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01:中国编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出版界的“无心插柳”
  ■卞小葛(出版人)

  几年前,京城有一个小小的出版公司,租了一个小写字间,连老板带员工也就三四个人,老板亲自做选题和流程。公司成立一年多,做了几本书,没有一本卖得好的,能不赔钱就算不错了。老总已经撑不下去了,开始精简人员,准备关张大吉。这一日,老总穷极无聊,将手头几本破杂志剪剪贴贴,做了一本书出来,没想到书上市后,居然大受欢迎,短时间内加印数次,老总数钱数到手抽筋,做梦都要笑醒。连忙又招新编辑,照方抓药,做了N本自己的跟风书,也是一样热卖……现在,这老总已经是京城有名的书商了。

  你别问我这位幸运儿是谁,问了我也不会说。第一,这故事也是我听来的,我没有向当事人求证过真伪。第二,我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又加入了自己的想象。我不仅捕风捉影,而且添枝加叶,大半是文学手法,谁要当真,要对号入座,我是不负责的。

  哪位该不耐烦了:那你罗嗦这么一大砣,是何用意?

  汗,我也就是没事八卦一下,试图说明,在出版这一行,是常会“有心栽花花不活,无意插柳柳成荫”的。有时候,你费尽心力做出来的书,市场未必看好;你根本不当一回事的书,反倒可能大卖特卖。

  有个朋友就曾讲过这么一件事:他从某经纪人手里拿了几部书稿,结果那人死活要搭给他另一部书稿,说是一个朋友拿过来的书,好歹帮忙出了就行,甚至可以不要稿费。因为要和这个经纪人长期合作,再说出一本书也花不了多少钱,他也就答应了。自己看都没看,拿回来不当一回事扔给编辑,随随便便就出版了,当然也没做什么推广和宣传。没想到,书上市后,销售部反馈的情况却是形势一片大好。赶快加印,又加印,再加印……他当初精挑细选的那几本书上市后销量都是平平,倒是这本搭配来的、他根本没看上眼的书,让他大赚了一笔。

  无意插柳柳成荫,可能是因为出版人对市场、对图书的把握还不够,还需要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学习进步。但如果你总是插柳成荫,那大概可以说明两点:第一,你运气实在不错,可以考虑去买彩票了;第二,你眼光实在太差,不适合做出版,应考虑尽早转行。要知道,我们总是要凭真本事吃饭,谁也不可能永远有好运气啊。

  同样是“无心插柳”,下面这个故事就有点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几年前,有个来自山西的开煤窑的“土财主”,手里攒了点钱,忽然就投资文化产业,办了一个出版公司。此人有钱,居然在北京甜水园附近的一个小区里买下了三层楼,做为办公场所。他自己的办公室就独占一层,近千平方米,端是大手笔。只是要做出版,并不是财大气粗加附庸风雅就能行的,这哥们儿做了几年,也没有赚到什么钱。不过,这几年房价暴涨,他当初买下的房产价值,已经是当初的好几倍了。他从房产增值里得到的收益,已经远远超过做出版可能得到的利润。

  上次在一个饭局上跟几个做出版的朋友谈起这件事时,大家都唏嘘不已。图书现在是微利时代,赚钱困难。大家都叹息说,自己入错了行,不应该做出版,而应该去炒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视野
   第03版:大众出版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商报封面人物
   第06版:世界出版
   第07版:世界出版
   第08版:世界出版·华文书业
   第09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0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1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2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BK01版:中国编客
   第BK02版:中国编客·本期聚焦
   第BK03版:中国编客·特别策划
   第BK04版:中国编客·专栏
   第CG01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CG02版:中国阅读周报·文化·人物
   第CG03版:中国阅读周报·童书
   第CG04版:中国阅读周报·思想·广告
   第XM01版:中国新媒周报
   第XM02版:中国新媒周报·媒介观察
   第XM03版:中国新媒周报·国际
   第XM04版:中国新媒周报·综合
本期导读
民营书业老总们聊编辑那些事儿
出版界的“无心插柳”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编客BK01出版界的“无心插柳” 2011-06-21 2 2011年06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