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文化·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香成:以摄影记录当代中国
刘香成 1951年生于香港,1991年,凭借抓拍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后扔稿子的一瞬获得当年的普利策新闻奖。现居于北京。
《中国梦:刘香成摄影三十年》(平装版)刘香成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9月版/128.00元
  ○凯伦·史密斯(当代艺术批评家)

  题为《中国梦,三十年》的刘香成大型摄影展即日起至8月25日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向公众展出,展出的115幅照片呈现了摄影家相机镜头中横跨三十五年间的中国。“中国梦”,一个希冀能够明天会更好的追寻和探求,在刘香成摄影记录中娓娓道来。

  对很多当今的中国人来说,1978年经济改革的曙光仿佛就在昨天,然而,在摄影师刘香成,这位普利策奖获得者的摄影图片中,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中国距离今日已如此遥远。从1983年,刘香成以《毛泽东以后的中国》为题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关于中国的影集至今,他的摄影揭示了中国人从毛泽东时代跨越到当代这段非同寻常的历程。走过了三十五载,开放和改革,在集体主义到个体生产的社会新旧制度交替中,那些杰出的、以自己的方式对当今中国社会和多元文化作出贡献的人物,大多收录在了刘香成的镜头里。这是一个以当下现实为基石建造起来的世界。这里正在建造的,是中国梦的未来。

  1976年,刘香成以《时代》周刊美籍华裔记者的身份进入广州,1978年北上京城,1984年离开。他与法国摄影家布勒松一样,没有辜负历史的幸运。但是当年的中国人,连刘香成自己,都不知道被称为“第二次解放”的1976年及此后启动改革开放的决定性年份,将成全这位西方记者最重要的作品,而这批摄于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的照片,为中国的历史关头留下了确凿而丰富的见证。历史穿越时间,时间与记忆在照片中会合:其中的人,成长变化,在端详照片的一瞬,再度成为历史的人证。

  前驻京《纽约时报》社长福克斯·巴特菲尔德对刘的作品如此评价:“刘香成的每一张照片都陈述着一个客观事实,与那些赴中国的著名旅行者所拍摄的大量充满浪漫色彩的照片相比,透露了更多有关中国的真相。他是一位忠实于中国人民的真正的艺术家,他所拍摄的中国,并非风景明信片式的作品,而是视角敏锐、饱含深情且反映现实的国家肖像。”

  长达16年、不分日夜的美联社摄影工作,以及1990年代中后期刘香成再次爆发出来的个人才能和热情,足以说明他一直鲜活地保持着对社会中人的兴趣,热情始终不减。从1978至1983年间他在中国拍摄的新闻照片,到最近拍摄的反映中国当代艺术家风采的系列作品,我们不难看出始终贯穿刘香成职业生涯的追求:从1970年代末期开始在中国工作起,他的作品表现出来的都是真实的生命、真实的人;他的作品充满张力,会说话,以最自然的方式讲述新闻。这就是刘香成的职业追求。

  布勒松与刘香成有幸,他们看见自己的作品结集成册,献给照片中的国家与人民。问题是:我们愿意接受并同意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吗?在本土中国摄影与西方中国摄影之间,不论作何观感,我们是否发现其间的差异?如何解读这差异?因此,最后的问题:为什么近百年来格外真实而准确的中国影像,其作者,往往是来自域外的人?但是,对刘香成来说他不是来自“域外的人”,他从感情上总有一个中国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中外交流
   第03版:世界出版
   第04版:广告
   第05版:世界出版·华文书业
   第06版:分销视野
   第07版:大众出版
   第08版:专业出版
   第09版:书业时评
   第10版:上海书展十年之旅专题报道
   第11版:上海书展十年之旅专题报道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4版:文化·人物
   第15版:童书
   第16版:书评·综合
作家新作
黄永玉:“为了太阳,我才来到这个世界”
刘香成:以摄影记录当代中国
阿尔·戈尔:谁能读懂《未来》,就能赢得未来
寄语·声音
中国图书商报文化·人物14刘香成:以摄影记录当代中国 2013-08-02 2 2013年08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