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经济学家就会有一千零一个经济学理论”,这句话一方面告诉我们,千万别信经济学家的,因为你不知道哪个经济学家掌握了真理;但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经济学家永远都不会错,否则他的经济学理论就出不来了。比如,看经济繁荣与看经济萧条、看多股市与看空股市,就永远都是对的,因为和自然规律一样,经济也确实有周期。当时看对,可以炫耀自己有多么英明;当时看错,又可以佐证自己多么有远见。
机遇稍纵即逝,在投资赚钱方面,作为普通大众中的一员,我宁可一生只赚那么一两次钱,也不想在“持续赚钱”的梦想中输得一干二净。什么时候是赚钱的好机会,我一向认为非经济萧条的时候莫属。因此,当我看见《赢在经济萧条时》这本书的时候,顿生“英雄所见略同”之感,毫不犹豫地买下这本书。
《赢在经济萧条时》这本书的作者,是写有股市经典之作《艾略特波浪理论》的作者、社会学家、市场分析师、艾略特波浪国际机构总裁小罗伯特·R.·普莱切特。书中说,早在经济到达繁荣中点的2002年,普莱切特就运用波浪理论,预见到未来美国会爆发大规模的经济萧条,从而对美国及相关国家的普通大众提出应对建议。书中还说,那些听取他建议的读者,即便面对经济危机,存款也增加了10倍……当然,这些话一笑置之也就可以了。
保守投资家告诉我们,在复苏周期时,股价开始回升,投资的最优选择便是权益类资产;当经济过渡到繁荣阶段,通货膨胀率开始上升,此时的投资最优选择应属实物类资产;当从繁荣到衰退,经济逐渐疲软,固定收益类资产就成了投资的最保险;通货紧缩出现,经济逐渐过渡到萧条周期,你便只能无奈地选择长期固定收益类资产。这个道理和组合建议确实可行,但问题是能够看清楚这个经济周期的,多是事后诸葛亮;大多数人因为“身在此山中”,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能等机遇过去之后扼腕长叹。
我深深认同的普莱切特在《赢在经济萧条时》中的格言:“在高点时赚钱的感觉固然很爽,但在市场底部没钱投资的感觉可能更郁闷”。股市高手不是抄底成功,而是高点卖出。投资也一样,没有等到高点卖出,不会遗憾终身,但丧失了抄底良机,就时不再来了。在刚过去的这一轮牛市中,如果你在2005年900多点的时候傻瓜式地买进,即使没到6000多点的高点,在半途下山了,你也会收获颇丰。一生中抓住三五次这样的机会,也就够了。
现在又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金融危机之后,一面是看经济复苏加恶性通货膨胀,一方面是看经济二次探底加通货紧缩。普莱切特是有独见的,在《赢在经济萧条时》中,他又重申了自己的观点:“即将出现的既非稳定的经济,也非恶性通货膨胀性的繁荣,而是通货紧缩性萧条。”对当前的债务危机,他明言:“信贷崩溃未结束”;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前景,他也明言:“中国将和日本一样,也得经历一段漫长的资产缩水期”。预测正确与否,可能要时间来检验。
但是,普莱切特在《赢在经济萧条时》中提倡的防御型投资理念,我还是深表赞成的,集中优势兵力对付小机会,以千金拨四两,以跳高的姿态跨越一尺而不是五尺的栏杆。比如,在美国股市步入春天的2002年,他便建议读者不要购买股票、债券、房产和商品,以彻底避免麻烦,并力荐读者以投资最安全的现金等价物为主,再买进一些黄金,外加一两袋银币以备不时之需。现在看来,这些建议是多么地英明。
尽管国情和环境不同,普莱切特在《赢在经济萧条时》中针对萧条给出的建议不一定适用,但书的第33章“必须做”和“切勿做”的事情,第34章“通缩性衰退和大萧条达到谷底时应该做什么”,对我们中国读者无疑也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参考,同时,它为我们国内金融品的创新也提供了依据,是值得好好咀嚼的。如果你要自己判断一下未来的经济走势,书的第一部分为我们提供的关于通货紧缩和萧条的理论分析与思维模型,也无疑是很好的工具。
《赢在经济萧条时:运用艾略特波浪理论预测经济周期》[美]小罗伯特·R·普莱切特著 何峻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5月版/4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