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中国悦读周报·文化·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念真:沟通无碍是我设想的人生世界
吴念真 1952年出生于宝岛台北市瑞芳镇的九份矿区,本名为吴文钦。台湾知名导演和剧作家,写过《恋恋风尘》、《悲情城市》等七十多部电影剧本,曾获五次“金马奖”最佳编剧奖、两次“亚太影展”最佳编剧奖。
《特别的一天》吴念真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5月版/28.00元
  吴念真恋旧,希望用作品挽回社会逝去的温情;他幽默,称自己不穿名牌,只因自己就是名牌;他重情义,是朋友的事情一定要帮;他直率,忆朋友杨德昌,说他是最好的导演,但当他的朋友和编剧,却很辛苦;他也会感慨,年轻时曾对“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不屑一顾,但现在却不得不承认确实如此。

  ■商报特约记者  大  宝

  诸多创作形式,最爱戏剧

  6月28日,星期四,雨天,北京库布里克书店。外面阴云密布,店内私语热络,书店内一个挨一个地塞满读者。他们相聚而来,只为等待与他的相约。他按时到来,大家起身,灯光打亮,他招手,微笑,四周鼓掌。简单的开场白后,与读者叙谈,如朋友般。他就是吴念真,那个已经为大陆读者带来《那些事,这些人》以及《特别的一天》的吴念真,今年8月还将由译林出版社推出散文作品《台湾念真情》的吴念真。

  吴念真此次来大陆,是为7月即将登上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剧目《纸风车幻想曲》而来,他是该剧编剧,戏中经典段落《八岁,一个人去旅行》部分,即改编自他的作品。吴念真是个多面手,做过很多形式的创作,无论是小说、电影剧本,或者是电视节目、电影、广告,或是专栏,都做得很好,也得过很多奖,但最令他念念不忘的,是戏剧。他经常开玩笑说,自己是个通俗的人,而通俗是种功力,能让别人演出一个能了解的人,并让下面的观众进入他的人生时光,这样的表现形式只有舞台剧可以达到。他还说过,“我希望有个地方能让一堆彼此或许无关的人聚集在一起,看着舞台上某些部分与自己其实相当类似的经验,一起欢笑一起流泪。如果一场之中有几个人可以在走出剧场之后,把心打开一点点,那我觉得一切就都值得了。”

  这次在书店的聚会,原本在行程之外,但在众人热情的提议下,他欣然应允,还特别放映了他导演的舞台剧“人间条件”系列。这是他的第一个舞台剧,以关照现实之名,自2001年在宝岛演出后,颇受欢迎,但他却说,这部剧是讲台湾哪里去的问题,他们再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解决,只能将此问题交给下一代,这让他有点悲伤。

  “人间条件”系列目前已经排演到第五集,在开篇,奶奶的灵魂回到孙女的身上,找回失落的情感,填补一家三代的亲情裂缝,并以他们的境遇来展示社会的情义。吴念真说,这个题材在他脑海中环绕了很久,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好像沟通无碍;但在工具越方便的时代,人和人其实越不容易沟通。他想把人和人之间隔着的这层纸掀开,便藉由过世的人再度回到人间,希望通过展示双方的生命过程,能让双方更容易沟通。而沟通无碍也是他针对当下社会,所设想的人生世界。

  用生活来写作,与自己对话,与读者分享

  关于吴念真的人生,看起来丰富多彩,他做什么都能出类拔萃,做什么都能拿奖,但他却说,人生的很多事情是无意促成的。他的父亲是一位矿工,在患尘肺病末期,选择了跳崖。父亲的去世对他打击很大——即便少年时代他的医生梦就破灭,16岁因为家境困难只能半工半读——在他感到悲伤的时候,就以讲爸爸的笑话来排遣。在吴念真的印象中,虽然父亲是个粗鲁的人,但他对这个儿子有莫大的影响。比如,父亲重道义,屋子被台风毁掉,自家的永远是最后一个修的,因为父亲要先帮邻居们修好;比如父亲在意邻居的评价,让他从小学三年级起为老人们读报纸,这让他学会如何将新闻报道转换成通俗的故事,像武侠小说一样,讲给阿公阿婆听。

  还有关于父亲的很多事情,讲得多了,朋友就说,你讲那么多故事,要不要写下来。等吴念真写完父亲这一代人的故事,便想找人拍出来,对方说,自己的爸爸自己拍。于是就有了他的电影导演处女作、并获意大利“都灵影展”最佳影片奖的《多桑》。

  关于当演员,比如在《一一》里演男主角,也是因为电影导演杨德昌是他的朋友,杨德昌对他说,这个故事就是照着你的样子写的,一定来拍。虽然觉得当演员很尴尬,但因为是朋友的拜托,也一定要去。再比如写专栏,也是因为朋友在报社当总编辑,一定要他写,他便像父亲曾做过的一样,去支持朋友。

  他常常感谢上帝给他两件喜欢的事情做——阅读和书写,并能从中得到满足。不管是小说创作还是戏剧创作,他说自己都无法离开生活,所以他佩服杨德昌那样的导演,能以理念为走向进行创作。也因此,分享成为他创作的重要宣泄点,像跟自己对话一样,把心里的某处掏干净。

  在很多人看来,吴念真是社会普通大众的代表,因为他书写的是普通人,在他的书中,处处能看到社会底层人群的温情,他回答说,因为我的生活就在这里。在《特别的一天》中,他书写了那些在乡村劳作的底层人们的生活,矿区和乡间生活其实很苦,但在他的笔下却多了生活的趣味。问他为什么这么处理,他想了想,说:“如果你没有经过苦难,听到别人的苦难就觉得苦难,所以写出来就苦难;如果你也经过苦难,其实岁月过去,此刻觉得还不错,苦难就可以用一个更宽阔的角度来看。比如外婆经历过苦难的时代,她会一边笑一边流泪讲过去那个连饭都没得吃的时代。”也因此,他觉得龙应台写得太苦难了,因为那是别人的苦难,她自己没有苦难过。但最后,他说:“其实苦难不好,我喜欢人生平平淡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大势大事
   第03版:大势大事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商报封面人物·书业时评
   第06版:分销视野
   第07版:大众出版
   第08版:专业出版
   第09版:教育出版
   第10版:畅销书推广
   第11版:世界出版·华文书业
   第12版:资讯超市
   第13版:中国悦读周报
   第14版:中国悦读周报·文化·人物
   第15版:中国悦读周报·思想·科学
   第16版:中国悦读周报·财经·管理
●作家新作
纪连海: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与正史有多远?
张召忠:从朝鲜半岛风云,看中国与世界局势
吴念真:沟通无碍是我设想的人生世界
7年后的闾丘露薇,是未能免俗还是成熟?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悦读周报·文化·人物14吴念真:沟通无碍是我设想的人生世界 2012-07-03 2 2012年07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