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03:中国阅读周报·童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长本来就是一个不完整的感伤过程
勒内·戈西尼(1926~1977) 生于法国巴黎,《飞行员》杂志主编,创造出多个脍炙人口的漫画人物,并拍摄了大量动画片。最值得称道的是和让-雅克·桑贝一起创作了“小淘气尼古拉”。作为天才的剧本作家,戈西尼在创作这个调皮捣蛋和天真无邪的小尼古拉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他在写作方面的才华。这正符合他曾经说过的话:“我对这个小家伙有种特殊的喜爱。”
让-雅克·桑贝(1932~) 生于法国波尔多,法国国宝级漫画家,凡是在提及人文传统深厚的欧洲绘本时,没有人能够忽略他。创造出“小淘气尼古拉”使他一举成名,在他的笔下那个不谙世事,没有心机,不是优等生,也没有特殊才艺的淘气男孩跃然而出,显示出一种法国式的世故圆融的幽默。至今,他已有三十多种绘本问世,桑贝迷也已经遍布全世界。
他似乎想用这些故事告诉孩子们:淘气无罪,只要你拥有诚实善良的心,就能得到大人们的爱与宽容。——金 波 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人类心底开出的花,小淘气尼古拉就是这样大气的作品,作品以赞赏的姿态渲染了儿童对世界的解释,在幽默的喃喃自语中完成罕见的世界平等。——秦文君
  人文社、天天社此次推出的《小淘气尼古拉最新版》故事,是在戈西尼去世后,由他的女儿整理他未来得及发表的一些遗稿编辑而成,同样延续了之前故事的魅力——处处着眼于孩童自然无邪的天性,尽情展露孩童最天真烂漫的一面,妙趣横生、忍俊不禁、幽默诙谐、余味无穷。

  ○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家)

  相比成人文学,儿童文学似乎更在意塑造形象。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品,似乎都是因为它们塑造了形象。而这其中,有一路形象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塑造的:淘气包。当然,他(它)们虽然都很淘气,但却各有各的特色,写这些作品的作家也各有各的视点,各有各的表述方式。此类形象为什么会在儿童文学中大行其道并为这些作家不仅带来名声还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皆是因为人在本真上都是倾向于淘气的。只是人渐大,因社会环境的制约而逐渐变得世故老成罢了。但那种对淘气的渴望,却是永存在心灵深处的。在世界儿童文学经典中,有无数的作家编写过淘气包的故事。如果某一天,这个世界突然要举行一个淘气包的集会,我想那个场面一定是非常壮观,也非常有意思的。

  在这所有形形色色的淘气包中,我最喜欢的有两个,这两个淘气包和他们的创作者一样赫赫有名。一个是瑞典的“童话外婆”林格伦笔下的淘气包埃米尔,一个就是这个小尼古拉。说实话,埃米尔的结局让我觉得有些失落和感伤,因为我内心希望埃米尔还是一如既往的淘气下去。好在,小尼古拉没有成为什么英雄,我喜欢。他的父亲——如果可以把作者视为作品人物的父亲的话,应该是两位,一位是法国非常著名的漫画家让-雅克·桑贝,是他的画笔诗意般地为我们直接呈现了小尼古拉的样子和他的生活;另一位就是让法国人自豪的作家勒内·戈西尼,他用法国人所特有的风度和智慧,极有耐心地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让人捧腹的有关小尼古拉的故事,这个故事里不仅有孩子,而且还有各种性格的成人。

