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01:中国阅读周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原创动物小说:市场虽火但长线乏力
图片来自黑鹤作品《狼谷的孩子》
沈石溪 被公认为“中国动物小说第一人”,曾在西双版纳的一个寨子插队落户,一呆就是18年,云南边疆原始森林中的各种动物都成了他笔下的主角,代表作品有《第七条猎狗》、《象王泪》、《混血豺王》、《斑羚飞渡》等,以40余部动物小说名扬儿童文学界。
黑鹤 蒙古族作家,全名叫格日勒其木格·黑鹤,一位优秀的动物小说作家。现居黑龙江,每年至少有一至两个月在北方广袤的森林和草地中独自游历。对野生动物的实地观察和亲历见闻,使他的“动物王国”呈现出非凡的魅力。近期他的动物生态学作品《王者的血脉》由接力出版社出版。
  ■刘祥和(编辑)

  《奇异的蒙古马》沈石溪主编/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1月版/19.80元;《老鹿王哈克》沈石溪著/四川少儿出版社2011年1月版/24.80元;《老马威尼》沈石溪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4月版/11.00元;《黑狗哈拉诺亥》格日勒其木格·黑鹤著/接力出版社2011年1月版/23.00元;《黑鹤作品精选》格日勒其木格·黑鹤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4月版/20.00元

  近两年来,动物小说已经成为少儿出版的又一香饽饽。一方面是无论中外、代表名家作品被出版商争抢,另一方面则是众出版商大部头多系列地进军这一领域。

  比如,被称作“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版权被多家出版商疯抢,他的作品被诸如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安徽少儿出版社等多家出版商相继出版。另一动物小说作家黑鹤也遭遇相似境地。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则在5月底发布了《中国动物文学大系》(计划出版5辑共100本书)第一辑后,又在6月初启动《全球动物文学典藏书系》,力图将国内外优秀动物儿童文学一网打尽。该社社长李兵预测,与其他儿童文学样式相比,动物小说能提供更多关于力量、意志、精神的精神内涵,讲述更多关于磨练、野性、生死的故事,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生长点。

  辨

  有关动物小说的三种误解

  时下不少动物小说是童话,而非真正的动物小说

  有人气就有市场,因为动物小说需求旺盛,目前出版社出版的不少与动物有关的作品也都与动物小说攀亲,在封面上写上动物小说的字样,但仔细阅读,就会发现不少打着动物小说名义的图书更应称作童话。

  英语国家中,读者公认的动物小说大师是E.T.西顿、杰克·伦敦和乔伊·亚当森,西顿的主要作品有《狼王罗伯》、《红领子雷鸟》、《小战马》等作品,杰克·伦敦有《白牙》、《荒野的呼唤》等,乔伊·亚当森的代表作则是《野生的艾尔莎》。另外日本椋鸠十的《孤岛野犬》等作品也是不错的动物小说。在国内,沈石溪的大多数作品、牧铃的《牧犬三部曲》、黑鹤的《鬼狗》等都是公认的动物小说。

  这些小说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文学情节中展现动物的自然属性,或者说,动物的自然属性在起伏跌宕的故事中展开。动物的出生、生长、求偶、繁殖以及他们的病痛和死亡,动物与人的关系,它们的饮食等自然属性等等构成了动物小说的主线。当然,对动物的描写可以有夸张和想象,但是一般不违背它们的自然属性。这就是动物小说跟童话的主要差别。

  而童话《夏洛的网》更多地是表现朋友之间的友谊,《猫头鹰王国》则是以动物为主角的儿童探险成长小说。在这两部作品中,动物属性要服从于作者要表达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难以归入动物小说的行列里。

  动物小说与科普作品大不同

  从动物小说的界定来看,动物小说具有科学普及的作用。但青少年科普作品和动物小说最大的区别在于,动物小说是以动物世界反观人生,而以《昆虫记》等为代表的科普作品则更加重视研究方法的说明以及昆虫动物知识的客观描述,只有极少数内容是从人类主观感受的角度看问题的。从文学的角度看,更不具备小说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

  引进版动物小说不被重视

  在我国,动物小说与科普作品相比,尤其是苏联的科普作品相比,西方的动物小说受到的重视程度要低得多。

  像科普作品有大批翻译家在耕耘,很多介绍了大量前苏联的科普作品到我国的译者都成了翻译大家,例如《森林报》的译者王汶,同时也是《罪与罚》的译者,她年轻时受到叶圣陶、老舍等作家的指点。再例如董纯才,翻译介绍了很多米·伊林的作品到国内。

  虽然有着客观原因,比如说很多从事儿童教育的老一辈以俄语为第一外语,但这也导致很多以英文书写的优秀的动物小说没有特别权威的译本,而这也是制约它们进入中小学课本的一个重要原因。

  问

  动物小说为什么受欢迎?

