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周其仁教授集中出版了不少新作,《改革的逻辑》、《城乡中国(上)》、《货币的教训》、《竞争与繁荣》等。周其仁与林毅夫一样,不是停留在呼吁、建议的旁观者阶段,而是风尘仆仆、穿乡走村、踏踏实实做实证研究。回望、深察、预见改革之大势,揭示中国经济未来之走向,探索中国经济前行之方向与路径。他的书逻辑清晰、语言简洁、实证浅显易懂、叙述生动有趣,可以说雅俗共赏。
如果说既从事实际工作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很高的理论研究水平,同时还具有生花妙笔,写出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文章的学者,陈志武也可以列入其中。《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24堂财富课:陈志武与女儿谈商业模式》、《金融的逻辑》、《非理性亢奋》、《陈志武说中国经济》是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近两年出版的中文著作。陈志武是在金融学和金融资产定价领域最具有创造力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他常常能用现代经济学的原理把事情说得很清楚,他认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能促进财富创造的制度机制及与其相配套的自由金融创新体系,它比有形的“地大物博”更重要更“值钱”。
汪丁丁教授是一个颇有底蕴令人尊敬的经济学家,他的文章往往带有哲学思辨的意味,观点和见解独树一帜。比如,他认为幸福不仅依赖于发展机会和社会正义,而且依赖于情感生活。今年3月,他在东方出版社出版了三本新书《青年对话录:人与经济》、《青年对话录:人与制度》、《青年对话录:人与知识》。与早前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青年对话录:阅读,成为你自己》、《青年对话录:未来八年我们该如何做》、《青年对话录:教育是怎样变得危险起来的》可以说写作风格一脉相承。在这些书中,汪丁丁教授以他的学养深思与家国情怀,和年轻人探讨中国未来的社会图景,也就他长期关注的政治家品格、制度建设、医疗与养老、环保、劳动力与工资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等诸多问题,提出他的见解、批评与建设性意见,只为期待中国与中国人更加美好的未来。