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说,是网上书店搅乱了平静的销售市场,那一场场总也停不下来的价格战便是证明!可笔者不这么认为,在网上,图书行业里的哪个品类能比得上日用百货跟大宗电器的降价力度?动辄就是百元以上的优惠。一个网站上,所有降价产品中图书的力度是最小的。
那这些网站到底要干什么?干嘛要一个个抢着割肉?答案其实很简单,无非是资本或者账本层面的事情。且不说上市或者准备上市的压力,就看网站们一个个狂奔在全品种建设大道上那副大汗淋漓的辛苦,旁人也多少能感同身受。再看一家家网站在数字出版地图上为了圈地占窝,付出了多少心血,也很能说明问题。虽然在笔者看来,那些远不能算是数字出版,最多算是版权买卖而已,但无碍评价。
当然,也别以为网站都这一个面孔,细说起来各家网站的白描却也是各不一样。老大累,老二横,老三不着急,老四走偏锋。老大当当网背着一副上市的铠甲好几年,走起路来自然是苦累哈哈不用说;老二京东呢,仗着电商圈玩电器的经验和底子自然是横劲儿十足,什么招儿都招呼;老三亚马逊倒稳当了许多,自从给外国转了正以后,便踏踏实实地钻研起了后台的一切用户体验,所以从表面看来就是不慌不忙地悠哉;老四苏宁是新晋加入的小朋友,虽然在电商圈是眼下的老末,可也架不住人家地面经营经验的丰富,所以从免费卖书开始人家就一路剑走偏锋地玩到了今天。
这么一说,我们至少不觉着网站是冲着图书打折去玩儿的。虽然网站玩的都是全品种的大阵势,但图书行业总归是个利润纤薄的文化产业,怎么着也经不起这一番折腾。所以返回来再说说出版社,毕竟咱没有那些个高定价高利润品种和门类来撑门脸儿,也没有大资本供着咱开销过好日子,更没有胆子敢把内容贱着卖,所以,还得找着自己的主心骨儿。
首先这出版社卖的永远都只是文化而不是纸,而文化这东西根本没办法拿到网站上,去跟那些利润本来就相对丰厚的商品一较高下,充其量也就能在战斗中帮着主人彰显一下我军队伍的庞大和雄壮而已。但是这些实力也不是白来的,是需要出版社用真金白银来支持的,而且跟地面书店小打小闹不一样的是,只要网站一打架,出版社放的血就远远超过自己能想象的范畴,这个数额是完全可以在全年利润额里占到一个比较可观的百分比的。那怎么办?其实也容易得很!出版社只需要想三个问题: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去做?这三个问题都是从一个角度出发的,那就是千万要防范好自己的360度近身周围,不要用自己的肉身为网站的血战添砖加瓦却又得不偿失。这就太悲催!
当然,只这样小心翼翼也是不够的,其次要说的就是出版社有义务把自己的眼界放得开阔、再开阔些,虽然这完全取决于各人的自身素质和先天基因,但做总比不做强。眼界的意思有三个:一是热热闹闹的电子书。虽然眼下它还只是个热闹、虽然眼下它还很幼稚,但是,学习和准备起来总是没错的,至少了解一下别人是怎么做的也好;二是渠道管理和内容扩散。其实几年前就有多途径多方式销售内容的创意思路和可行性样本,但直至今天我们还是有足够的理由把它当成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因为不论从提高销售还是增加附加值的角度来说,都进步得太慢了!三是个人态度的变化。先不说应该怎么变,这里笔者只想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某电子书公司把“用电子书推广带动出版社的纸书销售”当成最重要的事情去做;另一个是某出版人用植入广告的收入提前赚足出版成本并颇有盈利,同时总能第一时间完结作者的稿费,完全免去了后面印刷和铺货、回款的压力……这些都是态度决定结果的案例,虽然不敢说都足够好,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是有值得大家期待的明天的……
眼下,连网站都在借着图书行业雄起之后转入了新的商业领域,图书出版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谋划自己新的价值空间呢?笔者最后只想说一句:只有活得久,才有机会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