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01:中国阅读周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炫目武侠小说:争论和热闹背后的追问
○王春林(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
○胡野秋(知名文化学者)
○叶克飞(媒体从业者、武侠小说研究者)
○许姗姗(上海读客图书有限公司策划编辑、《古龙文集》责编)
  ■商报记者 潘启雯

  日前,有两则炫目的关于“武侠小说”的新闻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是有网友提议把古龙写进文学史,很多“武侠迷”对此大力支持,而反对者认为武侠不能登大雅之堂;二是在北京市朝阳区首次公布的小学图书馆图书基本配备书目中,武侠作品《射雕英雄传》入选其中。

  于是,很多“80后”感叹:比起当年偷着看武侠被老师抓,现在的小朋友真幸福。但是很多家长仍然担心,孩子看了是不是会荒废学业?“武侠小说能否登大雅之堂”的争论再度引人关注和追问……为此,我们就此话题采访相关专家学者及出版人。限于篇幅,我们把他们的观点提炼摘要出来,以飨读者。

  文学面前,类型平等

  针对近日出现的新一轮“古龙热”,有人提出“古龙应该写入文学史”,该话题引起众多网友跟帖。在你看来,武侠小说作家是否适合写进文学史呢?

  王春林:文学面前,类型平等。无论是什么样一种类型的作品,只要具有足够充沛的思想艺术含量,就应该得到高度的评价。而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尽管属于通俗文学,但其中的思想艺术内涵却是相当深厚,无论如何都应该获得高度评价。实际上,只要略微留心一下,你就可以发现,在一些文学史教材的编写中,我们已经开始改变此前只是一味歧视通俗文学的状况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北京大学的钱理群等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给予了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以很高的文学史地位。既然张恨水可以进入《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既然金庸也可以入选20世纪中国小说大师行列,那么,古龙为什么就不能够进入文学史呢?当然,金庸与古龙的思想艺术风格并不相同,金庸具有突出的古典主义气质,而古龙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视作武侠小说中的现代派。但毫无疑问,他们都属于一流的武侠小说大师,都取得了突出的写作成就。既然成就突出,进入文学史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胡野秋:武侠小说不是“应不应该写进”文学史,而是“如何写进”文学史。武侠小说之所以长期以来被“文学史”所忽视,凸显出主流文学话语对民间文学话语的“霸权”——学院派一味以所谓“文学性”、“高雅性”等僵化标准对待鲜活的武侠小说写作现实。

  叶克飞:任何有价值的文学类型都应被写入文学史。1949年后,因为一些特殊原因,鸳鸯蝴蝶派遭到了极大歪曲,甚至被称为落后的、反动的文学。但近年来,当我们抛开落后的历史观、价值观,再来看鸳鸯蝴蝶派,就会发现它的巨大价值。张恨水的作品享誉大江南北,海派的周瘦鹃等人也极红,像周瘦鹃当时在上海创办的刊物《礼拜六》,简直成了百姓必需品,上海市民排队买杂志,甚至有“宁可不讨小老婆,不可不读《礼拜六》”的说法。程小青的侦探小说、范烟桥的武侠小说,也都是数得着的。鸳鸯蝴蝶派其实就是民国时代的通俗小说,金庸、古龙等人的武侠小说则是这几十年来的通俗小说,二者都应被写入文学史,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

  书无好坏,只在各取所需

  以往的家长都是“禁止”孩子阅读武侠小说的,而北京市朝阳区2013年初首次公布的小学图书馆图书基本配备书目中,《射雕英雄传》入选其中并引发社会的广泛热议。你认为武侠小说是否真能适合儿童阅读?

  王春林:其实,以往的家长要禁止孩子阅读的,又何止是武侠小说呢?根据我自己的切身体会,大凡是小说一类的读物,家长都是非常警惕的。中国社会之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把小说视为“闲书”,所说明的,正是这种现实。既然是“闲书”,那就只是实在闲得无聊的时候才可以用来打发时间的东西。尤其是在当下这样一个应试教育的时代,在家长看来,所有与考试无关的东西,都不应该进入孩子的阅读视野之中,又何止是武侠小说呢。人都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但在我自己,却是早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通过读水浒的。尽管那么早就读了《水浒传》,也没见它对于我的成长产生多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想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家长可能是在杞人忧天,太多虑了。这样看来,所谓武侠小说是否适合儿童阅读这个问题,也就应该转换为到底应该怎么样引导孩子们阅读武侠小说的问题。

  胡野秋:家长对孩子的阅读一直存有误区,在他们眼中武侠小说纯属“闲书”,甚至“坏书”。这恰恰反映出家长们本身不阅读的短视。其实,真正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书也许真不是课本,也不是主流推荐的书,倒是这种“闲书”,而且书无好坏,只在各取所需。如今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在不同的时代都曾经是“禁书”,也就是“坏书”,但它们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绝不因某些统治者的禁锢而消退。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主义、见义勇为、侠肝义胆等等,对于缺乏道德教化的当代其实是一剂良药。

  叶克飞:作为一个“80后”,武侠小说是我成长经历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小学时开始读金庸,中学时开始读古龙和温瑞安,有段时间更是口味繁杂,读遍了司马翎、司马紫烟、云中岳和柳残阳等人的作品。我一直认为,这些书的意义比教科书大得多,比如第一次读《书剑恩仇录》,我印象最深的居然是“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这8个字,其实大人常常用类似的道理来教育孩子,但孩子未必能听得进去,可小说却可以让一个孩子有所感悟。武侠小说固然有不少“次品”,但将一些精品列入小学图书馆图书基本配备书目,并没什么问题。孩子只要认识字,又有兴趣,就可以读。其实,把书分为“有用”和“无用”,是一种功利化心态,这种心态不但对自己有害,对下一代同样有害。

