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专业出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病患出书贴近性市场性几何?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刘志伟

  9月6日上午8时07分,李开复发微博称:“虽然淋巴瘤听起来并不乐观,也让家人和朋友们很担心。但生活就是这样:往往来得意外,但既然遭遇就应坦然面对。病痛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会选择更加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起伏。”消息一经传出,瞬间成为网络热点。不少人都唏嘘不已,深感平时“亏欠”健康太多。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记者前不久在卖场交流过程中,着实发现了一些“病人出书”的案例,这些选题往往以记述病人与家属的心路历程为主,一方面传达了自身抗病的乐观态度与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悄然启发着社会大众,让读者提起勇气、珍爱健康,并且不再视求医治病为畏途与禁忌。这一出版细分市场虽小,却传递着强大的正能量。特别是国内各类疾病的患者与家属,迫切需要这种心理层面的抚慰以及护理实践的指导,不少选题因此也受到市场青睐。如果此类选题能够得到有效挖掘,或许也将别有精彩。

  病人出书传递健康本真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或许不少人都还记得这段摘自“复旦大学抗癌教师”于娟博客的“癌症日记”。这份日记正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畅销书《此生未完成》的雏形。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联系到了《此生未完成》的责任编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科普·生活图书事业部主任孙桂均。她借此向记者透露了一些策划的背景环节,在于娟4月19日去世后,她们仅用一个多月时间,编辑了这本由于娟生前博文整理而成的书,并邀请著名作家周国平作序、著名设计师朱赢椿担纲装帧设计。最初这个选题率先由上海浦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看中,后来推荐给孙桂均,“有些许遗憾的是,我们拿到稿子时,于娟已经病危,未能赶上出版。她的丈夫对我们的封面设计、内文装帧等也格外满意。坦白的讲,于娟本人的博客实时更新,对图书的营销也起到莫大的推力作用。”据了解,该书的销量业已超过10万册。

  孙桂均谈到策划初衷,自然是要唤起“警示生命、珍惜健康”这种容易使人忘记的本真,也正如于娟生前在博文透露“癌症日记”将出版时,“至少,会有更多的人看到我拿命写的东西,防微杜渐,不再像我这样,健康任意挥霍,幸福任意挥霍,到时候只能敲着键盘望着屏幕追悔莫及”。

  “将病人的感悟传达给读者,这样的策划并不是首次”,孙桂均提到,“我们之前引进过美国卡耐基大学的计算机教授兰迪·鲍许的《最后的演讲》,他在46岁时被诊断出罹患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胰腺癌。2007年8月,医生说他的癌症已经转移,可能只剩下3~6个月生命。9月,兰迪教授应学校之邀发表了一场演讲。这场幽默、充满启发性及智慧的演讲广获回响,之后,《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杰夫利·里斯洛探访了兰迪教授53次,写成了这本精彩丰富又让人动容的《最后的演讲》。”《最后的演讲》与《此生未完成》的成因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于前者有文化差异的限制,但也有6万册的销量成绩。

  类似的图书还有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一生记不住一张脸》,作者是美国密歇根大学希望学院的文学教授,他以自己的经历阐述了脸盲症患者的思维以及对生活周遭面临的种种遭遇和困难;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推出的《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我因思爱成病:狗医生周乐乐和病人李兰妮》则持续探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疾患和生命困境,当然这也是伴随现代化进程中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因而,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病人的真情流露所汇成的书写仍具备一定的挖掘潜力,不少受众都怀有类似的需求。

  前后书写方显生命无常

  患病时出书,在健康时也写过书,前后文字相互比对,或许更能体现出生命的无常。记者在采访时遇到了两件这样的出版案例。

  人气绘本达人熊顿,从2008年先后出版有《熟女养成日志》(现代出版社版)、《减肥侠》(山西经济出版社版)、《熟女“房”事心经》(中国青年出版社版)、《熟女恋爱事件簿》(湖南美术出版社版)等知名绘本,并参与了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世博原创漫画丛书”中《三毛寻宝记》的创作,一直赢得读者的认可。

  后来在2011年8月,她被确诊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也就是俗称的“淋巴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编辑魏诺策划的《滚蛋吧,肿瘤君》正是熊顿与“肿瘤君”漫长斗争的见证。“2011年8月21日清晨,我病了。刚起床走到房门口就轰然倒下,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完全不省人事,并且……全裸。”熊顿就这样在开篇以谐谑的口吻交代了自己生病的突然,“全裸”发病、对帅哥医生“花痴”、“才不是韩剧女主得的病思密达”、“结束二次化疗:出狱啦”,延续了之前绘本的清新与风趣,只是她把患病期间的情绪与经历转化成为诉诸笔尖的素材,却让人别有一些动容。

