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书评·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拿大魁北克的“街猫”时代
《街猫》[加拿大]伊夫·博歇曼著胡小跃译/漓江出版社2013年10月版/39.00元
  ○邓姝婧

  在魁北克的蒙特利尔,都市化进程掩盖下的被人忽视的角落里,有一只被称为“早餐”的街猫,它平静地观察并理解着主人和主人朋友们的生活:为理想而奋力拼搏的布瓦瑟诺夫妇、讲义气而坏脾气的厨师比科、洒脱而英俊的阿贝尔、奸诈的斯里普金、无耻的记者格拉杜,还有可怜的小主人爱弥尔先生,他们都卷入了一个神秘莫测且阴森恐怖的怪老头拉塔布拉瓦斯基所策划的阴谋中。最后,“早餐”不愿再坐视一切,它愤怒地为小主人复仇,使小主人的朋友们终于暂时摆脱了拉塔布拉瓦斯基的魔掌。从此,“早餐”无法再平静地品尝比科做的魁北克美味,无法再安然地欣赏落雪的蒙特利尔,那段忧伤的记忆仍在痛苦地折磨着它,听了太多朋友的故事,目睹了太多蒙特利尔底层的辛酸,它“深沉”了。

  这就是《街猫》为读者展现的魁北克上世纪70年代末的浮世绘。作者伊夫·博歇曼是加拿大当代著名作家,有加拿大的“果戈理”和“狄更斯”之称,《街猫》是他的代表作,作者力图通过这四十万字的长篇为读者描绘他所处的时代和他所生活过的城市,让我们理解上世纪70年代末魁北克小人物的悲欢和起伏、他们的平凡而有尊严的理想,和为之奋力追求的辛酸。这部小说从出版以来三十多年一直是加拿大最畅销的书之一,这也从销量上证明了这个故事写出了活生生的民间文化,写出了大时代下的小历史。这种关于个人发家致富的故事不仅是加拿大人的理想,也是这个资本化时代所有普通人的梦想,所以主人公的创业史和他从底层靠个人奋斗的辛酸正迎合了普通读者的阅读期待,得到了他们的共鸣。

  同时,小说的畅销也得益于它平易近人的叙述方式。他主张小说首先要有情节,有人物,故事要生动,他追求的是把故事讲好,讲得读者爱读。每一个人物都不是为衬托主人公而设的棋子,而是有自己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线索,作者没有忽视任何一个人物,都赋予他们以独特的个性和悲喜的人生。

  不仅如此,作者通过设置悬念、营造神秘氛围的方法成功吊起读者的胃口,即便是在故事的结尾,作者也没有为我们完全解开谜底,拉塔布拉瓦斯基的身世、生死仍然扑朔迷离,他的存在已经超越了普通人物塑造的功能,而成为情节的调速器。

  博歇曼说之所以起“街猫”这个名字,是想表达书中的人物和街头的猫一样,普普通通,来来去去,成功与失败,别人并不会在意。每个人都是人群中的一份子,都可以有自己的悲欢离合、人生浮沉,但归根结底都是普通人,没有形而上,没有高雅,我们只求在这有限的一生中能像弗洛朗一样实现自己小小的理想,像街猫“早餐”一样实现自己的复仇计划,如此而已。所以,“街猫”表达了作者对时代文化的洞察和某种认同,他以复杂的人物网呈现了复杂而精彩的民间世界,写出了被“大传统”遮蔽了的“小传统”,所以我相信,在“大传统”早已被边缘化的今天的中国,《街猫》也能同样地赢得读者之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视野
   第03版:专业出版
   第04版:广告
   第05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06版:文化·人物
   第07版:小说
   第08版:生活
   第09版:财经
   第10版:童书·文史
   第11版:书评·综合
   第12版:书评·综合
   第13版:中国传媒周报
   第14版:专题
   第15版:综合
   第16版:综合
从学习的革命到教学的艺术
一本让90后感觉亲切的书
何兆武学术随笔随评
诚外无物著“三书”
加拿大魁北克的“街猫”时代
神探就学“厕所帮”
让我们一起寻找心中的小王子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综合12加拿大魁北克的“街猫”时代 2013-10-15 2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