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留在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目前全世界有一半多人口居住在城镇,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60%,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70%。
随着城市建筑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也将带来另外一个艰难的挑战:越来越多的新兴城市以及日益膨胀的城市人口,会消耗越来越多的资源,人类毫无止境的消耗使得地球资源面临枯竭的境地。而地球的资源毕竟有限。一方面,没有人有理由阻挡全世界最勤劳的中国人,来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的果实,而另一方面,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膨胀也引起了全世界关注和警惕。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是世界城市发展需要共同面对的。实际上,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共同体的中国城市文明的发展,也是积极探讨人类未来生活模式的一种试验:如何营造“幸福之城”让地球上更多的人共同享受美好生活,这曾经是2000年前柏拉图孜孜以求的梦想。因此,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得到了全世界知名人士的一致认同和积极的响应。
本届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在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文森特·冈萨雷斯·洛塞泰斯看来,是一个创新,因为它第一次将城市积极投入到世博会上来。他说,今天的国际大舞台上,在一切事关更为和谐的城市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发展问题上,城市扮演着关键角色。而德国前总理认为,在全球和平发展方面,中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全球各地的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城市化的挑战,因此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很重要。对于本届博览会的主题内容,美籍华人、哈佛大学讲座教授杜维明则认为,持续发展、多元文化、科技人文、城市经验都是人类目前面临的大挑战,也是全世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上海世博会不只是为了展现中国的综合实力,也是为了促进国际合作,为了凝聚世界各地的人生智慧,涵盖了知识、智慧和精神性三个层面。匈牙利共和国前总理彼得·迈杰希认为,上海是一个目光远大的城市,因为这个城市为世界树立了一个千年传统和飞速发展多变的现代世界和谐共存的典范。日本著名法学家五百旗头真认为上海世博会举办将是中国向世界传递文明大国的信号。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不但未能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相反却成为显现中国经济强大韧性的机会。法国巴黎银行董事长米歇尔·皮贝鲁认为上海世博会将对中国乃至全球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支持和信赖。
世博会历来就是展示人类文明的盛会,同时也是世界多元文化交融的一个平台。今天全世界2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聚集在上海,就是为了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相互传播城市文明发展理念,共同探讨人类未来美好的生活模式。但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总是充满了悖论,以色列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警示我们,科技的进步尚未让全民共享,恶果却已昭著。因此,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地球的有限资源并不能承担人类无限制的发展,我们在营造自己幸福生活的同时,千万不能忘记我们还有子孙后代,我们要给他们留下足够多的资源。(棣 木)
《大海的激荡 人类的追求——世界百位名人谈上海世博》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编/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 / 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