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上海书展十年之旅专题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展如梦
  ■韩建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

  回想几年来参加上海书展的情景,就像一部部温馨美丽、书香四溢的梦境,令人动容而神往。每年上海书展我们都全身心投入其中,随着这两年上海书展越办越好,她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的生活和出版事业。

  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上海书展是在2007年。当时,我刚刚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工作,把自己出版事业的重心从北方转移到了上海,同年策划出版了一套六卷本“萨顿科技史丛书”。利用上海书展的时机,我们主动策划了“中国需要一千个萨顿”的活动,邀请丛书主编、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也是我的博士导师江晓原作了“科学史之为沟通文理的桥梁”的现场演讲。读者之热情、提问之踊跃,使我感觉像到了伦敦海德公园演讲角,我也第一次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此后的每次上海书展,作为上海出版的一支重要力量,上海交大社都高度重视、精心布展。近年来,交大社展台逐步定型为以上海交通大学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古色古香的老校门为标志,让读者一走进上海展览中心的西馆,老远就能看到巍巍交大的校门,进而来觅绵延百年的缕缕书香。记得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教授在视察我社展台后,欣慰地对我说道:“这个展台有创意有特色!”每年在交大的展台上会发生不少感人的故事,这些已经成为我们美好的珍存。看到那么多朋友在我社展台留影我们感到非常幸福和满足!“忙并快乐着”是我们出版社参加书展人员的真实写照。书展如梦,她之于我们不仅是一个充满书香的梦,还是一个奋斗的梦、发展的梦!

  书展如梦,尤其不能忘怀的是那些精彩的活动和大家名师。读其书之后,希望识其人,这虽已被钱锺书先生以“蛋和鸡”之喻揶揄过,但是读者希望与作者互动交流也实属人之常情。因此,我们把举办新书首发式、读者见面会、签名售书活动等看作为读者提供的附加服务。以2012年为例,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徐飞教授与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成中英教授对谈“教养与文明——谈通识教育的无用之用”,澄清了社会上和教育界关于通识教育的诸多误解;中国商飞公司陈迎春常务副总设计师首次对国产大飞机C919研制之路予以揭秘,讲述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大飞机出版工程助国家重大专项腾飞”的故事;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和钱学森图书馆负责人张凯教授出席的“钱学森又来到我们身边”的对谈活动现场,耄耋老人、年轻父母和莘莘学子排起了等待签名售书的长长的队伍。

  今年,上海书展即将迈过十周年的门槛,恰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创办30周年,我社将推出一系列精品图书回馈30年来关心、爱护交大出版社的广大读者,并举办“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高端论坛”、“那些年我们仰慕的大学校长们”主题读者见面会等相关重大活动。。

  上海书展也像一个市民圆文化梦、阅读梦的平台,让我们看到了普通市民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状态,看到了他们对知识、文化和品位的渴望和梦想,这也坚定了我们出版人坚守使命、出版好书的信念。未来的上海书展,我期待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国际化,在云集国内出版机构的基础上,邀请更多的国际知名出版商参展,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二是学术性,在活跃的大众出版与市民形成良好互动的基础上,使学术出版成为上海书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三是在设计方面,借鉴法兰克福书展、美国书展等国际著名书展的风格和元素,打造具有中国气派、上海特色的参展体验和视觉效果。弹指十年,书展如梦,让我们珍存那些美好的片段,为实现中国梦、文化梦、上海梦助力;书展如梦,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期待她的未来更美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中外交流
   第03版:世界出版
   第04版:广告
   第05版:世界出版·华文书业
   第06版:分销视野
   第07版:大众出版
   第08版:专业出版
   第09版:书业时评
   第10版:上海书展十年之旅专题报道
   第11版:上海书展十年之旅专题报道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4版:文化·人物
   第15版:童书
   第16版:书评·综合
上海书展十年之旅(七)
书展如梦
榜样的力量
2013上海国际文学周
书展最全十年纪
中国图书商报上海书展十年之旅专题报道10书展如梦 2013-08-02 2 2013年08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