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以书为乐,宁愿把身体埋了,也要让思想发芽;他们偶尔发发微博,点评时事,也往往因某个偏激的点评,而引来网友们的集体“围攻”;他们不忙、或忙里偷闲时,一切正变得越来越“儒雅”:有的打高尔夫球,有的找几个臭味相投的哥们一块喝点小酒,有的选择健身,有的是“数码控”,有的选择旅行……他们,是一帮民营书业的老总们。
民营书业里,关于“老总”有林林总总的称谓:“董事长”、“总经理”、“总编辑”、“总裁”……这群老总们大多地位显赫,又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而在一个公司里,“人事变动”、“薪酬制定”、“选题”、“长远规划”等,似乎大大小小的事情他们也都直接或间接经手、拍板。
在单位的一次内部会议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曾说:“一个社长必须是一个好编辑。”这话套用到民营书业老总们的身上同样适用,即“一个老总必须是一个好编辑”。《中国图书商报·中国编客》关注的编辑们最关心的事儿,与上期关注最底层的“营销编辑”相反,这一次,我们关注点是处于最顶层的老总们——这群神秘的、有故事、有争议、有八卦的“头头”(语出方干《献王大夫》诗)。我们试从“编辑管理艺术”、“编辑用人之道”、“编辑拍板指数”、“角色转换”和“个性标识”等维度来了解这些民营书业老总们的出版理念,以及他们出版事业之外的“私生活”。
采访过程中,9大民营书业老总丰富多彩而深刻的理念,完全可以说是“出版思想”的盛宴大餐。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晓晖为了配合我们这次采访,他委托公司的同事在全公司上下近100名员工中间展开了一次不记名的“公司史上最民主的民意调查”,收集员工对他个人的“正反面评价”,并为其形象“打分”——老总与员工的此种“零距离互动”,令人唏嘘不已。与陈晓晖相映成趣的是,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编辑刘洪则显得有些“低调”——不过,“低调到尘埃里”本身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和处世风格。限于篇幅,我们现在力争把采访过程中他们最精彩最重要的观点拣选出来,供各位分享(排名不分先后,以下排序以采访先后为序)。
○朱大平(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尚红科(北京汉唐阳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晓晖(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桂 林(深圳中资海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 洪(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编辑)
○甄煜飞(天津聚石文华图书销售有限公司总裁)
○张天罡(北京博爱天使出版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于飞翔(北京含章行文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振忠(开智书坊总经理兼总编辑)
编辑管理艺术
关键词
敏感、创新、包容、人文情怀、国际视野、无为而治
一个优秀的民营书业老总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管理素养?
朱大平:公司管理者应具备两种能力,既能用“望远镜”看方向,又能用“显微镜”看问题。就像一个司机,如果不识路,方向搞反了,驾驶技术再好,他不可能到达目的地;相反,如果方向感很强,但驾驶技术不足,操作层面出了问题,同样不能到达目的地。
尚红科:强烈的愿望、比较好的运气、抗打击的能力、对选题和市场的敏感、知道哪些是有本事的人,至少这几点是一个优秀的民营书业老总必备的,缺一不可的。
陈晓晖:就管理而言,图书行业和其他任何行业相比没有什么本质不同,任何一个行业或者公司领导者所具备的素质图书行业的老总都应该具备。例如领导力、战略制定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建设的能力等等。具体到图书行业,一个卓越的领导人除了必备的管理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对于图书行业特点的深刻理解和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
桂林:其一,国际大视野。在一个信息畅通无阻、人才跨国互动、国外作者和出版机构对中国这块热土保持强烈的向往、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的社会大背景下,作为图书公司的管理者,尤其是以引进版为主的图书公司的管理者,要培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国际大视野。其二,复合型的专业背景。对于出版公司,提供给广大消费者的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而是带有精神内核的智力结晶;另一方面,我们正处于文化跨国传播更加频繁和密集的高速发展阶段,读者的审美情趣、专业技能和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最后,出版公司本身需要承担引进和输出的功能:将国际优秀的文化引进到中国,将本土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其三,心中有读者,眼中有市场。将读者的利益作为考虑的第一要务,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高品位的产品,但同时需要考虑如何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和真正阅读到这些优秀的作品。脱离市场的作品是没有生机的,脱离读者的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
甄煜飞:包容是最重要的一个管理素养。图书毕竟是一个创新的行业,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更不能用某一个言论来判定某个创意的标准与否。还应该具备知识素质、创新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
张天罡: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图书公司老总,首先应该是个称职的职业经理人,应该具备传统职业经理人具备的基本素质:沉稳、谨慎、胆识、勤劳、大度、睿智、责任、按市场规律办事。除此之外,应该具备出版人的人文情怀和文化素养,出版业不只是一种商业,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者。
于飞翔:任何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都应该具备很多管理素养,例如优秀的决策能力、良好的团队管理能力、勇于创新的品质、财务管理能力、坚韧不拔的品质等,但对于一个图书公司来说,有着其行业的独特性、产品创造的独特性,因此,一个图书公司的管理者在具备企业管理者应具有的素养外,还应该具备一些本行业所需的独特品质:首先,创新是公司的灵魂;其次,打造核心团队能力;第三,睿智的市场觉察能力;第四,不怕累死的工作精神。
张振忠:第一是要有品德,不能自私,凡事能先以别人为出发点,然后再满足自己。也不能自我,能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和宽容别人。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质,也是领导魅力的核心。第二要有智慧,头脑灵活,有主见,能主动思考和不断创新。第三要有比较过硬的能力,包括管理能力、用人能力、营销能力、经营能力以及图书出版的专业技能等。第四要有执行力,能果敢行动,踏实行动,将构想和规划完美地执行出来。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说,“管理被人们称之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请你谈一谈自己都有哪些独特“管理艺术”?或者说朋友眼中你的领导风格是什么?