  小尼古拉的故事在法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他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法国人成长,这个永远长不大的淘气包早已成为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后来,小尼古拉和他的伙伴们来到中国,由此,我们熟悉了那个梳着三七分的头,穿着小套装,酷爱吃巧克力,高兴起来老是爱说“真帅”的小尼古拉,当然还有他的众多的朋友,那个老是考第一让人不快的阿蔫,一天到晚吃不停的亚三,有个有钱爸爸的乔方,爱打人鼻梁的欧多,全班永远的倒数第一的科豆……还有永远想着能得到老板的赏识,中产阶级的爸爸;和爸爸时常决裂又迅速和好的邻居贝杜先生;被孩子们取名为“沸汤”的学监;疼爱小尼古拉的遥远的姥姥等等。我想小尼古拉系列的魅力在于两点:一是作品的幽默,一种不动声色的幽默。二是作者的悲悯,一种平等豁达的儿童关注。小尼古拉系列最吸引人的无疑是它所带来的快乐,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是充满了各种声音。这些孩子们呆在一起不多久就要开始发生战争,墨水、沙子、足球,一切都会变成战争的起源和武器。勒内·戈西尼似乎尤其喜爱写孩子们之间的战争,他们打得理直气壮,他们打得全心全意,场面看上去总是异常的混乱。混乱确实会带来很多喜剧效应,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混乱这个层面上,只能产生闹腾,那是一种低级的喜剧惯常使用的手法,而对于勒内·戈西尼来说,他要的绝不是这些,他对混乱有种特殊的鉴赏力,而幽默才既是他的防卫方式,也是生活于这个社会的方法。所以,他总是在这喧嚣的混乱雾障之下,悄悄地行进着他的幽默,就像小尼古拉和爸爸装镜子那个故事,道具是易碎的镜子还有众多的香槟酒杯,装镜子的是爸爸、小尼古拉还有贝杜先生这三个看上去不怎么靠谱注定要发生故事的人,勒内·戈西尼极力地描述着现场的混乱,时不时用妈妈的焦虑作陪衬,读者理所当然的顺着故事,期待最后那个混乱不堪、镜子破碎的结局出现,可一切却最终出奇的顺利和完美。当我们和小尼古拉一样茫然时,却早已被勒内·戈西尼悄悄地幽默了一把。

  真正的幽默是一种心灵的感受,一定不需要大张旗鼓,它只是深有体会的那么会心一笑。我认为那几乎是一种天然的气质,一种平和的心态,一种积累的智慧,不可人为地复制和粘贴。相形之下,我们当下的很多儿童文学作品打着幽默的旗号,但却不是那么名副其实。

  另外,还需要说的就是小尼古拉系列中,作者的悲悯态度,和他平等豁达的儿童视角。小尼古拉系列的故事结构非常简单,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没有什么贯穿的线索,就是我通常所说的结绳纪年式的叙述方法。这种方式简单、随意,但却真实,所以,作者可以毫不做作地按照生活原来的样子去讲述。

  决定用这种方式来叙述,我想和作者悲悯的姿态有关联。在小尼古拉的世界里,一切虽然充满喜剧色彩,但是并不完美,可以说,故事里的每个人物都有着他的烦恼、他的缺陷。在这个男孩的脸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淡淡的忧伤。也许勒内·戈西尼和让-雅克·桑贝都深深懂得,成长本来就是一个不完整的让人感伤的过程。所以,他们才会那么细致生动而充满感情地去展现成长中的这些点点滴滴的笑声和乐趣,才会用尊重的目光去关注笔下的每一个有缺陷但却真实的人物,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

  很多人都认为孩子是成人的低级版,所以孩子的世界是无序的荒谬的。自大的成人常常用他们的想象去构筑孩子的世界,但是,那个世界充满了做作和虚假,没有孩子愿意进入。小尼古拉几十年过去了,还是那样鲜活生动,真正的原因是他的两位父亲从最初就并未把他当做一个孩子来创作。他们没有用成人的目光去揣摩孩子,而是很自然地把小尼古拉视为和他们一样有血有肉、有思想、需要平等尊重的人来塑造。也正是因为这种平等豁达的关注,才使得小尼古拉在我们看来是那么熟悉亲切,像极了身边匆匆走过的某一个孩子。

  小尼古拉的故事非常精彩,更为精彩的是,他的故事将一直持续发生着……

  《淘气鬼小尼古拉》[法]勒内·戈西尼著  让-雅克·桑贝图/人民文学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2011年6月版/14.00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视野
   第03版:大众出版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商报封面人物
   第06版:世界出版
   第07版:世界出版
   第08版:世界出版·华文书业
   第09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0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1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2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BK01版:中国编客
   第BK02版:中国编客·本期聚焦
   第BK03版:中国编客·特别策划
   第BK04版:中国编客·专栏
   第CG01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CG02版:中国阅读周报·文化·人物
   第CG03版:中国阅读周报·童书
   第CG04版:中国阅读周报·思想·广告
   第XM01版:中国新媒周报
   第XM02版:中国新媒周报·媒介观察
   第XM03版:中国新媒周报·国际
   第XM04版:中国新媒周报·综合
2078年的天空之城
编辑荐书
原来好玩的故事在这里
成长本来就是一个不完整的感伤过程
让“慢阅读”滋润孩子的心灵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报·童书CG03成长本来就是一个不完整的感伤过程 2011-06-21 2 2011年06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