  许姗姗:其实,像我们这样20世纪70~80年代出生的读者,很多都是小学四五年级接触武侠小说的。知名作家的武侠小说,本质上是很纯净的、很醇厚的。他们写的那种人性,都是非常积极向上、非常正义的,他们的世界观,比起很多当下流行的影视剧、动漫、流行小说,都要质朴单纯,且刚强有力。这对小孩子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修订再版未必能带动市场和阅读热潮

  进入到2013年以来,有些出版社(图书策划公司)再次着眼古龙、金庸等武侠小说写作者作品的修订再版工作。按照你的观察,这能否引发新一轮的武侠小说阅读热呢?

  王春林:根据我自己的一种阅读感受,金庸、古龙、梁羽生他们三位在同一个时代的联袂出现,其实标志着中国的武侠小说创作,抵达了一个相对的文学高峰。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他们三位之后,尽管也仍然有不少人在以蓬勃的热情积极地参与武侠小说的写作,但或许是因为才力不逮的缘故吧,一直到现在为止,我都没有发现能够有与以上三位匹敌的作家浮出水面。某种意义上,我把这种武侠小说写作的沉寂局面,干脆就称之为“大雅久不作”。我是武侠小说的热爱者,从个人这样一种强烈的阅读兴趣出发,我当然希望出版社的相关策划,能够引发新一轮的武侠小说阅读热潮。但问题在于,出版社的策划,真的能够如其所愿引发新一轮的武侠小说阅读热么?如果着眼于当下的一种普遍阅读心理,我自己还是比较悲观的。

  胡野秋:我觉得武侠小说曾经的阅读热不可能再现,因为现实环境和时代语境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武侠小说毕竟跟传统文化有更紧密的联系,而在一个高科技时代,青少年对未来世界的探寻欲望远大于对过往时代的回溯兴趣。武侠小说只是为他们增加了一个阅读品种而已。

  叶克飞:我认为修订再版是好事,但未必能带动市场热潮和阅读热潮。因为阅读率的走低是全民性问题,也是各种图书领域共同面对的问题,武侠小说也不例外。而且传统武侠小说这些年来确实逐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玄幻、穿越之类。我个人不喜欢穿越文,但不能否认的是,它对年轻人的冲击极大,也许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流行,如果我们过20年再回头看穿越,也许又会发出像如今谈论武侠小说一样的感叹。我唯一担忧的是,穿越文泛滥之余,并没有什么特别棒的作品。

  尊严是靠精品换来的

  在网络化时代,你认为如何才能恢复武侠小说写作在当代文学中的尊严?

  王春林:要想恢复武侠小说在当代文学中的尊严,关键问题在于,真正具有深厚思想艺术内涵的优秀武侠小说作品的出现。什么时候,我们的文坛又出现了类似于金庸、古龙这样的武侠小说大师,什么时候武侠小说的尊严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恢复。

  胡野秋: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化恰恰为写作带来更加自由、多元的时代,因为纸媒体时代的主流话语屏蔽了很多大众写作,而网络为个性化写作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武侠小说是崇尚个性的文学,在网络时代会有更自由的生存空间,近些年网络上流行的“唐家三少”等网络作家被青少年追捧,也证明了以武侠小说为代表的大众写作依然充满生命力。如果想恢复武侠小说写作在当代文学中的尊严,就必须创造更加宽松的创作、出版环境,在文学评论和大学教育中给武侠写作以更公平的地位,去除强加在武侠小说身上的一系列非学术化、理性化的枷锁。

  叶克飞:这些年来,传统武侠小说的精品越来越少。其实,尊严是靠精品换来的,作品拿不出手,武侠就只能继续式微,即使我们有再多的金庸再版、古龙再版,也不可能重回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光景。其实优秀的传统武侠小说作者还有不少,如慕容无言的现代武侠,以传统武侠的写作方式来写近现代的故事,掺杂大量文化、典故类的内容,写得实在太漂亮。她的作品其实仍是传统武侠的路子,但水准、视野都早已超越了武侠,未来应有放进文学史的可能。这样的作者多了,传统武侠小说才会有尊严。

  许姗姗:认真写,写自己真正想写的,有意识地表达,用一种质朴刚健的方式来表达,武侠本性是阳刚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产业观察
   第03版:分销视野·专题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广告
   第06版:大众出版·专题
   第07版:中外交流·专题
   第08版:世界出版
   第CG01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CG02版:中国阅读周报·文化·关注
   第CG03版:中国阅读周报·文化·人物
   第CG04版:中国阅读周报·思想
   第CG05版:中国阅读周报·财经
   第CG06版:中国阅读周报·非小说
   第CG07版:中国阅读周报·小说·生活
   第CG08版:中国阅读周报·童书
文坛新数字
第一时间书
本期导读
炫目武侠小说:争论和热闹背后的追问
“应酬过多”而不能读书只是表象
历史类主题杂志书《东方历史评论》问世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报CG01炫目武侠小说:争论和热闹背后的追问 2013-05-07 2 2013年05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