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助学读物策划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丛书化现象愈发明显。对策划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项目管理的能力,即如何综合统筹管理好某个图书项目。
成本意识。现在的助学读物市场可以说是微利时代,加上近年来一些书商疯狂降低折扣推销,更是将助学读物市场的利润空间挤压得很小。对每个策划人来说,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成本意识必须是始终绷紧的一根弦。项目管理者一般会根据图书的发货折扣、销售比例、稿费方式等,综合权衡如何有效控制成本,以给发行员最大的操作空间。为了将这项工作常态化,也便于操作,2009年分社领导与相关编辑共同研制出成本小软件。现在每个策划者在项目管理中,经常会使用这个软件。而在选题论证时,用小软件演示成本及预期收益是每个策划者必备的功课。
出书时间。丛书上市时间确定后,就要努力按时完成,因为也许会由于最佳上市时间的错失而导致销售不佳。对策划人而言,统筹安排项目的出书时间是决定成败的重要环节。这几年,我们分社的自主项目在出书时间的安排上,尽量在前期抓得很紧,以适当预留空间。因为随着整个出版社出书规模的扩大,审读的任务大多由外编完成,这对出书进度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也需要策划人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选题本身。按照常规的理解是,作为策划人,最重要的工作是策划好的选题。之所以此时才提到选题本身,一是在当前的背景下,其他的要素也许更为重要,这些重要的要素常常为人所忽视。在决定选题最终的成败时,这些要素所起的作用有时会更大。二是对我们分社而言,强调选题策划应是编辑的职业追求,但编辑在选题策划时,必须立足已有的产品结构。目前,很多读者已经有一种印象,华东师大社的“数学”类助学读物很强,事实也是如此。在我们的一些丛书中,数学往往表现得更好一些,这与多年来的积累是分不开的,比如“奥数教程”、“奥数小丛书”等。最近我们策划了一套小学的“图解”系列丛书,其中作文的市场表现就不及数学科的表现。这当然与图书品质有关,但“数学”科的品牌优势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除了立足于已有的产品结构,最好将自己的选题策划纳入已有的轨道中,还要考虑自身的实际,要自己能做得到。如果自己能做得到而别人又做不到,“人无我有”当然更好。现在分社的编辑大多为研究生毕业,并且有自己的学科背景,在选题策划时,并不是自己学科中任何选题都是自己的长项。其实每个编辑都有学习和摸索的过程,要通过努力寻找到自己最擅长的某一点,把这点做足做透。比如我们最近的一套“挑战”系列,就是充分发挥编辑的学科素养,在解决考生最头痛的“压轴题”上采取“动感体验”、“视频演示”等手段,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
当然,还有其他要素决定着我们的助学读物的成功。在实际的工作中,作为选题策划人,尤其要强化团队合作的意识,切忌单打独斗的工作作风。无论是编发联动、成本的控制、出书时间的把握,还是选题本身,都渗透着集体的智慧。这个时候的选题策划人已经渐渐模糊了策划人原有的鲜明的个性,而变成一个项目管理者,他在统筹安排着,他在协调着……这也许是在当前的出版生态中,策划人应有的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