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排行榜中,《请照顾我女儿》及《无家可归的中学生》,一新一旧同时入榜,内容都涉及很温柔但坚韧持续的母爱,两本书中的母亲都是日本人,都是患癌离世,其纯粹而韧性十足的爱,都极其感人。
《请照顾我女儿》作者晃子,2005年的秋天怀孕期间,患上脊椎恶性肿瘤,2006年生下女儿柚莉亞,在育儿与病魔奋斗同时,以母亲口吻,喃喃细述女儿将来可能面临之事,循循善诱希望女儿懂得面对人生,2008年离世,留下这本书,感动许多日本人,年轻读者也认为书中给女儿的人生话语,极具意义,但即便如此,我们不会知道其女儿将来会否因这本书的陪伴成长,而人生更幸福,但那样真挚的爱意,总会留下一些什么在其女儿的人生。
晃子的书我未曾拜读,不再赘言,但关于旧书《无家可归的中学生》,由来倒有些意思,我虽然从事书店业,但多年来,一直维持到马来西亚国家图书馆借书的习性,虽然这图书馆有不足之处,但我仍旧从中发现不少有趣的书与事。今年二月,从图书馆借来这本小书,当天下午一个来小时阅毕,它让我想起多年前读过的《佐贺的超级阿嬷》,那种触动人心但毫不造作的感觉。
其作者田村裕,与《佐贺阿嬷》作者共通之处,在于他们都是日本喜剧艺人,写的都是自身成长故事,其笔调,总有些让人发笑的喜感,但都包含着真挚情感,我一读完田村裕的书就决定,要推广给马来西亚读者。
全书故事并不复杂,作者田村裕,在年仅十三岁,母亲患癌离世两年余之时,其父亲宣告家庭“解散”后,正式成为无家可归的中学生,他一个少年,没住的地方,没多少钱填饱肚子,生活就此流离失所,这样的一段人生,他一一走过,没有变得愤世嫉俗,没有自寻短见,虽然有过早日解脱的念头,但他仍旧跨过。
他没家、没钱、没饭吃、没父母的经历中,写来颇具反差的笑料。泪中带笑的故事里,以不少篇幅描述他那温柔极致,对家人极谦卑的母亲,每每他最困顿之时,给他精神上支持的,是回忆中母亲浓浓的爱,让他没变成坏胚子,让他能走下去。
他肚子打鼓、不能每餐有饱饭可吃时,把米饭一再咀嚼,集中在舌尖上继续咀嚼至没有味道,骗骗肚子增加饱足感的做法,最终从淡然无味里发现“味道的彼岸”,也让人更珍惜食物。
这一切,都值得我为之推介,我想,书无新旧,有些书出版时,或因时空差距,或受经营所限,当时马来西亚读者没留意,以中国的出版品及名作家为例,在马来西亚欠缺应有知名度,只因经营不足,中国出版社身在全球最大的华文市场内,对海外华文书市的经营推广,仍有欠缺,所需要的,可能就只是如《无家可归》一书中的用心与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