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们通常把电子书业务真正开始起飞的时间定在2007年11月亚马逊第一次发布Kindle阅读器的日子。亚马逊推出Kindle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在市场有真正的电子书阅读需求之前,先把阅读设备给推了出来,引导、创造了电子阅读的需求,并解决了以往电子书发展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电子书阅读器制式不同,给读者下载电子书造成不便;二是电子书品种和数量有限,供读者选择的余地不大;三是电子书价格偏高。从而一手推动和培育了电子书市场的成长壮大。2010年1月底,苹果公司iPad的推出把电子书市场推向新的历史节点。2010年12月,谷歌公司电子书店也在美国开通,推出300万种电子书。加上早在2007年7月,苹果公司发布了第一代iPhone,2008年7月开通了苹果软件商城,随着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蜂拥而至,从2007年到今天,电子书市场迅速膨胀,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国际出版商特别是英美出版商决胜未来的一个重要战略。
科技出版数字业务收入占大头
2006年,全球领先的学术出版商之一,英国泰勒-弗朗西斯出版社(Taylor&FrancisGroup)全球销售总监科里斯托弗·吉舍、亚太区执行总裁柏立·D·克拉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提到,电子书销售和租借收入尚只占到他们公司图书销售总收入的6%。而对于当时大多数大众图书出版商而言,电子书还只是一个没有赚到钱的讨论概念而已。
2007年之后,数字出版给出版商带来的收入快速增长。特别是科技学术类出版商,数字化业务收入占比最高。2011年,爱思唯尔公司科技出版的收入已有86%来自于数字化内容,施普林格公司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数字产品和数据库。威科集团电子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在2009年首次超过印刷产品,占到总收入的52%。2011年上半年,威科的软件和在线业务占集团总收入的比重大约为54%,如果加上与软件相关联的服务业务,数字化产品及服务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2%。
主要面向高等教育和图书馆市场的圣智学习集团,截至2012年6月30日的2012财年,数字化解决方案所创造的收入占比也增加到了37.5%。2011年,培生教育集团数字化收入占到总销售额的33%。2013年初,培生教育集团亚太区总裁康默伦接受本报采访时说,2012年,培生教育集团来自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收入估计将超过传统出版业务收入。而5年前,培生数字化业务收入的占比还仅有20%。
即使在数字化业务收入所占比重相对最低的大众出版领域,像阿歇特英国出版集团,2011年其电子书销售收入也已达到20%以上。2012年8月BIBF期间,阿歇特英国出版集团首席执行官蒂姆·希利·哈钦森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介绍说:“2012年阿歇特英国集团的电子书销售额将占到20%以上,小说类则超过30%。现在整个英国图书零售市场,电子书销售大概占20%,传统印刷版图书占80%,未来电子书的份额将进一步增长,而印刷版图书将下降。未来5年,大众出版领域纸书与电子书的销售收入比将从80%比20%,变为各占50%。”
2012年10月,时任兰登书屋出版集团公司全球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贝塔斯曼集团执行董事会董事的杜乐盟在京接受采访时也提到,电子书的销售额已占到兰登书屋全球销售额的22%,在美国则占到总销售额的27%。一些商业、科幻类小说,包括爱情类的小说,电子书销售额已经占到了该品类总销售额的50%左右,但是对于另外一些类型的图书,比如插图比较多的图书,像烹饪书和儿童书,电子书销售收入所占比例还是很低。
截至2012年10月兰登书屋已经拥有超过4万种电子书,基本上每出一本新书都同时提供纸质版本和电子版本。并开发有专门的原创电子书作品。
爱思唯尔公司也是所有图书和期刊都是既生产印刷版也生产电子版。而施普林格出版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德克·汉克在2012年接受本报采访时多次提到:从纸质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是施普林格过去5年的核心策略。施普林格最早于1996年开始出版数字期刊,从2004年开始,对期刊进行回溯存储,一直追溯到1840年代出版的第一期刊时的内容。公司所有的期刊,包括期刊备份都以数字形式保存在其SpringerLink平台上。
2011年10月施普林格又宣布启动SpringerBookArchives项目,这个项目是将施普林格1840年代以来出版的所有图书,预计共6.5万种扫描成电子版。预计2012年底该项目将完工,届时通过SpringerLink网站可以提供10万种电子书。德克·汉克表示,施普林格从印刷先行向数字先行的转型将在2015年完成。
自助出版繁荣发展
近几年的数字化浪潮还催生出自助出版的繁荣。传统出版商因为数字化转型和市场疲软想降低成本和风险,于是选择减少出书规模,使许多作者的书稿被退回,但通过自助平台这些作者找到了新的发表方式。与此同时,多款智能手机和阅读器等阅读设备逐渐占领市场并产生了数量庞大的用户群,这为自助作者发布作品提供了天然的读者群。自助网站提供给作者高达70%的电子版税,而传统出版社只有25%,电子书的价格也只是纸本书的一半甚至降到两三美元,这一推一拉之间也就促成了自助出版市场的火爆。
2011年,美国自助出版从传统出版商的口袋里拿走了1亿美元,2012年,20万自助出版图书更是占了美国35万种出书总数的大半。如此可观的经济效益使传统出版商放弃成见,也转向自助作者和自助平台寻求商机,高版税签约自助作者的现象在2012年屡见不鲜。2012年7月企鹅以1.16亿美元收购ASI(AuthorSolutions)公司更是显示出传统出版商转型的速度和决心。西蒙·舒斯特和哈珀·柯林斯也在关注自助出版领域,专门成立自助出版部或创建了自助出版网页。
重视数字化投入与人才建设
