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牛津英文词典》第三版将不再推出纸质版本”——相信这则新闻一定吸引了很多书业同仁的目光。《牛津英文词典》被认为是最全面和最权威的英语词典,该词典第二版1989年首次印刷出版,共20卷,其厚度、重量可谓非同一般,售价更是不菲,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牛津英文词典》第二版迄今共售出大约3万套;与之相比,眼下网络上流行的《牛津英文词典》第二版于2000年上传网络,每月点击率居然高达200万次!在这则新闻中,牛津大学社行政总裁奈杰尔·波特伍德更预言说,“印刷版词典可能还有大约30年‘货架寿命’”。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现在纸质词典在国外的销售以每年10%的速度下降,即便在我国,随着各种电子设备和网络得到更广泛的使用,电子词典、网络词典的流行也带来了纸质词典销量的逐年下滑,以至于所有词典出版业者都必须面对这个问题:纸质词典还有多少年寿命?
多元化博弈时代的来临
对于停止出版《牛津英文词典》印刷本一事,牛津大学社(中国)有限公司副区域董事总经理麦嘉隆表示此消息并不确实。据他介绍,《牛津英文词典》目前正在进行第三版的修订,距该词典出版可能还需要15至20年时间,届时将采取什么形态出版有待编纂完毕才能决定。但在现阶段,该社为了满足全球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以印刷本、网络版、光盘版、授权电子词典等形式出版该词典的第二版。
与《牛津英文词典》第二版的情况相同,当前的词典市场上,电子词典、网络词典和传统辞书出版也是并行的,并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有业者分析认为,牛津大学社《牛津英文词典》的情况比较特殊,就这种百科全书式的大型辞典而言,其纸质图书市场本身就非常有限。而且由于有前面近百年的内容和品牌积累,通过网络出版,其注册用户所支付的费用收益才能超过传统的纸质图书销售利润。对于其他很多词典产品来说,这种一边倒的情况至少就目前而言还不会出现。
回到2003年,当时范剑淼还在美国读博士,他受到那时刚兴起的维基模式启发,想为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们构建一个网络词典,并让大众参与贡献词条。同时,他参加过谷歌的中文算法项目,学习和掌握了构架网站的所有技术,便在自己宿舍架起第一台服务器。到了2009年,范剑淼的这个项目在国家的扶持下,落户到了张江软件园去,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发展出近20人的团队,其产品也在网络和手机运用上全面铺开。他的这个项目就是互联网上较早出现的搜索智能化、词库海量化的在线词典“海词”。对于工具书数字出版产品的未来形态,范剑淼认为以后网络词典出版形态会有两个特点:一是功能上的综合化,即网络词典不仅帮助网上用户实现查词,还能帮助进行学习、搜索;二则是词典的立体化,在不久的将来,词典内容会进一步可视化、立体化。
对于某些类型的词典出版来说,数字化时代也许要来得更晚一些。人民教育出版社在2006年成立了辞书编辑室,恢复出版针对中小学生的词典产品。该室主任刘玲表示,虽然他们已经有了计划,但这类产品最早也要在明年年初才能面市。她认为,当前在我国中小学,电脑设备和网络的普及程度还比较低,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如此,即便在大城市中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有使用电脑和网络的条件,这一客观情况决定了中小学工具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以纸质的形式出版。
但无可置疑的是,词典出版确实已经进入了多形态、多介质并存的时代。
内容提供商“摩拳擦掌”
对于数字出版潮流的迅速来袭,传统的工具书出版社其实已经开始应对,他们在工具书编纂方式、已有内容资源整理等方面为未来将要开拓的数字出版业务打好基础的同时,也已经走出了自己的数字出版之路。(下转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