  儿童动物小说自1980年代在我国兴起发展至今,已成为当代中国儿童文学中引人注目的景观。不论是本土的沈石溪、黑鹤等作家,还是诸如西顿、椋鸠十等外国作家,都被小读者及其家长们热爱。而他们的作品,在国内也超过十余个版本。

  孩子和家长都爱读动物小说,一方面是因为小说中的故事既以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又超出了孩子们的生活范围。想想看,哪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一个与自己相伴的宠物呢?孩子们在与它们相处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想象。一方面,那些动物英雄们的神奇经历让孩子们羡慕不已,那些森林、草原等人类鲜为涉足的荒野又令读者着迷。同时,对父母来说,动物小说勾起了自己童年时的美好回忆,温馨动人。

  目前读者公认的动物小说之父是美国的E.T.西顿,作家、北大中文系教授曹文轩在评价西顿的时候说:“西顿是个伟大的作家,是个清醒而庄重的父亲角色,他讲述的曲折动人的动物故事,第一给孩子知识,第二给孩子教导,第三给孩子力量。在他的笔下,你是看不到任何矫饰、任何虚伪造作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生命是怎样在挣扎,他都怀着父亲的责任感,毫不粉饰地讲述给孩子们。最重要的一点,西顿这些来自森林和荒原的动物故事,耐心地、永恒地诉说着自由对每一种生物的意义,一遍又一遍。”这个评价较全面地概括了优秀动物小说的意义和作用。

  从功能上看,动物小说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从促使小读者加深了对动物习性和与动物相关的知识的了解方面看,动物小说具有科学普及的作用,这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获取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具有非常强烈的情感体验和阅读快感。 动物小说以优美的文笔向孩子们普及科学知识于无形之中,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动物小说促使人类重新对人与动物的关系进行审视和思考。一条忠心耿耿、能力出众的狗,为了自己的主人或者自己的职责而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而他的这种优秀品质并不总是能得到公平的对待。碰到赏识它的人,它会有好的生活和结局;反之,则处境悲惨。前者让读者感到满心欢悦,觉得正义得到了伸张,后者让读者心情沮丧,甚至对作者产生恨意,为什么不给这条优秀的狗狗安排一个好的结局。叹息之余,会坚定地说:“如果我有这样一条狗,一定会好好对它。”尽管这种表达仍然是以人类为中心的,但毕竟对动物充满了善意。

  与以人类为中心的善待动物的境界相比,让动物回归自然、使动物野化的主张则使动物更加成为动物,此时不再是以人类为中心,而是人和动物彼此为中心,人类不再完全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而是从动物的角度看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动物小说又具有生态保护的功能,并让小读者慢慢形成珍重生命的意识。例如,读过曹文轩的短篇小说《痴鸡》的人,无不为一只力量微薄的母鸡,不顾一切阻拦繁殖后代的生命冲动所震惊。

  (下转0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视野
   第03版:大众出版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商报封面人物
   第06版:世界出版
   第07版:世界出版
   第08版:世界出版·华文书业
   第09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0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1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2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BK01版:中国编客
   第BK02版:中国编客·本期聚焦
   第BK03版:中国编客·特别策划
   第BK04版:中国编客·专栏
   第CG01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CG02版:中国阅读周报·文化·人物
   第CG03版:中国阅读周报·童书
   第CG04版:中国阅读周报·思想·广告
   第XM01版:中国新媒周报
   第XM02版:中国新媒周报·媒介观察
   第XM03版:中国新媒周报·国际
   第XM04版:中国新媒周报·综合
第一时间书
导读
中国原创动物小说:市场虽火但长线乏力
略萨给中国作家带来了什么
一周新闻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报CG01中国原创动物小说:市场虽火但长线乏力 2011-06-21 2 2011年06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