  据魏诺介绍,熊顿在2012年2月以《滚蛋吧肿瘤君,记录与肿瘤抗争的病院日子》为题在天涯发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动了百万网友。5月份,熊顿病灶再次增大,再次穿刺病理检查诊断仍然为纵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属于复发难治病例。《滚蛋吧!肿瘤君》择选了这一时刻出版以回馈读者的日夜关注。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重生手记:一个癌症患者的康复之路》也是出自“病人”之手的畅销书,据策划方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市场部提供数据,其销量业已达到15万册。该书作者,人民日报高级编辑、资深记者凌志军在业内并不陌生,他先后出版过一批有影响的力作。

  《重生手记》的责任编辑康慨曾与作者合作过《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康慨在接受采访时,面对凌志军的前后心境的变化也有颇多感触,“凌老师最开始得知自己患癌症的时候也是跟其他人一样,精神几乎陷入崩溃。他的特别之处则在于理性,善于思考,‘用头脑治病,而不是用药包治病’”。在书写过程中,凌志军不忘延续一贯的时政作家的锋利笔锋,“如果真的像医生们说的,乐观积极的精神是战胜癌症的重要力量,那么我可以肯定,很多医生的表现甚至比疾病自身更加让病人绝望。”——这不仅仅是癌症患者从身陷绝境到逐步康复的亲历记,更是一位记者对当今中国癌症医疗体系种种利弊的观察和剖析。尽管身患罹难,但不屈与叩问的性格却一脉相承。

  声音

  涉医书稿尤需专业把关

  现在市场是有不少医生站在作者的角度进行书写,这类图书具备了有关的医疗实践经验和指导价值,但很多时候里面的内容会与病人“隔着”一层膜。或者是出于医生专业术语,或者是出于病人的思维方式,都存在相应的差异。而病人给病人写的书,则是另一个角度的解读与补充。尤其是病人家属这一团体拥有一定的规模,但缺乏关注,他们是非常需要这种心理层面的抚慰以及护理实践的指导。

  华夏出版社编辑段素英在谈到《病人写给病人的书:重症脑中风康复笔记》的策划时,颇为认同这样的观点。“这本书的作者傅仁平在2003年因脑出血瘫痪、失语,被医生判定为‘此生不可能离开医院和病床’。作者的手记写好后,联系到我们。由于身体状况缘故,经过了极其艰难的交流,才理解来意,并申报了选题。其定位正是给国内700多万中风家庭的第一手资料病人资料吧”,尽管销量并没有达到预期,但不少病人与家属还是留言“受到鼓舞”。

  不过,“病人写书”在策划过程中有一盲点尤为值得注意。尽管图书在销售时往往建议上架到“康复保健/人生励志”,但是病人在书写的过程中,难免要遇到医学命题。因此,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审稿显得格外重要,以避免出现误导读者的现象。段素英介绍说,其在审订书稿时,便邀请了东方医院的神经内科专家针对作者涉及到了医学内容进行旁释,“譬如傅仁平在讲到自身的极度难受的心情时,专家即在旁边注释‘脑卒中病人的心理变化,要经历心理分期的,震惊期、否认期、抑郁期、反对独立期、适应期等’,以给予合理的医学解释。”

  策划了《从偏瘫卧床到完全康复的心得》一书的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邓为对此也表示认同。“更能与读者产生共鸣,这确实是卖点所在,书稿的编辑环节却应当加大力度。作者没有医学背景,文字容易出现片面化、绝对化的观点,需要专业编辑和专业人员认真把关。例如,许多病人就容易声称自己发现了什么治疗的新方法。但实际上,按照医学的严格要求,这些方法需要做临床观察以及大样本的调查,作者往往根据自己的体会,就认为这样的方法用在别人身上也是有效的。因此,邀请专业人士检查过目,避免出现偏颇的观点或者明显的纰漏不容或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视野
   第03版:专业出版
   第04版:广告
   第05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06版:文化·人物
   第07版:小说
   第08版:生活
   第09版:财经
   第10版:童书·文史
   第11版:书评·综合
   第12版:书评·综合
   第13版:中国传媒周报
   第14版:专题
   第15版:综合
   第16版:综合
病患出书贴近性市场性几何?
《C++ Primer中文版(第5版)》全新升级
基本药物目录规范合理用药
测绘社赠书暨绘画比赛在中国儿童中心举行
国文传媒联手华夏银行办作家巡讲
领导观念决定数字出版工作推进
“AIAA航空航天系列”再添新品种
中国图书商报专业出版03病患出书贴近性市场性几何? 2013-10-15 2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