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上海书展十年之旅专题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榜样的力量
  ■李春凯(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

  这样的标题已经太过熟悉和普通了,但为这篇小文命名时,萦绕在心头的始终是这几个字,我还是尊重我的内心吧。

  不记得是哪一年的上海书展北京招展会了,承蒙上海书展主办方的抬爱,希望我代表在京的出版单位讲几句话,诚惶诚恐,又不敢违命,随性讲了几句。

  这次发言过程中,与会同仁有两次会心一笑。一次是当我开玩笑说“我很清楚自己在这种场合讲话的角色和定位,我是上海书展的‘托儿’,很荣幸而且是发自内心地愿意来做这个‘托儿’!”另一次是我把同样是在国际化大都市举办的“热闹非凡”的某某书市与上海书展作了个比对,把它们分别比作菜市场与大商城。大家的笑声让我记忆深刻。这样的共鸣足以印证,书业同仁们和我一样,对上海书展有着特别的赞许和敬重。

  多年来,中国书业一直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步履蹒跚地前行。无论是自身体制机制的局限还是新技术新业态的冲击,很少有人能够果决地判断和预见未来,学习和借鉴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基本行为模式,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对于标杆和榜样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上海书展十年的创新与积累,无疑已经成为了中国书业会展的标杆和榜样。

  上海书展十年的积累,无论是一直倡导的“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还是以“上海国际文学周”为契合点的国际化视角,无论是以“理想书房”为模板的阅读引导,还是以每年400余场活动撬动起的读者阅读欲望,无论是开设夜场的经营策略,还是“满载而归,空手回家”的服务细节,一次次地创新,一步步地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自有的组织运营体系,成为了上海乃至全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传统书业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期,中国书业展会如何再提升再定位,已经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业已形成的倡导全民阅读的潮流和氛围中,上海书展为我们做了最好的探索和尝试。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也许只有在上海,书业会展才会做得这样极致。通过与幕后组织者的多次交往与接触,我深深地了解这句话背后的丰富含义。他们开阔的视野和工作的细致,成就了书展的辉煌。我们并不功利,我们在意的并不是几天书展带给出版单位的码洋收益,而是在于火爆人气带给我们对书业的信心,以及书展背后组织者的卓越运作带给我们的示范效应。

  上海书展十年,也是我进入图书发行业学习和成长的十年,每一年的参与都会增加几分亲近,也有很多美好的瞬间、偶然的惊喜定格在记忆中:上海市的领导与普通读者一样,独自在书的海洋中静静阅读;名家荟萃的中央大厅,怀抱书籍等待签售的热情的读者;享誉全国的精品力作在这里首发,《解放战争》等一批畅销书从这里起航……上海书展不仅仅引领着行业展会的发展,也影响着众多和我一样的书业年轻人。“这些人、那些事”,上海书展带给我们的,就是榜样的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中外交流
   第03版:世界出版
   第04版:广告
   第05版:世界出版·华文书业
   第06版:分销视野
   第07版:大众出版
   第08版:专业出版
   第09版:书业时评
   第10版:上海书展十年之旅专题报道
   第11版:上海书展十年之旅专题报道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4版:文化·人物
   第15版:童书
   第16版:书评·综合
上海书展十年之旅(七)
书展如梦
榜样的力量
2013上海国际文学周
书展最全十年纪
中国图书商报上海书展十年之旅专题报道10榜样的力量 2013-08-02 2 2013年08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