2010年初,时任圣智学习出版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罗纳德·邓恩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在开发和推广技术领先的电子出版物方面,出版社管理层需要给予更多关注,并投入更多的出版资源。同年8月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罗纳德·邓恩又说:“我们现在把每年收入中超过5%的部分投资开发和支持以技术为本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我们期望这方面的投入随着客户对新的、更高级的教学研究工具的需求的增长而同步增长。”
培生教育集团亚太区总裁康默伦也在2010年8月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数字化在培生教育的发展战略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培生教育集团每年在全球投资于技术和研发的费用大约是5亿美元,占培生教育集团年总收入的8%左右。
我国台湾尖端出版集团首席执行长、城邦出版控股集团董事黄镇隆在2010年BIBF期间接受本报采访时,强调只有企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对数字化战略充分重视,才能保证出版企业顺利向数字化转型。他说:“我把2010年定位为尖端出版的数位出版元年。作为出版社的领导者和决策者,我一定要对全社员工有一个宣誓,编辑和所有员工才会重视这件事。为此我做了资金上的投入,并对整个组织结构做了调整。包括电子书开发和网站建设在内,2010年我投入了大约相当于4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这还只是初期投入。”
黄镇隆介绍,尖端设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来强化落实数字化战略,并增加了一些专门的数字内容编辑人员,和技术部门直接对接。还召集社里的编辑和编辑部门负责人多次开会,告诉他们做数字化出版一定会改变他们的工作程序,他们也非常理解,能够接受。接下来的工作启动就会比较顺利。
早在2008年5月,剑桥大学出版社原全球首席执行官潘仕勋就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介绍,该社成立了一个新业务指导小组,它的任务就是发掘潜在的相关新技术,为剑桥开发新的应用软件产品带来具有一定水平的实践经验。出版社给该小组提供一些专项基金,保证其研究调查发现新机遇。潘仕勋说,把这样的研发工作交给一支专门的队伍来做,保证了其他员工不用从日常工作中过度分心牵涉其中,一方面出版社的日常业务仍能有条不紊地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又不会漏掉创造新机遇。
2011年9月荷兰威科集团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会主席南希·麦肯斯基则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介绍,威科的IT技术团队规模已经超过了编辑和销售人员的规模。她说:“传统纸质出版时代,我们出版一款产品,往往是靠个人的努力,比如靠一位好的作家可以很好地带动图书的销售,但是现在,我们更多是靠包括IT技术人员、销售人员与内容创作者这一整个团队配合产生的集体力量,而不是单纯的个人力量来推动业务发展。我们的很多产品开发都是采用团队项目制,由一个团队合作推动项目的进展。”
她指出,数字化时代编辑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编辑会把很大的精力花在获取内容和信息上,但是现在,当专业化的软件产品被大规模使用后,事实上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现在能够提供的,不仅仅是信息,更是一种成熟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编辑就是一种产品生产者。编辑现在要做的,不仅仅是要了解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去了解整个内容产品的生产流程,比如应该善于运用视频和音频等手段,用客户容易理解的手段去传达编辑想传达的信息。编辑现在更需要知道的,可能是当下的哪种技术手段更能帮助他们来创造好的产品。这同样考验着编辑的创造力。
法兰克福书展主席岳根·博思在本报发表对2013年的预测时也提到: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之一是新型人才的涌现。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功能性和应用性技术,网络设计人员更受重视,如研究微付费系统的专业人员或学术资讯图表的动漫设计人员。今后将更需要有技术和才能的高素质人才。
出版社一定要掌握技术
我国台湾尖端出版集团首席执行长黄镇隆特别指出,出版社自己一定要掌握技术,否则在和技术运营商合作时,容易陷入被动。尖端出版集团的做法是,自己拥有一个技术团队,这个团队中的人员有的负责做网站,有的做设计,各司其职,工作相当高效。出版社自己技术不足的部分就委托给外面的力量去做,一些新的技术刚开始搞不清楚,就把外面的技术公司拉进来一起做,“一方面学习他的制作,另一方面我们要把技术控制在自己的手中。”黄镇隆说,“根据我们之前的经验教训,曾出现过一些事情,被硬件商钳制住无法处理,即便只是一个很小的问题,对方若提出执行困难或是费用倍增,出版社也无从反抗。所以出版社本身一定要了解技术,掌握技术。”
出版商对技术的诉求也反映到当今的国际出版业并购中,并购的重心正转向新技术领域。今天,出版商再想收购一个公司时,寻找的目标对象是什么样的呢?首先出版商们现在都在重新寻找着自己的定位。全球前20名出版公司中的每一家,现在都拥有很强的技术组成成分,他们都在积极买进从事创新性技术项目的独立公司。比如培生集团斥巨资四处收购那些提供教育支持和考试测评服务的独立公司。早在2008年,培生集团投标买下了位于挪威奥斯陆的在线学习公司Fronter,以加强和拓展集团在全世界的教育业务。正因为及早果断地向数字出版服务领域大举投资转型,培生随后跃升至全球出版集团排行榜首位并蝉联第一宝座。
2007年之前出版商的购买期待如今已经被抛到了一边,许多主流的出版商都在甩掉那些他们当初收购来的,但现在看来在新技术方面不具备价值的公司,而是争相看好年营业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技术成长力特别好的公司,这些公司目前有适当的赢利(或者没有),但未来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收购这些公司的价格,也要比2007年之前的计算比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