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04:中国阅读周报·思想·广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末新政败在哪里?
《辛亥前夜,大清帝国的最后十年》 李刚著/黄山书社2011年5月版/36.00元
  在今天理性的视野里,我们似乎没有理由怀疑晚清上层推动新政改革的真诚,但改革的最终结果为什么反而换来清帝国大厦的瞬间倾塌?

  ○胡孝文(编辑)

  在今天,重新研究大清帝国的最后十年,会有什么发现?《辛亥前夜:大清帝国的最后十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老佛爷”慈禧,在后人看来莫过于帝国最为阴毒可怕、最为愚昧颟顸的女人。但在《辛亥前夜》一书中,慈禧却是头脑清醒,执事刚毅,颇有挽大厦将倾的气势和魄力。

  慈禧离世的1908年,乃清光绪三十四年。如果将此年份安放在整个动荡不安的晚清的历史“大变局”之中,这并非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往前八年,是整个华北地区侵扰不安的反洋教斗争与义和团运动,以及紧随其后的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再往后的三年,是起于武昌并致满清大厦倾覆的辛亥革命。但是,就是这看似并不起眼的年份,却注定在中国法制史上要写下一笔。该年的8月27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性质的纲领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诞生了。

  这些“觉醒”与“开明”的文字与其说出自垂死的满清朝廷,毋宁说来自于当朝实际的最高统治者慈禧之手。但问题是,这个“老妖婆”为什么在临死之前还要做出这样惊天动地的举动?是良心发现,还是“人之将死,其‘举’也善”,甚或是为了挽救自己日益败坏的名声和奄奄一息的晚清朝廷呢?

  《辛亥前夜》中写道,慈禧“首先是一个嗜权如命的统治者”和“善于玩弄权术的宫廷贵妇”。慈禧是靠“辛酉政变”起家,在其执政时期,面临内忧外患,她实现了君臣和衷共济,满汉一家。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历史学者很少提到慈禧,但这项近代化运动无疑得到了慈禧的首肯,因为在当时体制下,没有最高统治者的实际支持和理解,革新措施无从谈起。正因为如此,各项洋务事业虽遭清流党与顽固派的多次抨击和干扰也从未中断,洋务派官员虽屡遭弹劾,声名狼藉,却始终位居要津。更值得注意的是,慈禧在是否设置同文馆以及在中法战争中,抑制清流派的主观臆想,赢得了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员的信任和忌惮,也让反对派甘愿对她俯首称臣。没有慈禧,就没有洋务运动,当成定论。

  此外,她还是一个在各种政治势力间回旋纵横的政治家。作为最高统治者,慈禧一面要应付顽固派、清流党的高谈阔论,以及对她的依靠和支持;另一面也需要给成绩卓然的开明派官员以实际的支持。

  晚清新政十年,从1901年的《辛丑条约》算起。清朝随后推进的每一项改革,都是在慈禧的关照和默许下逐渐推进的,其中的许多措施,不仅实现了百日维新的目标,而且完全超过了当时康梁的胆识。帝国最后十年的新政改革,内容包括教育、经济、法制、军事、政体等诸多领域,其广度与深度都远远超过此前的康梁的戊戌维新……只是,历史给慈禧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美国的政治学者亨廷顿曾经说:“处于权威危机中的统治者将会迅速地变成真诚的改革者,他对改革的真诚来源于他对保住权威的真诚,保住权力的真诚。”经过历次战争洗礼、列强的欺凌、沸腾的民怨、革命党人的起义以及立宪派的改革驱动,我们似乎没有理由怀疑由晚清上层推动的新政改革的真诚,但问题是,改革的最终结果为什么反而换来清帝国大厦的瞬间倾塌?

  其一,在于中央无强力人物,政权出现真空化。慈禧突然死亡后,载沣极力防范袁世凯坐大,将其排斥出去,政治真空由大批从日本归来的军事留学人员填补,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排满学说了。

  其二,改革过于激进。因为受局势的刺激,无论是民间的立宪人士还是朝中的官僚,他们的立宪主张变得陡然激进起来,开始向政治改革的主持者施加前所未有的压力。日本一个小国都花了20年的时间酝酿才出台了一部帝国宪法,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却想用9年时间过渡到宪政国家,这无疑是一个激进的改革方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视野
   第03版:大众出版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商报封面人物
   第06版:世界出版
   第07版:世界出版
   第08版:世界出版·华文书业
   第09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0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1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12版:商报·东方数据
   第BK01版:中国编客
   第BK02版:中国编客·本期聚焦
   第BK03版:中国编客·特别策划
   第BK04版:中国编客·专栏
   第CG01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CG02版:中国阅读周报·文化·人物
   第CG03版:中国阅读周报·童书
   第CG04版:中国阅读周报·思想·广告
   第XM01版:中国新媒周报
   第XM02版:中国新媒周报·媒介观察
   第XM03版:中国新媒周报·国际
   第XM04版:中国新媒周报·综合
沃格林的历史哲学
风展红旗如画
微博时代的世界观
清末新政败在哪里?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报·思想·广告CG04清末新政败在哪里? 2011-06-21 2 2011年06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