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源·河南故事”
第一辑:《汉字》《少林功夫》《中医》《太极拳》《古都》《农业》《焦裕禄(汉英)》《“人工天河”红旗渠》《手工艺》《丝绸之路》10个分卷。
第三辑:《中原典故》《淮河文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原粮谷》《青铜器》《中原民俗》《中原神话》《书法》《陶瓷》《杂技》10个分卷。
第二辑:《黄河文化》《大运河》《河洛文化》《黄帝》《庄子》《文物》《焦裕禄(汉法)》《脱贫攻坚》《空中丝绸之路》《航空城》10个分卷。
“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是国内第一套由省级政府层面策划、系统对外译介中华优秀文化的中外文双语套书。体量大、覆盖面广、特色鲜明。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国家。河南省地处中国中东部,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在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上,河南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就长达3000多年。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河南史就是半部中国史。这里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故乡,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少林功夫和陈氏太极的发源地,这里创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镌刻了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诞生了中国最初的商业文明。
伴随着新时代的荣光,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这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历史结果,也是对外开放带来的益处。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植根于深层次的文化积淀。为了让世界更多地了解河南,让河南更好地走向世界,2018年以来,河南省外事办认真研析了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时代风貌,组织各领域权威专家学者,编译了“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选取少林功夫、太极拳、中医、汉字、文物、焦裕禄、红旗渠、丝绸之路、古都、农业、手工艺等多个主题,力图以故事的方式向世界展现一个立体、全面、真实的河南。
河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包容性强,在今天仍极具现实意义。中原文化蕴含的思想智慧有助于修身养性,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所体现的为民爱民、艰苦奋斗的价值取向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力量源泉。期待与读者们一起从河南故事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新闻学丛书”
第一辑:《中国新闻传播学访谈录》《中国记者口述录》《中国新闻业的源起——从嵌入到融入的实践考察》《新中国的民营报纸(1949~1957)》《新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发展研究》《党性与公共性再认识》《数字时代的新闻业:文化视角与欧美经验》《发掘好新闻——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新闻观念研究(1979~1988)》《中国近现代出版产业化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1899~1945)》《中国新闻学的星火——青年甘惜分的晋绥新闻生涯》10种图书。
第二辑:《全球视野下的新闻真实探索:理论阐释与实践考察》《新闻·政治·文化:范敬宜新闻思想研究》《清华新闻传播学讲座精选(2001~2021)》《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农村广播网发展研究》《记录世界:国际新闻采访与写作》《百佳记者怎样炼成》《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文化价值研究》《从清华到河大:一个黄河学者的新闻思考》《基层传播论》10种图书。
立足中国的新闻学,离不开中华民族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余年屡挫屡奋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100年来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正道沧桑的发展史,以及其中蔚为大观的新闻与传播实践史,包括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术传统。河南大学出版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出版发行了“中国新闻学丛书”。“中国新闻学丛书”充分展现学术内涵,赓续中国新闻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与各方有生力量一道共同推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学建设。“中国新闻学丛书”于2020年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为了打造“中国新闻学丛书”,河南大学出版社会同一批守正创新的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彬,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西门菲莎大学全球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赵月枝,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向芬,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王润泽,新华社《中国记者》杂志原副总编辑张垒等,响应新时代召唤,共同致力于推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面向中国实践,扎根中国大地,坚持实事求是,践行中国道路,发展中国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