朱大平: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流程”和“效率”是一个悖论,滴水不漏的流程,往往会牺牲效率。在我们公司,会发现一种很独特的管理现象:“一把草”加“一条鞭子”,鞭打快牛,前面是草,后面是鞭子。再详细点,可分解成四个步骤,第一步,先把所有员工的激励通道全部打开,包括加薪、晋升、期权、股权、荣誉和年度激励,不计代价地激励员工;第二步,设定个体和团队目标,通过公司绩效评估体系,把指标和激励对接起来;第三步,各级主管挥动鞭子,快牛和慢牛一起抽,时间一长,慢牛变成快牛,快牛跑得更快,实在跑不动的,就把它宰了;第四步,打完仗,再休养生息,在这种高激励、高压力环境中,难免受伤挂彩,我们的HR部门会四处“抓药方”,想一些人性化的和轻松的办法,给员工“疗伤”。
尚红科:不知道什么是管理艺术,但要说管理有什么特点,我的特点恐怕是没有管理。发行还好说,编辑就很难用条条框框去管,关键是荣誉感、责任心和悟性。这是软的东西,不好用硬的东西去管理。
陈晓晖:既然管理是一门实践的艺术,那么更多的情况是因人而异,因行业而异。在我看来管理和领导有着很大的不同,就管理而言无非就是两件事:第一,选择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第二,创造一个公平、和谐的竞争环境。
桂林:我很欣赏德鲁克基金会创始人弗朗西斯·赫塞尔本所说的:领导力是一门关于内在“如何做人”的艺术,而不是外在“如何做事”的学问。我深信:领导者的品质和性格决定了企业的业绩与成效。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我一直是一位“专注于目标,以价值为导向,以多元化为驱动”的践行者。
甄煜飞:“无为而治”——个人认为是一种比较恰当的管理方式。用严格的制度去约束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规范。而用开放式的管理方式,来容纳员工的新鲜创意。主要是严格的规章制度加上人性化的管理。朋友眼中的领导风格:知人善任,雷厉风行,睿智。
张天罡:公司管理上我比较推崇老子主张的“无为而治”。图书出版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是它的创造性,图书作为一种特殊产品,既有商品成分,也有文化属性,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的需求,也要关照人们的精神和情感世界。
于飞翔:管理艺术?我不是学管理的,所以不懂什么管理艺术。我认为所谓的管理不能千篇一律,也不具有完全模仿性。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的不同情况,每个个体有每个个体的独特性,管理是人的因素,把管理套一个模式本身就是错误的。我的管理方式是大家即可以成为同事,也可以成为朋友,用一种理想加现实的思想将一个团队整合在一起,为了一个目标能力。作为一个图书公司的管理者,我认为要感性和理性并存。
张振忠:我应该属于实战流,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学的教育,是在边实践边学习边思考边修正中,形成自己对管理的认识的。如果追究思想形成的根源,有两个:一个是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和松下幸之助等人,受他们影响比较大,将他们的传记和著作都反复读了很多遍;另一个就是中国儒家的东西。我认为,管理并不复杂,做管理其实就是做人。
编辑用人之道
关键词
共同理念、善思考、“Publisher”、“全能”、“全情”、杂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有人曾说,“一个优秀的图书编辑,不仅是文字处理的艺术家,还需要懂经营,能创新,有思想”。图书编辑这一行,绝非只是文字工作那么简单,个中学问,大了去。那么,你心目中理想(优秀)的图书编辑是什么样子的?
朱大平:中国的图书界,很难碰到既懂策划又懂管理、既有执行能力又有思想深度的图书策划人。如果有这样的人,一定会受到图书公司的强力追捧,像这样的人,可以不惜千金,为我所用。因为一旦拥有这样的人,就可以带活一个团队,甚至盘活整个公司。
尚红科:优秀的图书编辑肯定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一个什么都知道又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一个善于沟通交流而不孤僻的人,一个悟性高而不自以为是的人,一个敏锐而行动能力强的人。当一名优秀编辑其实很不容易,不是说你干了几年就可以成为优秀编辑的。
(下转B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