、文化赋能乡村”的道路。第三,广泛宣传。举办媒体交流座谈会,与岳阳日报等媒体建立长期协作关系。
经过以上三大举措,岳阳文化产业协会通过搭建平台、引领对接等方式,为文化企业赋能乡村振兴创造了良好条件,并取得显著成效:首先,打造了文化IP。文化企业积极挖掘张谷英村古建筑群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度提炼“家风文化”主题,创作了“耕读继世 孝友传家”专题片等。 其次,树立了美丽乡村典型。大力整合文化企业资源,凝聚文旅、标志标牌、品牌包装推广等方面的文化企业力量,持续为乡村环境改善、形象升级发力。再次,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一是打造了一批乡村景区,二是升级提质了一批乡村景区,三是助推了一批产业发展,四是丰富了文化生活,策划了汨罗江端午文化节、中国浮标文化节等重大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